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五乘法门的修行目标及相互关系

净界法师  2021/02/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五乘法门的修行目标及相互关系

我们先看第一个,总标五乘的要义,先作一个总标。

我们把它分成三道,先讲安乐道,人乘跟天乘。

一、人乘——谓以“三皈”、“五戒”为乘,能运载众生,越出三涂,生于“人道”,是名“人乘”。

二、天乘——谓以“十善业”、“四禅定”、“四空定”为乘,能运载众生,越出人道,生于“天道”,是名“天乘”。

当我们的心态准备好以后,佛陀在开演修行的过程当中,先讲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离苦得乐。先要得到人身,离开三恶道的痛苦,能够让我们创造一个相对安稳的生命,所以佛陀先讲人天乘。

人乘主要是三皈、五戒。让三皈、五戒的法门,在我们内心熏修,我们的生命慢慢就出现了人道的果报。天乘,进一步以十善根、四禅、四空定这种法的熏修,就出现天界快乐的果报。这个是安乐道。

佛陀制定的法门,它是一种点点滴滴的熏修。就是说,我们前面讲过,我们一念心是剎那剎那的无常,没有一个真实的自我。它虽然是无常无我,但它有一种相续的作用。

那么这种作用它会怎么样呢?它会创造业力,会得果报,会造因得果。所以我们前面的出离心、菩提心、空正见这三种善根,这个架构建立以后,只是一个大方向的结构。就像开车,你得先设定目标在哪里,把整个大路先搞清楚。但是过程中的小路,你要微调。

这个法门就是让你微调。念念的依止人天的三皈、五戒、十善的善业这个法,慢慢地来对治习气,把邪恶的部分慢慢地洗掉。因为经常修学五戒、十善,你的心邪恶的这一块力量,就会慢慢消除掉,产生善良的这一块。为什么我们要有前面的理观?这样你才会知道这个法门的目的是要借事修心,借人天乘的法来消灭我们邪恶的心,产生善良的心。这是人天乘法的一个目的。

我们再看第三、第四的解脱道,看声闻乘跟缘觉乘。

三、声闻乘——谓以“四谛”法门为乘,能运载众生,越出三界,至偏空涅槃成阿罗汉,是名“声闻乘”。

四、缘觉乘——谓以“十二因缘”法门为乘,能运载众生,越出三界,至偏空涅槃成辟支佛,是名“缘觉乘”。

声闻乘它的重点在修四谛法门,而四谛法门的下手在苦谛。人天乘,佛陀要我们断恶、修善,创造安乐的果报。但是到了二乘解脱道时,佛陀告诉我们,人世间的快乐不能够安住,只能够当过程,因为人生的快乐有太多的后遗症,你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佛陀说,世间的快乐就像一个甜美的蛋糕,里面充满了毒药,“譬如美食夹杂毒药,初虽美味终成大患”。因为你尝人世间的快乐,就要付出生生世世轮回的代价,每一世的生命都要受到老病死的折磨。

所以佛陀到了善根成熟以后,从断恶修善的理念,慢慢引导到追求一种涅槃寂静的概念。佛陀告诉我们:我们有更好的目标可以追求,我们不一定要追求人世间这种有毒药的蛋糕的快乐。佛陀开始讲四谛十二因缘,把我们内心的水平从一种善恶的概念提升到空有的概念,放弃有相的快乐,追求空性的寂静,这种境界更高了。涅槃寂静乐,这个快乐是没有过失的,是安稳的快乐。

缘觉乘以及声闻乘,已经从三界的轮回果报中跳脱出来,所以我们叫解脱道。

我们再看最高级的法门叫菩萨乘。这是佛法里面最圆满的一个法门。

五、菩萨乘——谓以“六度”法门为乘,能运载众生,总超三界及二乘之境,至大般涅槃之佛果,是名“菩萨乘”。

前面的缘觉乘跟声闻乘,它是一种离相的。到菩萨乘时,又开始面对相状,但是这时是不执着,叫作借相,菩萨又开始从空出假,广修六度。它这种相,跟前面的人天乘的相不同。人天乘的相是一种执着的,有漏的、贪爱的;菩萨把这种相当作暂时的借用,借相修心,又回到了人群修习六波罗蜜,成就万德庄严。

