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面对很多的众生,你用什么心态来面对

净界法师  2021/03/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面对很多的众生,你用什么心态来面对

身为一个菩萨,我们要处理两件事情:第一个处理自己内心的问题;第二个处理外在众生的问题,你跟众生要怎么样保持互动。处理内心的问题这个部分我们先不谈,你在佛堂当中怎么用功这个部分我们先不谈。但是我们走出了佛堂,你迟早要面对信徒,男的信徒、女的信徒,很多很多的众生。你用什么心态来面对他们,这是一个问题。这个地方,不同的心态就会影响到你的转依,也就影响到你未来的果报。

当然我们会说,那我们应该看看佛怎么说,佛陀对菩萨是怎么开示的。事实上,佛陀在大乘佛法当中对众生的开示,是有两个不同的开示。你看在《遗教经》,佛陀说众生是“譬如大树,众鸟集之,则有枯折之患”。

说你是一棵小树,众生是鸟,一两百只鸟站在你这棵树上,就把你这棵树踩死。踩死了,众生又去找另外一棵树了。这样子讲,从《遗教经》来说,我们应该跟众生保持距离,因为我这棵树太小,这个鸟太大,一脚就把我踩死了。

但是从《华严经》来说,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才能够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所以菩提属于众生。说你希望得到华果,你必须要注意你要有树根,没有树根就没有华果,而众生就是你成佛的树根,所以你还不能够舍离众生。

所以我们看经典,我们一个菩萨对众生的心态其实是相当复杂,又害怕,但是又不敢离开他,这种心态。我们应该说是程度问题。当然,你初心菩萨,应该暂时不要跟众生太接近,因为初心菩萨你内心那个转依的力量太薄弱,你没有去转他,他转你去了。我保证,你去度化众生,你没有影响他,他的烦恼影响到你。因为你一个人面对这么多人,你怎么有办法去转他呢?

但是这个地方,我要提醒大家注意一个问题:如果你有志于成佛,尽量在过程当中不要留下后遗症。在《瑜伽菩萨戒》里面告诉我们菩萨说,初心菩萨为了加行缘故,可以暂时息诸缘务、远离众生,跟众生保持距离,可以的。但是你内心当中的意乐要保持,就是我为了要利益有情的缘故,我才做加行。我现在暂时不能利益众生,但是我现在所有的加行是为了利益有情而修加行。你有这种想法,就不会偏离你的菩萨道。

如果不看菩萨戒,有时候你会觉得说,虽然我们息诸缘务修加行,但是我们的心态偏差了却不知道。结果你得到一个功德,你又产生另外一个过失,就是产生后遗症。

我们可以这样子讲,其实,作为一个资粮位的菩萨,你一辈子都不度众生,没有人说你有过失。你没有这种行动,没有人说你有过失,但是你心中一向“不顾一切有情”,那一定有过失,你的心态有过失了。

所以我们在《瑜伽菩萨戒》常说,菩萨对众生的一个基本心态,不能有怨恨心。你说我一个菩萨,我做僧团的执事,发发脾气,可以理解。他也不是深位,他是浅位菩萨嘛。但是发脾气以后,你自己要转,要转得过来,过去就算了。一切法因缘生,缘生性空的,把它当作一个过程,把它当作一个经验,给自己一个反省的过程就好。

所以这个地方我们讲,菩萨生起广大转是很重要的,你的心态是很重要的。我们经常看到《华严经》的菩萨、《法华经》的菩萨有种种的功德庄严,种种自在的功德,我们看到《维摩诘经》的阿罗汉,辛辛苦苦成就了阿罗汉以后……你看天女散花,花掉到阿罗汉身上,他根本是沾了满身,拨不开来,不得自在。

我们看《维摩诘经》里面的菩萨证得不二法门,这个花到了身上的时候,自然掉落。我们在诵经的时候,对大乘的功德非常的羡慕,但是我要提醒大家,你要注意你的因地,你在作修行的时候,可以等同声闻人来修学,可以,但是心态肯定不能一样。所以这个地方要注意,就是你要保持对众生的意乐,你这样子叫作广大转。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站在众生的角度来思惟事情

这个地方我们值得一说的就是:所有的菩萨大概你要行菩...

善巧方便救人于水火

《功过格》里有个公案。有一位固安县的县令叫梅公,你...

菩萨终日度众生,但不见众生相

菩萨虽然利益众生,看众生受苦,终日度众生,但不见众...

菩萨行利生之道

利行者,乃菩萨行利生之道也。 大凡悟道之人称菩萨,未...

损己利人,虽损而不损

【原文】 智者入灭,曰:吾不领众,必净六根;由损己利...

菩萨遇到怨家该怎么做

现前难行,怨有情所现作一切饶益事故。 什么叫现前难行...

如何替众生做善事,让他们从三恶道往生到三善道

问: 感恩师父的开示。如何替十方众生做善事,他们才能...

我曾亲近过几位长老,发现了他们好人缘的秘密

度化众生最主要的是要有大悲心,佛陀的大悲心是怎么样...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凡诸经籍,应如法供养

凡诸经籍,应如法供养 这个经书或这个论藏啊等等,都是...

经典告诉你学佛后为什么倒霉了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五》: 是人今世恶业成就,或因贪欲...

初学佛,不离名言;真见道,不带名言

我们刚开始去学习佛法的时候,是要从语言文字,离开语...

大妄语的罪很重的,甚至影响到佛教的兴衰

我们再看大妄语戒。这个地方讲出妄语的两个项目,先看...

【佛教词典】七种粗重

【七种粗重】 p0055   瑜伽十四卷二十三页云:又诸有...

【佛教词典】南普陀寺

中国佛教闽南名寺。位于福建厦门五老山下。始建于唐,...

病来哪得心无苦,梦里焉知身在床

病来哪得心无苦,梦里焉知身在床 进一步用生病来看,病...

佛学常见辞汇(四画)

【心】 指无形的精神作用,也就是佛教所说的八个识:...

有财有势的人广行布施为何却堕落在恶道

虽然现代有许多有财有势的人广行布施,但不一定就会获...

大安法师:吃素的循序渐进

印祖对于不能吃全素的念佛行人也很慈悲。也确实有很多...

印光大师:祭祖用素

食肉一事,大是怪事,但以习行即久,不知其非,凡以为...

如果总担心自己不能往生,是否会真的往生不了

问: 《印祖文钞》说往生全仗信愿真切,若先有怕不能往...

化解和对治瞋心的方法

瞋心,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负面心理,通常所说的生气、憎...

《八敬法》是佛法中很特别的地方

前几天,有几位女众想出家,我说你要想出家就得把《八...

十方众生都到极乐世界去,能容纳得了吗

问: 十方那么多众生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容纳得了吗...

佛陀背痛的因缘

一天,佛陀与五百位大比丘来到阿耨泉水边,除了阿难以...

修行之秘诀--一向专志

一向专志是有成就的菩萨之修行秘诀。大乘经典讲阿鞞跋...

在家居士做三时系念超荐亡人如法吗

问: 在家居士做《三时系念》给别人超荐亡人,如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