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观心无常,调伏我见的颠倒

净界法师  2021/04/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观心无常,调伏我见的颠倒

以下的观心无常跟观法无我,偏重在调伏我见的颠倒。就是我们明了分别的心是刹那刹那生灭的,我们是没有一个常一主宰性的,叫观心无常。

迷却真常,缘气纷纭集一腔。离彼前尘相,分别成何状?饶你会思量,终归罔象。过未无踪,现在原长往。切莫把流注心机作主张。

我们心中,有一个自我概念。我们先讲妄想,这个明了、刹那刹那的心是怎么来的?就是“迷却真常”,我们迷失了真实常住的真如佛性,或者说现前一念清净心向外攀缘,“缘气”就是一种攀缘的作用;“纷纭”,就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攀缘,它不是一次的攀缘。

那种相续的攀缘作用,就形成一股强大的“水流”,这个水流因为它一个接一个,相续的力量太紧了,所以我们感觉上它是一个恒常的东西,其实它是刹那生刹那灭。就是心念的活动,其实它是有相续的生灭相,但是因为我们本身产生错觉,我们认为是一个常一主宰的自我。这段偈文主要是在说明我们本来是没有一个自我概念的,这种自我意识本来没有的,只是一种攀缘的作用,念念的相续产生出来的一种错觉。

我们再看下面的正文。

“离彼前尘相,分别成何状?”妄想的心跟真实的心判断就在这一块。《楞严经》上说:怎么知道我是打妄想?很多人问:“我现在想要干什么,我要去买一个东西,到底我买这个东西的动作,是来自于智慧的观照,还是来自于一时的妄想冲动?”

妄想有一个特点,它是离尘无体,离开了外境,就没有自体了。我们前面说过,妄想一定要透过感受,感受是所有罪业的根源。一定要外境刺激感受,然后再启发妄想。所以你把外境拿掉,你这个妄想就没有了。你看我们今天对某个人起瞋心,你心中把那个影像拿掉,你的瞋心就不活动了;你的心对某一个人起贪爱,你把那个所缘境拿掉,贪爱心就没有了。它离开了前尘,离开了所缘境,它就没有自体。

这就是为什么《楞严经》要我们修行人反应慢一点,妄想的天敌就是时间。你想要做什么,如果没有把握,你放个一两天。如果是妄想,一定消失掉,因为这件事情它所缘境消失掉,妄想就消失掉。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要知道,妄想一定是外境刺激才有的,离开外境它就没有自体了,所以“离彼前尘相,分别成何状?”这是第一个观察妄想没有真实体性的一个方法。

第二个,“饶你会思量,终归罔象。”

我们打了这么多妄想,关键是它毫无意义,这个很重要!我们透过佛法的道理去思惟,我们这个能量是有意义的,对你的解脱,对你的离苦得乐,对你往生是有帮助的。但是我们打很多妄想,比方说,我们以前做过转轮圣王,打转轮圣王的妄想;你做过蚂蚁,就打了蚂蚁的妄想。那么无量劫来,我们每一个生命得到的时候,我们都站在自己生命的本位来打妄想,结果到现在对解决轮回的问题一点都没有帮助,所以我们要知道“终归罔象”,就是妄想是没有实质效果,没有实质意义的,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过未无踪,现在原长往。”

这个说明妄想没有自体。前面是讲没有意义,这个是讲没有自体。因为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这个地方我们说明一下。比方说有些人喜欢吃豆浆,豆浆的境界一刺激,他吃豆浆的心的妄想就开始活动——我要吃豆浆!那个自我意识就出来了。

那么这个心到底有没有自体,怎么知道呢?这分成三块:

第一个就是“未生无潜处”。我贪爱豆浆的心,在以前它到底在哪里?豆浆没有现前的时候,我贪爱心没有活动,还没有生起这个贪爱心的时候,它在哪里?

第二个,“正生无住处”。它在活动的时候,它到底住在哪里?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

第三个,“生已无去处”。等到这个豆浆吃完了,你这个贪爱的心也没了,那么它又到哪里去了呢?

