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持戒的金刚种子,不会因为造了罪业而破坏

净界法师  2023/05/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持戒的金刚种子,不会因为造了罪业而破坏

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尼叫莲华色比丘尼,这个比丘尼是在整个尼僧团当中,是第一个证得阿罗汉的比丘尼。莲华色比丘尼成就阿罗汉以后,在小乘的阶位叫做无学位,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她就离开修行的地方,来到人世间随缘的度化众生。莲华色比丘尼度化这些有钱的贵夫人,阿罗汉也是各式各样,有些人喜欢关心弱势团体、关心贫穷人,有些人专度有钱人。当然阿罗汉没有贪心,这是他的一个法执,这与烦恼没有关系的。

莲华色比丘尼专门喜欢度化贵夫人,她不但度化她们做慈善事业,进一步要她们受三归五戒,乃至受种种的戒法。这些贵夫人说:师父啊,我们不能受戒。为什么不能受戒?她说:我们这么年轻,福报大,长得又漂亮,我们受了戒会破戒的,不可以。莲华色比丘尼说:破戒就破戒!师父您怎么这么讲,破戒要堕三恶道的?

莲华色比丘尼就讲出自己的本生因缘,阿罗汉有神通,知道过去生的因缘,她说:我在无量劫流转当中,第一次与三宝结缘,生命当中最关键的时刻,就是有一生我是一个歌舞团的戏女。那个时候我演一个比丘尼,我很专心的投入,我把比丘尼的心态揣摹得很像,还穿上袈裟。那一次因为穿上袈裟与生起道心,从今以后就与三宝结缘,然后生生世世遇到三宝,经常出现在有三宝住世的地方,听闻佛法、增长善根。到了迦叶佛时代,我的善根终于成熟了,就随迦叶佛出家成为一个比丘尼。当然我们有善根,可也是有烦恼,有时候善根现前,有时候烦恼现前。后来有一次因缘烦恼现前,就破戒、到三恶道去。

到三恶道去以后,有善根的人与没有善根的人可是不一样,一个没有善根的人遇到苦恼的果报,他没有弹出痛苦的力量。一个善根深厚的人,在经典上说:堕落到三恶道,她的内心与痛苦的境界接触的时候,她会产生一种增上惭愧,因为增上惭愧的力量,所以很快从三恶道弹出来。弹出来以后,她就遇到释迦牟尼佛的因缘,这个时候她善根转深,堕到三恶道她有一种警觉性,她这个时候就如法的修学,就在释迦牟尼佛的法当中成就阿罗汉果。

这段话古人的意思就是说:我们宁可破戒到三恶道去,也不要不持戒而生天。怎么说呢?即使一个人受了戒,他有过失出现,破了戒到三恶道去,如果我们今天没有受戒,我们还没有资格批评这个人。如果这个人曾经很真心在三宝面前发愿,他有成就戒体,那我们没有受戒,比不上他。

因为一个非佛弟子,他从来没有发过真实的菩提愿,他一时不造罪业,以佛法的因缘观来说,内心有烦恼,迟早造罪业的。一个没有善根的人到三恶道去,就很难出来,他没有解脱、出离痛苦的力量,他一定要把罪业消得干干净净,一点都不能少。

但是有善根的人遇到痛苦果报的时候,他能够以他的惭愧来转业,心能造业、心能转业,所以他很快就跳出来。我们应该要赞叹大家持戒,因为你持戒至少避免到三恶道去。但这个意思就是说:你成就的善根,就算你造了罪业,这个罪业不能破坏善根,叫金刚种子,即使你有过失出现。所以有些人不敢受戒,因为他不明白这个道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地藏菩萨能满众生一切所求,还能灭一切重罪

【 彼从十一劫来。庄严此世界成熟众生。是故在斯会中。...

慧律法师:说僧过恶,犯大重罪

【佛陀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

菩萨戒的淫戒,是否动念就破戒

问: 菩萨戒里面其中有一条淫戒,是否动念就破戒?请开...

学戒律要有三种心

弘一大师说,学戒律要有三种心:第一、厌离有为。第二...

文殊菩萨为如馨律师受衣的故事

明朝有一位如馨律师,字号古心,是溧阳杨氏之子。在明...

【推荐】受戒时应如何观想,才能纳受戒体

我们在受戒过程中,应该如何观想,才能纳受戒体? 菩萨...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

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

戒律与生活

一、在家戒以五戒为根本 说到佛教戒律,主要有两种:...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推荐】如何正视福报与建立福报呢

我们常说要福慧双修,如何正视福报与建立福报呢?经过...

人善土地就丰壤,人奸地就薄

佛在《地藏经》上讲,如果有人能在南方清洁之地,供养...

如何找到真正的快乐

世界上的人人都想拥有快乐。但是,多数的人觉得快乐在...

学佛人的人际交往21法

我们接触到的人可以分为:富贵者、贫苦者、初交者、久...

【佛教词典】莲华印

(印相)莲华形之印相也。演密钞九曰:莲华印,谓大指...

【佛教词典】祭祀饿鬼则到非余趣

【祭祀饿鬼则到非余趣】 p1033 发智论一卷七页云:祭祀...

学佛的三大纲目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学佛的三大纲目》。这个题目没有什...

念《药师经》专门对治九种横死

我们刚才讲到一个横死,不该死死了、意外发生的,这里...

为什么会有十二类众生

这一大科叫作约因标名。这个因指的是众生的五阴,叫作...

静坐的利益与方法

静坐的利益 静坐是佛法修行的一法,对于身心健康,确为...

星云大师《无常的价值》

在一般人的思想观念里,大都不喜欢无常,总觉得人生无...

佛陀劝诫比丘勿以神通度众

昔日,佛陀与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住在那难陀城的波婆利...

拜佛有三层意义

一般人拜佛,多为追求财势名位及健康等利益,但是,有...

化繁为简把握有限人生

聪明的人做事,将事情单纯化,所以增加效能;愚笨的人...

出家忧道不忧贫

出家剃度而修行,宗旨在于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如果能...

法显大师历时十五年的西行求法之旅

大愿力行无胆怯 法显。昔在长安慨律藏残缺。 这是《佛...

诸恶业中,唯色易犯,败德取祸,亦莫过此

【原文】 汪舟次曰。诸恶业中。唯色易犯。败德取祸。亦...

不要让车轮沾上血腥味

1.在日常驾驶中小心点,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别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