所以这个五乘法门是三种目标:第一种,先追求人世间的安稳快乐;第二种,追求出世间涅槃的解脱;第三种,成就佛陀的万德庄严。第一种是有相行,第三种也是有相行,第二种是无相。

所以禅宗说,我们刚开始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就是修人天乘。其实,在修五戒十善时,心态没有太多改变,就是凡夫的心态。真正生命的改变是二乘,开始深入地观察人生的苦谛,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出离心。

到了菩萨乘,又开始回到你过去的因缘,该做什么,你还做什么,就见山又是山,见水又是水。但是那个时候的心态完全不同了,你是依止菩提心,依止空正见。

这个五乘法门,我们会慢慢有次第地介绍,我们应该怎样透过法门来提升我们的心态,从一种邪恶的心提升到一种善良的心;从一种善良的心再提升到一种涅槃的心;从涅槃的心再提升到菩提心,有三个阶段,我们会次第地加以说明,借法来修心。

这是一个总标,把五乘法门的一种相互关系简单介绍一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学佛修行的11大禁忌

1、永远都要记住学佛就是修心;就是勤修戒定慧、熄灭...

修行人有五样助缘必须要注意

作为一位修行人,有五样助缘必须要注意: 第一,戒要持...

想好好修行,但是家庭放不下怎么办

问: 两个孩子特别顽皮,常常我为此生气,打他们、骂他...

欲往生极乐所应修习的三种福业

为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亦为了确保在往生时,不发生...

如何把「空假中」三观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大乘佛法把所有的智慧,尤其天台宗把所有的智慧分成空...

菩萨云何应住,你安住了没有

我们今天身为一个净土宗的人,把自己的内心准备好,这...

做人的四个基本条件

应笑而不笑,应喜而不喜,应慈而不慈,闻恶而不改,闻...

星云大师《发心的礼赞》

人有道德,我们要礼赞他;人有学问,我们要礼赞他;人...

唯识二十论

唯识二十论一卷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阿弥陀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q)树给(jǐ)孤独园。与...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发起往生的愿力

到了晚年,尤其五十岁以后,你最好都摄六根,不敢说做...

劝人不可遽指其过,必须先美其长

凡劝人不可遽指其过,必须先美其长。盖人喜则言易入,...

烦恼没那么可怕,关键在于你怎么去对待

如果为众生难度而烦恼,把烦恼归结在众生身上,那烦恼...

若有病苦缠身者,当持念药师咒

药师咒是《佛教念诵集》中十小咒之一,来自《药师琉璃...

【佛教词典】精灵

指人之神识或物之精。又作精神、精魂、魂神精识。或单...

【佛教词典】外道说法与如来说法

【外道说法与如来说法】 p0493 瑜伽九十二卷五页云:复...

每天辛苦奔波,为何还是达不到期望

问: 为什么有的人不用怎么努力就能生活得衣食无忧,...

让你变更美的七种食物

很多研究都发现,某些营养素会让你变得更迷人,有一些...

皈依三宝譬如投生帝王之家

今日诸位发心来皈依三宝,老衲甚为欣慰。诸位远道过江...

佛门不推崇算命,为何却有《达摩一掌经》传于世呢

为什么佛门不推崇算命,却有《达摩一掌经》暗传于世呢...

打坐时如何解决腿痛腰酸

初学盘坐时,腿脚会出现麻木酸痛,必须忍耐。练习久后...

妙莲老和尚《出世间名利》

我们佛弟子要不要名利呢?当然要!不过世俗人是求世间...

唱着无涯歌,走向极乐国——新罗元晓大师

元晓大师,新罗人,西元617年生,20岁时剃度于黄龙寺,...

再悲惨的境况,佛力都能加被

要信心百倍地念佛 每当我遇到困难的境界,内心感到沮丧...

出家人没有悠闲的资格

古人多以务农为业,生活的主体是耕种,所以日出而作,...

学习《印祖文钞》的重要性

好,各位莲友,南无阿弥陀佛。大家都是念佛,期同往生...

【推荐】念佛能创造两种强大的力量

我们净土宗的修行者,当我们走进了佛堂,当我们提起佛...

在生死中得大自在

黄龙慧开禅师有一首诗偈,广为流传。偈云:春有百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