佛弟子文库

迷悟的不同为何就会创造十法界呢

净界法师  2021/01/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为什么迷悟的不同就会创造十法界呢?这个概念就值得我们了解。当然体没有什么好了解,反正就清净本然,你只要直下承当就好,但是这个作用甚深,我们应该了解一下。

看这个表。“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迷悟的不同为何就会创造十法界呢

这个表很重要。我们先看表的下面,这个现前一念心性,先看体,有性空跟性具。

先看它的性空。它是“清净本然,周遍法界。”它的体性是清净。但是这种清净,它法尔——就是它本来就具足十法界的染净诸法,这很重要!性具就是说,它这个清净是具足染净诸法的清净,是潜在的,就好像唯识种子的概念,但是它不用种子这个名词,它叫具足。

也就是说,你为什么会出现人的果报呢?就是我们的心性当中本来就有人的法,我们只是假借五戒十善的业力,把心中的法启动起来。

我再讲一次:我们一念心本来清净,本来具足。就像一个仓库,它本来就有十个房间,有的房间里装的是佛菩萨的功德庄严,有的房间是装二乘的涅槃,有的房间是装六道轮回。如果你造五戒十善的业去熏你的心,你就打开了人道的那个窗户,就把人的果报现出来,让你受用,让你自己循业发现。如果我们忆佛念佛,我们就打开了净土的功德让我们来受用,就是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从佛法的角度,一切法本来就没有生起,因为你本来就有。所以我们佛法不讲生起叫缘起,是因为因缘把它显现出来。你本来就有的东西,哪有什么生起呢?只是说它本来是一种潜在的功能,你用五戒十善把它激发出来了。所以我们一念心性本来清净,它有十种可能性,有十种潜能。

第一个,你有成佛的可能;第二个,你有往生的可能;当然我们也有六道轮回的可能。这是天台宗很重要的性具思想,智者大师根据《法华经》所开显的。我们这个清净是具足十法界诸法的清净,不像二乘的清净是完全偏空,大乘的清净是具法的清净,在天台宗叫具足染净诸法的清净。

我们现在的果报,是把自己的法触动出来,让自己受用。就是它这个里面有十种资料,都是你本来具足的,现在是哪一种资料调出来,自己来受用。如果你造了五戒十善,你把自己的人的果报创造出来;你做了杀盗淫妄,你把自己具足的三恶道的法创造出来。所以一切法本来就没有生,因为它本来就具足,哪有什么生?

生,什么叫生?是本来没有,后来变有,本无今有叫生,所以佛法不讲生,讲缘起。就是你创造一个念头,把这种法现出来,叫缘起。所以,这个地方给我们一个很大的信心:不管我们过去做了什么,佛菩萨的功德还是在那里等着,只要你能够打开佛菩萨那扇门的密码,你随时可以把佛菩萨功德创造出来。因为你的心中本来就具足佛的可能性,只是你现在不知道方法操作,你不知道用什么念头去打开它而已。

所以,这种圆顿思想,是让一个人很快从罪业跳脱出来,很快进入正道的非常重要的思考——生命就在你一念之间!如果你能够掌握这个道理,临命终时,转这个业力非常快。这种思考模式,套一句佛陀在《楞严经》说的,灭业障如翻大地。因为你本来具足佛的功德,你没有失掉,过去因为傻傻地去启动了轮回的开关而已,你现在可以重新启动。

因此,这种性具的思想就是说,我们本来是清净,但是这种清净不是顽空的清净,是妙有的清净,是具足染净诸法。因为我们今生很多念头的造作,去刺激到不同的法界,所以就显现不同的果报让我们来受用,这个叫作缘起论。佛法很少讲缘生,因为本来就没有生,是因缘把它生起,也是因缘让它消失掉,缘灭。所以一切法本来就没有生起,因为你本来具足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心外焚香求福了不可得

在达摩祖师《观心论》这部书里面(这个论,相传是达摩...

离尘无体,你的心跟谁借来的

在楞严经中,提到离尘无体的概念。佛陀对阿难说:若以...

环境对阿赖耶识也是一个重要的主导因素

阿赖耶识熏习道理,当知亦尔。 阿赖耶识身为我们生命的...

这一念心就是一切的法

大概禅在当下,大体上是要回答这样的两个问题。 一个是...

修行从这几个角度下手,日子就会好过点

第八识又称为根本识,根本识就是来作为七转识一切的依...

随顺你的业力而变现

从唯识的角度,妄想它是唯识所现跟唯识所住。首先我们...

十法界:六凡与四圣

佛陀最初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曾感叹说:奇哉!奇哉!大...

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 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出家僧人的四威仪

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 合掌当胸如捧水,立...

显正比破邪重要

从利他的角度,你为人说法,两件事情:破邪、显正。当...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会离你而去

即使你放不下,每件事仍会渐渐离你而去。你能看见全身...

傅大士《十劝颂》

傅大士(497569)是齐梁之际著名大居士,又称善慧大士,...

【佛教词典】僧彻

唐末僧。生卒年、籍贯均不详。幼年聪颖,因仰慕悟达国...

【佛教词典】冥薰

又作内薰。于本觉之真如内,冥冥薰习妄心,使生菩提心...

文珠法师《学佛必修的课程:四清净明诲》

我们学佛,无论目的是想独善其身,作个自了汉;抑或是...

【推荐】给人生一个更准确的定位

一位外国作家的小说讲了一则故事。有个小镇上来了一个...

没有上锁的门

乡下小村庄的偏僻小屋里住著一对母女,母亲深怕遭窃总...

佛示比丘四法要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等五百...

如何转业力?如何忏悔消业

识得业力,不随业转 (因某寺院失火之因由,师父和大家...

舐犊之情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发生在西部的青海省,一个极...

佛法宇宙观之三界

好,各位,上一期我们跟大家分享了一个概念,叫做四土...

如来禅与祖师禅

谛老在的时候,观宗寺冬参夏学,宗教兼修。因为谛老最...

应该该如何看待「情」

问: 中国人常常会用血浓于水来表示亲情的重要性,亲...

布袋和尚诗偈中为人处世的哲理

布袋和尚是五代的一位高僧。法名契此,又号长汀子。明...

菩萨有七事利乐一切众生

谓菩萨为利乐一切众生,示现于世间,而做善友,劝发诱...

【推荐】慧律法雨—找回内心的平静

《代序》找回内心的宁静 以前我看到别人做错事,就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