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观世音菩萨的四种不思议无作妙德

净界法师  2021/10/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观世音菩萨的四种不思议无作妙德

这个地方是讲到,观世音菩萨证得耳根圆通以后所成就的不可思议的这种无作的功德。无作就是他不必假借内心的分别就能够任运现前的这种功德。这不同于二乘人。二乘人要对众生产生神通加持,都必须要假借如理作意,而且要设定目标,要锁定对象。菩萨度化众生,就像月亮一样,他不必锁定对象,他随时随地等待着众生,这个叫作无作妙德,因为他没有拣别任何对象。这当中分成两科:丑一,总明大用所起;丑二,别明不思议相。

先看总明,拢总说明这四种不思议无作妙德生起的理由,为什么能够生起这四种的妙德。

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证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

世尊!因为我证得了耳根圆通之故。因为菩萨在因地的时候依止耳根作闻思修而成就了这个三摩地,以耳根而证入圆通,依止耳根圆通来修证无上道(这个无上道指的是如来藏妙真如性),来开显如来藏妙真如性,所以能够成就四种不思议无作妙德。

我们一路这样读过来,你会发觉,本经对过程是很重视。就是说在二十五个圆通当中,当然果地的功德是一样的,归元无二路,但是你是用耳根修行的还是用眼根修行的,这个过程不同,产生的妙用的确有它的差别。

诸位!我们可以体会一下。你看,你靠耳根,你真的是能够在因地的时候容易具足圆通常。你看眼根,你要是睡觉的时候,眼睛闭起来,你就不能生起妙用,因为所缘境不现前。但你用耳根的时候,你眼睛闭起来、打开,它是在前面,它是在后面,隔一个墙壁,都可以。

所以修习耳根圆通,积集资粮的时候几乎是时空无障碍,具足圆、通、常三种真实。虽然我们很重视结果,因为成就结果是转凡成圣的根本,但是你的过程是根据什么样的门而入,的确对你的加持力是有关系的。

所以他这个地方又再强调说,因为我是修耳根圆通的关系,来悟入如来藏妙真如性,所以就成就了四不思议无作妙德。蕅益大师说,其实文殊菩萨还没有选择圆通之前,本经在秘密义当中已经很清楚地说明耳根圆通的殊胜了。这里一再强调耳根圆通的殊胜,从三十二应身、十四无畏,乃至于这个地方的四不思议无作妙德,都有这层意思。只是说文殊菩萨在拣择圆通的时候讲得更清楚,如此而已。

丑二、别明不思议相 分四:寅一、现容不思议;寅二、说咒不思议;寅三、受供不思议;寅四、兴供不思议

前面是总说,这以下把四种不思议的无作妙德的相状分别地说明。一,现容不思议;二,说咒不思议;三,受供不思议;四,兴供不思议。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极乐世界的八功德水应该怎么观

辛五、池观 (一)结前启后 次当想水。 (二)明标池体...

【推荐】哪怕有功德,也不要去争功

人有功德要藏起来,而且要把功德给别人,千万不要去争...

观音菩萨是男身还是女身

《华严经》说:勇猛丈夫观自在,为利众生住此山;汝应...

修塔延寿

从前在干陀卫国有一位国王,曾有一位聪明的看相师傅为...

明旸法师、圆瑛法师念观音圣号救火记

1932年12月,天童寺里正在为修复庙院工作的两位油漆工...

沈家桢居士《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方法及证悟过程》

第一段 观世音菩萨宏愿解脱一切众生的痛苦。自古以来...

梵网经菩萨戒为何如此殊胜

从教理上来看 天台祖师把佛一代时教分为四种教,叫藏、...

【推荐】在生活中积累福报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依报随着正报转,如果有十朵花,那就只会吸引十只蝴蝶...

【注音版】十小咒

十小咒...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十善业道之除贪嗔痴三毒

不贪欲 经云:诸苦所因,贪欲为本,与无明共为起三界轮...

睡梦中念佛不断,方有出苦分

僧诲洲参,师问曰:汝出家为什么? 曰:为求出苦。 师...

莲宗八祖莲池大师圆寂纪念日

农历七月初二是净土宗八祖莲池大师的圆寂日。 莲池大师...

欲到无求品自高

古语说:有容乃大,无欲则刚。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

【佛教词典】二种寂静

身寂静和心寂静。身寂静是舍家弃欲和离开喧闹的都市到...

【佛教词典】十斋日佛

指我国佛教界于每月之十斋日每日所礼敬之一佛或菩萨。...

【佛学漫画】《法华经》故事之三车火宅喻

轮回世间正像能能燃烧的恐怖住宅一样,灾难不断、充斥...

圣严法师《你会吃饭吗》

吃饭要如何吃出健康?吃出味道?这要由我们吃饭的心态...

「勤劳」出穷人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而现在我们很多人整个的行为变...

莲华的十种比喻

据《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九:莲华出污泥而不染,妙香...

耐烦有什么好处

学学问,要耐烦一点。 耐烦有什么好处?将来修定有办法...

超越善与恶的观念

佛经上把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分为清净的造作(净业)与污...

「水观」应该怎么修呢

观于身中水性无夺,初从涕唾,如是穷尽津液精血,大小...

念佛法门就是「菩萨之父」

菩萨父者,《华严》十一经:威光童子睹如来相,获十种...

贪小失大

人类不论富贵贫贱,上至一国的领袖,富有四海。下至贩...

佛教的皈依仪轨

皈依是梵文saranad的意译,也译为归依,是说佛法广大...

前来助念的人越多越好吗

问: 弟子所在的小城镇念佛人极少,很难组建助念团,...

人生到底是苦是乐

佛教认为,三界没有究竟永恒的快乐,苦才是人生的主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