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你功夫做没做上去,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

德林老和尚  2023/08/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你功夫做没做上去,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

做功夫,参念佛是谁,一定要细细地用心,不能粗。我们为什么要修,为什么要做功夫呢?就是由于我们心粗。什么叫做心粗?就是念头浑浊,妄想多,烦恼多,这就叫心粗。

众生和佛的区别在哪里?就在于佛的心清净,众生的心不清净。不清净就是分别执着,分别执着就生烦恼,烦恼就是生死。身心清净了,就能了生死,就能成佛。心粗不行,心粗不能用功。

用功干什么?用功就是要把我们这个粗心一步一步地休歇下来,休歇下来就清净了。现在我们看起来,有一些发心学佛的人心很粗,心粗得不得了,他与道不相应啊!你别以为别人看不出来,你功夫做没做上去,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

心歇不下来,你就坐不住,就要乱动。做功夫,要细细地观察,细细地觉照,觉照着这个话头,不要离开,细了还要细,这个细心就与道相应。这个心细了再细,慢慢的就止息了。“息心达本源,故号为沙门”,作为一个沙门,你是干什么的?就是要休歇这个心,什么心呢?就是妄想心。妄想心要歇,歇干净了,你就达本源了。

本源是什么?就是我们一向讲的实际理地,实际理地又是什么?就是我们的本来面目,那是我们的归宿。众生为什么要修行,要成佛?就是要找到自己的归宿。这就像鸟在天空中飞,它不能一天到晚老是飞啊,晚上它要归林,飞鸟归林,树林是鸟的归宿。十法界中的众生忙忙碌碌,也不能总在外头忙碌,都有自己的归宿,有个房子,有个家。可这些都不是究竟,不是真正的归宿。

我们凡夫众生的心总是不安定,驰求奔走,尘劳烦恼,必须找到真正的归宿。这个究竟的归宿是什么呢?就是这个实际理地,就是你的本来面目。“实际理地不染一尘”,一尘不染那就是你的清净心。“今人还是旧时人”,对吧,既然今人还是旧时人,就是告诉我们,“圆满菩提,归无所得”。得个什么东西呢?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嘛,无量劫来颠倒妄想,迷失了,如今找回来了,“今人仍然还是旧时人”,有什么两样呢?没什么两样,这就叫做“圆满菩提,归无所得”。道理是这个道理,“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今人还是旧时人”,可是你若不假修行,你是达不到这个境界的,你还是一个烦恼众生。

所以我们还要真实地修行,修行各种法门,“佛事门中不舍一法”,这很重要,十法界众生适用。我们现在处于人法界,而我们在这个人类社会当中呢,我们又是一个独群。你看我们在这个禅堂里打七,全社会、全世界有多少个地方像我们禅堂这个样子打七呢?很少,很少。这也是一个殊胜因缘。

有句话说“泥洹真法宝,众生从种种门入”。八万四千法门,门门都可以入道,禅宗这一法也是八万四千法门中的一门,当然可以入道,而且是一条近道。禅宗这一法,入道更快,更直截了当。禅法最便当了,什么都不要,只要你把压在心头上的那些担子都放下,那就行了。

所以《楞严经》整一部经千言万语,其实就讲了一个字,那就是歇,歇即菩提。把心歇下来,真正歇下来,那就是成就,就证得菩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发菩提心方能消宿业

今之世道,乃患难世道,虽曰念佛能灭宿业,然须生大惭...

判断净土秽土的两个指标

我们从佛陀的名号华光如来,没办法去判定是净土、秽土...

歇即是菩提

用功很简单,高旻寺是一个禅宗道场,禅宗道场是讲用功...

【佛学漫画】如何守住菩提道芽

你念我名号,我来守护你的菩提心...

验证修行功夫的三标准

第一步:念起不随 能作到念起不随就能于生死当中做得主...

发菩提心与求生净土有互相增上作用

二明欣愿行者,复有二种。一者先明求往生之意,二者观...

洗涤心垢、转凡成圣

所谓:心造诸如来,应作如是观!我们念佛就是造如来;...

及时为心灵沐浴和洗涤

若心污浊,则行为就污秽,行为污秽,就不能避免其痛苦...

【注音版】毗尼日用切要

毗尼日用切要...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注音版】往生论注

往生论注...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东林寺版)

梵网经菩萨戒本(东林寺版)...

佛疗六法

一、念佛对治业障: 平时多用念佛的名号、智慧、功德...

把QQ头像换成佛菩萨的头像

近来看到很多佛友的QQ头像,各种各样的都有。有男人的...

在家学佛应当注意的五点

随着时代的进步,佛法作为一种人生的最高智慧,已经得...

【推荐】往生不是靠善业力,而是靠临终正念

什么是带业往生呢?从唯识的角度来说就是,我们造了业...

【佛教词典】讽供

(仪式)讽经供僧也。...

【佛教词典】无得不思议

【无得不思议】 p1073 成唯识论九卷十二页云:此无分别...

记住这四句话,到哪里都能自在

虚云老和尚在世经常说: 随缘就是家乡,放下就是道场。...

受菩萨戒没有过午不食,是不是犯戒

问: 弟子受了菩萨戒,但上班后,没持过午不食,持斋...

星云大师《佛教僧伽的十无思想》

各位新戒同学们: 我们在俗家时,过的是红尘的生活;...

【推荐】爱不是占有,放手不是抛弃

古代有个很有名的关于放手的爱的公案,说有两个妇人在...

善恶一念间

良心就是人人心中本具的是非心,只要每个人本著良心做...

文殊菩萨化身乞丐,两次救助虚云老和尚

虚云禅师(1840~1959),传法曹洞,兼嗣临济,中兴云...

富贵的正因和助缘

富贵有两种:一种是相对的,一种是绝对的。富甲天下、...

这样的罪恶凡夫,还在弥陀救度范围中吗

问: 末法时期众生的根基很低劣,尤其是我们这些上班...

六个方法对治烦恼

问: 大师您好,我自己很容易为一些小事而感到烦恼,也...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永嘉玄觉禅师往曹溪参访六祖惠能,振锡扬瓶,绕祖三匝...

佛教徒可以吃「香菜」吗

是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对香菜这一词有些忌讳?尤其是...

佛书、善书与邪书的概念与辨别

佛、法、僧三宝,是我们皈依的对境。三宝可以帮助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