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打坐要学会调理,不然就会出毛病

佛源老和尚  2023/05/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打坐要学会调理,不然就会出毛病

打坐要学会调理,调理什么呢?调理行动,调理出入息,调理念头,就是外调身、内调心,身心要如法,不然就会出毛病了。

一、调理行动:

(1)饮食要调和,不要饱一餐、饿一餐。饭后要休息一下,现在禅堂里坐香没得睡觉,不然平时饭后半小时放香,吃了早饭放早板香,吃了午饭放午板香,就像一般社会上的人要午休,我们放香也是休息。吃饱了要慢慢走,不要蹦蹦跳跳,不要去爬去攀,否则胃就弄坏了。

我有一个经验,有一年,一个住茅蓬的老师父要回乡,他是浙江温州人,老和尚在的时候,他就在这里住茅蓬,冬天下雪也是光头赤脚,行苦行。我也舍不得他走,他说:“唉!老和尚不在这里,没有依靠,要回浙江去!”他要去乳源坐车,一担行李又大又重,于是我送他,帮他挑担子,送到云门亭,他便不肯让我再送了。我回来时,走到两旁是梧桐树的山间小路,忽然肚子不舒服,胃向上翻,口吐酸水……从此以后我就有胃痛了。原因是刚吃饱饭,就挑一担很重的行李,伤了胃,往后走路去乳源都不行,胸口背上都作痛,但没办法,还是要劳动要吃饭呀!罗居士他们看见我好可怜的样子,便带我到鼎湖西樵山,我在那里放松了劳动,胃病就渐渐好了。

(2)坐姿要调整,身体要坐得端端正正,不要靠墙壁,坐处要垫高一些,适当就会舒服。低头压背,心口既不舒服,慢慢背也驼了。

(3)打坐先要练好腿子,腿子练不好,坐下来又痛又麻,像针刺一样,老在心中翻滚,最讨厌。

二、调理出入息

呼吸不能快,也不能粗。《止观法门》之“数息观”,不论数出息还是数入息,从一数到十,目的是调理妄想,细细地数到连呼吸都没有了,用功用到人我双亡,人法皆空,境界就出现了。那些练气功的人也有境界出现,他们把气运到手指上去,但心外有法是外道。出家人不搞这些,自然地把气调均匀,身心舒畅,不打妄想,就会看到灵知灵觉。

三、调理念头

心中默念,或持咒,或念佛,或参话头。心中用什么功人家是看不见的,打妄想人家也是看不见的,所以这个在于自己。自己觉得念阿弥陀佛心不散乱,那就老老实实念阿弥陀佛,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念释迦佛,心就是释迦佛。参话头无论你参“念佛是谁”也好,参“拖死尸是谁”也好,参“万法归一”也好,参“狗子有无佛性”也好,都是要去掉你的妄想,有妄想就有执着心和差别心。“万法归一”就是万种念头归于一个念头,千差万别的杂念,都归到“念佛是谁”这个念头上,都归到自己的心地上,明明朗朗一个念头守住它,这就是用功。

老和尚在金山高旻寺打禅七,禅堂里有广单、一单、二单、三单。二人一单,同住二三年,不知对方叫什么名字,后来在外头行脚时碰到,问起来:“这位上座师父以前在哪里住过?”“我在某时候在某寺住过……”“那时候我也在那里,你是住在第几单?”“原来我们还是同单啊!”这就是修行人,同住几年不知对方姓名,不知长相。过去的大德用功真正是寸丝不挂,万缘放下,那有像我们现在散心杂念,做什么都做不成的。

以前有位老修行,有一儿一女都出家了,后来女儿又还俗再嫁人,可能为了一些嫁妆,亲戚又不给,就打官司了,他一边念佛,一边想着去打官司,这样子念佛有什么用?“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徒然。”万法融为一体,烦恼即菩提,还有什么官司好打的呢?

总括来说,身心要调和,否则会出毛病。提起话头——参!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感应的原理》

有个信佛的老太太早晚课都按时做的,也回向给众生,自...

不后悔过去,不担心未来

人们通常认为在水上或稀薄的空气里行走是个奇迹。但我...

【推荐】娑婆世界修行的三大困难

我想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佛法修学的法门是广大的,所...

【推荐】《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白话文

(曾琦云 译注) 《印光大师说净土》译注的印光大师的...

修行之人,需息心静养

修行之人,要息心静养。汝名静庵,何不顾名思义,一味...

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来做功夫

都摄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你这个六...

慧律法师《律己与宽人》

修行人要让众生有解释的机会忏悔的余地,不要咄咄逼人...

「息诸缘务,一心行道」这个非常重要

先看总说,师修净土,久而弥笃。这是一个总说,印光大...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注音版】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唐天竺三藏地婆诃罗译 如是我...

凡夫菩萨道的种类

智者大师把凡夫的菩萨道,分成三类: 第一个叫做事六度...

为什么会有十二类众生

这一大科叫作约因标名。这个因指的是众生的五阴,叫作...

静坐的利益与方法

静坐的利益 静坐是佛法修行的一法,对于身心健康,确为...

出家忧道不忧贫

出家剃度而修行,宗旨在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如果能...

【佛教词典】依他起性

梵 para-tantra-svabhāva。又作依他起相、缘起自性、...

【佛教词典】大种所造自他相望互为因缘

【大种所造自他相望互为因缘】 p0247 俱舍论七卷八页云...

人生道路中的三个不怕

在身处逆境的时候,我常常用三个不怕帮助自己看破放下...

戒德具足,堪做世间之福田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有一次向...

世事如落花,心境自空明

拈花一笑心自静 只需拈花一笑,万千心事尽在其中。往...

水火二河白道喻

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有这个水火二河白道喻,比喻...

接受「还不圆满」的自己

在过往的经验中,你肯定会遇到相当多不容易、让你很伤...

极乐世界的鸟是怎么来的

舍利弗,汝勿谓此鸟实是罪报所生,所以者何?彼佛国土...

念念不离阿弥陀佛

一个参禅开悟的人,他是要选择求生净土的,这是一个反...

【推荐】星云大师《以智慧来代替金钱》

我做事的原则是:用心去成就一切,用智慧去成就一切,...

【佛学漫画】永明延寿大师

永明延寿大师圆寂百余年后,宝觉禅师在看了《宗镜录》...

生死的体验及观察

生与死,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题目。不同的人,有不同的...

圣严法师:最快乐的人

禅定能让我们的身心暂时放下负担,享受完全的舒畅和放...

阿弥陀佛圣诞日的由来

永明延寿禅师是宗门下法眼宗的第三代祖师,也是净土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