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定境到了一定程度,这一切的障碍都不存在了

绍云老和尚  2023/06/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定境到了一定程度,这一切的障碍都不存在了

经典上讲:“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

就这“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八个字不容易啊,动中和静中都是一样的不移动,忆是我们白天记得事情,忘是晚上睡着就忘记了,功夫到了纯熟的时候,睡着了也一样,就是忆忘如一。

“当住此处。入三摩提。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

就是我们的色阴还没破。虚老在的时候,我们问他老人家:“动静不移,忆忘如一。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您老人家在没开悟之前是不是这个境界呢?”

他说:“这个境界在没开悟之前必须经过。”那就是功夫落堂,没有一个妄念,几天几夜不睡觉没有一点瞌睡。

他那时在高旻寺打七,晚上开过静以后,他在房间里打坐,夜里一点多钟时看到香灯师隔着五六道墙,在墙拐角那儿小解。第二天他问香灯师,你昨天晚上怎么在墙拐角那里小解啊?香灯师说:“你怎么知道的啊?那时候都下半夜了。”老和尚不作声。也就是说到这个时候,墙是挡不住他的视线的,五、六道墙他都看得清清楚楚的。他在高旻寺禅堂坐香,一百多里外三汊河上行的船看得清清楚楚。所以说,定境到了一定程度,这一切的障碍都不存在了。

“若目明朗。十方洞开。无复幽暗。名色阴尽。”

色阴尽就破本参了。所以,老和尚有一首开悟偈说:“烫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山河大地没有一处不是佛,这个境界是刚破本参。宗门下这一法是最上乘的法,上乘在什么地方?到了这一功夫超出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

所以,我们对参禅这一法,要发起一个真实不渝的信心,加上长远心。今年不悟下一年,下一年不悟,再下一年。过去祖师讲:今生不悟来生悟,来生不悟再来生。沩山祖师讲:“三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你要是三世就这一句话头一直追下去,不退、不转、不离,佛阶决定可期,就是你决定能破本参、开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绍云老和尚文章列表

为什么古来有些祖师能把腿一盘,要走就走要来就来

我们修行的人,首要目的是了生脱死。那么何谓生死?生...

和尚遇鬼

传说中的鬼怪,并不一定都会吃人、害人,有时候他们只...

圣严法师《禅--人类意识》

一、佛教对人类意识的分析 佛教把意识分为心、意、识...

从小我到无我

一、禅是什么 首先我想告诉你的,禅不即是知识,知识...

接受佛心

鹤林玄素禅师,俗姓马,时人皆称他为马素,后来的人更...

志公和尚十二时颂

平旦寅 狂机内有道人身 穷苦已经无量劫 不信常擎如...

平常的时候,就要训练心不颠倒

问: 净土法门主张这一生念佛求生西方净土最稳当可靠,...

数息和念佛不一致是否如法

问: 在家打坐时用数息法,在生活中用念佛,不一致,...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念咒可以结手印吗

问: 念咒可以结手印吗?比如准提咒。 宏海法师答:...

用感恩的心来过日子

每天花一点时间想想应该感谢谁。感激与内心的平安是携...

如何参究「念佛是谁」这个话头

念佛审实公案者,单提一声阿弥陀佛作话头!就于提处,...

真正跟外境接触,也就这么一念而已

这个果报的受用,我们来看看它的差别。这个差别有两种...

【佛教词典】信力入印法门经

(经名)五卷,元魏昙摩流支译。佛在普光法殿文殊师利...

【佛教词典】慈航法师

【慈航】最早在台湾弘传唯识的法师。法师俗姓艾,名继...

圣严法师《他们都是活菩萨》

在这次震灾中,受苦受难的都是菩萨的化身,他们用自己...

为何生到极乐世界,就是生到了十方佛国

我们看第五的闻法欢喜。前面是讲到极乐世界的受用,你...

【推荐】坚固的妄想一定会破坏你的佛号

我们一般人的六根是向外攀缘的,很少人会自我反省,这...

圣严法师:不再为情所困

「情」是什么?「情」就是感情,可以分成亲情、爱情、...

果普老和尚往生录

果普老和尚,俗姓郑,浙江常山人。幼时,父母双亡,寄...

在家居士定课,单一点为好

问: 《无量寿经》最后有说娑婆世界天人往生的人数,请...

学佛人著魔了怎么办

问: 学佛人著魔了,怎么办? 大安法师答: 著魔一般都...

极乐世界万修万人去

一切是来自于阿弥陀佛的力量,不是靠自己修行的力量,...

一个人会造业,一定是先有一个思想

此中说缘起者。如说: 言熏习所生,诸法此从彼,异熟与...

【推荐】唯识学从第六意识下手

我们要了解唯识的概念是这样,唯识学它不直接从第七意...

海神请法

佛陀时代,在舍卫国有五百位商人,为即将展开的航行寻...

老是走神,静不下心来怎么办

问: 阿弥陀佛,师父,我老是走神,静不下心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