所以,从还没有生之前、正生的时候、生了以后三心来看,都没有自体,它只是一种因缘的假名、假相、假用而已,它只有作用,但是它没有自体。是你自己捏造出来的,它没有真实义,所以叫作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我们总结:“切莫把流注心机作主张。”就是说这种自我意识,其实是以一种刹那刹那生灭的心机,一种流动的作用来形成的,我们不能把它当作一个主人翁。

外道,他也相信轮回,有很多外道也是相信因果的,但是他不知道妄想是没有自体,他在妄想当中有一个自我概念。他认为说:我去造善业,也是由我来得果报。就好像我今天死亡,我这个房子破旧了,我不要了,我换到一个新的房子来住,但这个里面的人是不变的,这就是一种自我概念。

其实我们生命改变的时候,我们的想法也改变了。你想想看,你前生是个男人的时候,你是这个想法吗?不可能!一个男人的身心世界转成女人的时候,你的思想也改变了。你以前是个蚂蚁的时候,你是这个想法吗?也不是这个想法。所以这个妄想,它是随你的生命在变化的。

我们过去经历过很多次的生命,只有一个东西是不变的,就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那个清净、离一切相、明了的心性就像念珠一样贯穿到最后,只有你当下这一念心性,是你真实的东西。

浮在心性表面那些影像,通通是捏造出来的,只有“镜子”是真实的。一个男人站在镜子前面,它现出男人的影像;一个蚂蚁站在镜子前,它现出一个蚂蚁的影像。这些都是没有意义的,是虚妄的,那是循业发现,随顺因缘而显现出来的。所以这个观心无常,就是破坏我们对内心的一种自我概念。这个地方其实是一种空观的智慧。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医生能治身体的病,却不能治心

一位医生来看我,他说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教人为善,而...

「南无阿弥陀佛」之声

您听过回声吗?有一种回音壁,弧形的,两端相距有几百...

人心就像一个容器

装的快乐多了,郁闷自然就少; 装的简单多了,纠结自...

我们怎样为死亡做准备

龙舒居士在这里用起兴的手法,最后落实在我们平时没有...

对善人你要亲近,对恶人要远避

对善人你要亲近,对恶人要远避。善人、恶人就是吉、凶...

你要检查一下,哪些带得走哪些带不走

死殁无常就是告诉你,要知道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没...

无这「四心」不能参禅

参禅人,有一坐三十年铁志,可以办道。 此一法无长远心...

暇满人身最难得

生活在有机会听闻佛法的地方,这样的人身是无价的珍宝...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注音版】金光明忏斋天法仪

金光明忏斋天法仪...

现生永受安乐,报终即登九品莲

『现生即永受安乐,报终即登九品莲』 这个是历来无数聪...

八风不动心,无忧无污染

如果一个人想得到永久的幸福,永恒的快乐,就必须训练...

我们的安排,怎比万佛之王的安排

院子里的某邻居身材五大三粗,十分壮实,言谈举止十分...

「悭惜财法戒」这个戒很重要

菩萨的律仪戒跟声闻戒也有所不同,我们说明一下。这个...

【佛教词典】八寒地狱

(名数)以上八大地狱外,更有八处之寒地狱。依次横列...

【佛教词典】安心超行

心行具足或是愿行具足的意思。...

如何理解极乐世界的方位

释迦牟尼佛说极乐世界在娑婆世界之西,但是你不要执著...

怎么知道生死业力重不重

一个人怎么知道你生死业力重?你看我们同样念佛,有些...

出家人所穿「三衣」的含义

三衣依佛教戒律的规定,比丘所可拥有的三种衣服,谓之...

消业障最快最好的方法

首先无论是初学者还是久学者,我们都是业障深重的。业...

世俗忍辱观与佛教忍辱观

忍辱波罗蜜,是六波罗蜜之一,为大乘佛教的重要教理和...

如何提升人品

提升人品,不一定是在今天的社会里才需要,在古代的社...

下品下生者,仗佛力亦能往生

【原文】 下品下生者,乃临终时,地狱形相已现,能至心...

寂灭性中随饮啄

放四大,莫把捉,寂灭性中随饮啄。 四大是地水火风,在...

湛空法师人生感悟

1、没人知道,下一刻自己到底身在天堂还在位于地狱,...

【佛学漫画】慈无量

弥勒菩萨是慈悲的化身,鼓励人们保持乐观,关爱他人。...

弃儿的故事

从前有户人家,十分贫穷,生了个小男孩,实在养不起,...

龙裤国师念佛成就的公案

在明朝万历年间,有一位国师,名号为龙裤(法名已经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