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十住位的「住」是什么含义

净界法师  2022/02/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十住位的「住」是什么含义

十住位——言“住”者,慧住于理,名之为“住”。谓此位菩萨已历经十信阶位,善根坚固,观慧增长,虽未如实证入实相妙理,而能安住不动,并逐渐伏断三界见思,证位不退,故名之为“住”。

首先我们要知道什么叫作“住”,他的智慧能够安住在真如理。十信,理论上不叫安住,只有随顺,所以十信位的菩萨叫作走上了真如的道路,他是慢慢地在进步,但是他没有真实安住。

那么真实安住是谁呢?就是住位的菩萨。他经历了十信的这种随顺真如,随顺三宝,慢慢地善根增长,观慧增长。这个时候虽然没有证得,但是他至少对真如理安住不动,而且能够伏断三界的见思,证位不退,名之为“住”。

这个地方有十个阶位:

一、发心住。二、治地住。三、修行住。四、生贵住。五、方便具足住。六、正心住。七、不退住。八、童真住。九、法王子住。十、灌顶住。

这十个住里面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第一跟第七。

发心住,这个时候从凡夫正式进入圣人,他断了三界的见惑。当然他的断德等同初果,但是他的整个智德、恩德跟初果完全不一样,他的智慧、他利益众生的那种力量,那个善巧的力量完全不一样,只是断德等同初果。这是第一个发心住,就是断了三界见惑。

第二个,七住,不退住,断了三界的思惑,他的断德等同阿罗汉。

这个住,基本上他不退转,他这个人只有往前进步了。那么住位的菩萨,他有什么特点呢?古德把这个十住位的菩萨叫作内凡加行位。十信位的菩萨叫外凡资粮位。这时候他的心,心游理内,而且他是念念地增长,他的生命是每一念每一念加行。所以,到了十住位的人,基本上他都有禅定,而且十住位的人他的特点,他很自然不喜欢跟外界攀缘,他自然地会离开人事的嘈杂。他要不出家,就大部分时间都在自己用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菩萨的五十二个阶位

十信位 所谓十信,又叫做十信心,就是:(一)信心,(...

【佛学漫画】佛陀本生故事——舍身饲虎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经历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

什么样的菩萨有资格称作「乐行惠施」

云何菩萨乐行惠施?若诸菩萨于一切施都无欲乐。 什么样...

受菩萨戒的好处

你能求戒,得戒体,就能有相当的把握让你不去犯戒。如...

为什么五地叫极难胜地

己五、极难胜地 分二:庚一、问;庚二、答 庚一、问 何...

面对很多的众生,你用什么心态来面对

身为一个菩萨,我们要处理两件事情:第一个处理自己内...

凡事尽心尽力,时时反省自己

我们看第三段,修行布施的差别内容。这个地方有三段:...

菩萨行果——菩萨行位

菩萨行位,就因果合说,总有四十一位。即十住、十行、...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推荐】站在一个本来就没有的角度去面对人生

如果你的情执是很重,把世间的事情,每一件都看得很重...

神通只会障碍你的解脱

现在一些人学佛修行的目的不纯正,有的人是为了求福报...

彭鑫博士:如何吃素才能健康

1 问题的引出:面黄肌瘦 时下出现很多饮食新理念,其...

说四众过罪的四个条件

说四众过罪,它罪业的成立有四种条件: 第一个,因:要...

【佛教词典】灭相

(术语)有为四相之一。谓有为法有现法灭而入于过去之...

【佛教词典】于威仪路成就轨则

【于威仪路成就轨则】 p0752   瑜伽二十二卷三页云:...

死尽偷心 宝此一行 当生往生

如果我们不能深知五浊恶世很难出离,就会在心里打妄想...

无用与无明

一般人皆以无用为耻,而我却认为无用正是大用。 我一...

业难尽情难空,求生极乐得解脱

在《文昌帝君阴骘文》中,文昌帝君自述,由于他遇佛得...

三净肉可以吃吗

问: 佛教里有三净肉可不可以吃? 如瑞法师答: 那是...

虚云老和尚拒绝女色诱惑的故事

一个人想了生死,想把功夫用上,第一,先培福,先做苦...

极乐世界解脱的功德

佛陀在《阿弥陀经》里面明显提出来:我们怎么去观察极...

这种善业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

我们刚开始叫做善念,一般人叫善念,从善念要提升到一...

一个让家庭财富事业统统改变的方法

每个人都想家庭幸福、事业有成、生活富有、子孙成才,...

这三门若不关牢,佛号一定念不好

我们念佛的时候,应放下一切,眼睛观佛、耳朵听佛号、...

佛说扫地的五种功德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记载: 世尊于逝多林...

与其怨恨外面的环境,不如转变我们的内心

剪碍道之荆榛,除当途之瓦石,就是在道路上有荆棘、杂...

修行人要放得下丢的开

不管他人说长说短,说是说非,用功得有主宰,有主宰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