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让智慧和慈悲永不止息》

圣严法师  2010/06/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自我成长固然重要,也是无止尽的,但自我成长是否就是我们人生的目标及最终目的呢?在凡夫的阶段,我们不断地自我成长,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格,让自己的人生境界更开阔。可是到了大菩萨的位置,就没有什么成长不成长的问题了。

在《维摩经》、《般若经》等经典中,我们看到的菩萨,都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渐次修证的,当修证到“无生法忍”的层次时,烦恼从此不生,从此不需要再为自己做什么、改善什么,只有智慧和慈悲自然地运作,因此就无所谓成长不成长的问题了。所谓自然运作,就是物理学上“动者恒动,静者恒静”的定律。菩萨的烦恼心再也不生,永远不动,所以是恒静;但智慧和慈悲的两种力量,却永远不会静止下来,所以是恒动的。

烦恼既已恒静,就没有必要再去压制,或是化解、转移;智慧和慈悲既已恒动,也就不需要再以发愿、决心、目标来提振自己的心力。此时,菩萨随时随地都没有事做,但却又随时随地在做帮助他人的事,但是他没有特定的对象,没有一定的时间,一定的范围,也没有一定要做什么事,他只是随缘而做。

这里说的“缘”指的是众生与佛的缘,众生的缘一旦与菩萨的慈悲遇合,就会自然而然产生互动,菩萨的慈悲动了,智慧也就产生了。其实,佛菩萨与每位众生都有缘,只要众生相信佛菩萨,诚心祈求佛菩萨的救济,那么,佛菩萨自然会随缘来救济你,因为佛菩萨接引的手,随时随地都伸向众生。

我们一般的凡夫,要促成一件事,必须先发愿,然后用意志力朝目标、方向持续努力,才能有所成就,过程还必须有诸多因缘来协助。但是大菩萨不需要刻意制造什么缘,所谓“无缘大慈”,他随时随地开放慈悲心,只要众生接触到他,众生就得度,接触不到他,菩萨还是在度众生。他根本不用发愿,因为他无处不在度众生,无时不在度众生,所以说菩萨有广大无边的慈悲与智慧。

此外,佛菩萨也没有“自我消融”的问题,因为他根本没有自我,也就没有自我中心、自我要求,不会有“我要做什么,不要做什么”、“我要救什么,不要救什么”或“我要到哪里,不要到哪里”的念头,这就是无我。

但是“无我”并不等于什么都没有,而是没有烦恼的我,也没有在乎自我价值、自我存在,或自我意义的我。因为没有这些“我的”念头,智能和慈悲的功能才能完完全全、非常彻底、非常圆满而普遍地运作,这就是“自我消融”,也才是自我真正的完成,也就是“真我”。

可是有人认为,如果到最后一切都无我了,不是很空虚吗?其实,成佛以后,乃至于涅盘以后,智慧和慈悲永远都在世间运作,而他的净土也永远都在十方世界推动,并且与他的本愿本誓同在,也就是“动者恒动,静者恒静”;到了这样的状态,那是最彻底的“自我消融”,才能真正称为“无我”,也才是自我成长的最终目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佛告诉你为何心静后智慧就来了

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

为大众服务应该要有慈悲心

不管执事(执事是指在僧中做事,服务大众的人)也好,...

放生条件不具足,有哪些方式可替代呢

如果没有放生的条件,有哪些替代放生的方式? 如果没有...

虚云老和尚禅语三十句

1、人命无常,朝存夕亡,如石火电光。 2、善用心者,心...

几块砖的启示让残疾乞丐变成富翁

一个乞丐来到一个庭院,向女主人乞讨。这个乞丐很可怜...

【推荐】广钦老和尚开示录

◎行持语录 这部份开示,是从一九七八年冬季开始,至...

佛为什么要创造五净肉让比丘吃呢

预记末法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鬼神炽盛世间,自...

圣严法师《他们都是菩萨》

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受苦受难的都是菩萨的化身,...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佛说弥勒大成佛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摩伽陀国波沙山(孤绝山也)过去诸...

常起瞋心如同慢性自杀

大家都知道瞋是心中火,不但对自己不好,对别人也不好...

良师益友如何寻觅

问: 芸芸众生中,良师益友如何寻觅?结交「益友」的...

圣严法师《如何利用人生的低潮》

有很多人因为不知道生活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所以总把...

谨慎处理家庭暴力事件

如果家中有暴力事件,先要分析原因,作为预防暴力事件...

【佛教词典】释门正统

(书名)八卷,宋嘉熙年中良渚沙门宗鉴集。天台宗之记...

【佛教词典】楞严经合辙

(书名)十卷,明释通润述。其自序曰:余独坐静处,案...

伐树撅根的故事

今天要给大家讲一个伐树和撅根的佛经故事。就是讲到说...

为何这位比丘能示现化生

三千多年前,世尊为报亲恩,于结夏三个月期间,至忉利...

听佛的话,能做到的尽量去做到

佛在世的时候领上比丘们去乞食,乞食不能超过七家。有...

虚云老和尚拒绝女色诱惑的故事

一个人想了生死,想把功夫用上,第一,先培福,先做苦...

【推荐】如何坚定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信念

问: 如何坚定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信念? 大安法师答...

省庵大师的生平事迹

一、省庵大师的生平事迹 省庵大师(1686-1734)清朝时著...

姻缘

一个书生爱上了一个姑娘,起码到了生死相许的份上了,...

弥陀经中的「行此难事」是否指持佛名号

问: 如何理解弥陀经上说当知我于五浊恶世,行此难事...

无常大鬼常随身间

省庵大师的《劝发菩提心文念生死苦》中云:粪秽丛中,...

拾回自己「失落」的心

我们的心,被这些前尘缘影障碍了、埋没了、迷失了,我...

为什么会有魔和鬼神来干扰呢

举要言之,若作种种五尘,恼乱于人,令失善法,起诸烦...

老人不要倚老卖老、老气横秋

佛经里有一则老人国的记载。有一个国家认为老人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