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

圣严法师  2012/09/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永嘉玄觉禅师往曹溪参访六祖惠能,振锡扬瓶,绕祖三匝,六祖说:「沙门应有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大德是来自何方,如何傲慢?」永嘉答:「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六祖回说:「何不体取无生,了无速乎?」

永嘉禅师以「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回答六祖,意思是他已经没有时间去考虑威仪、礼貌;这些虚排场对生死问题无所裨益,只能说是人与人之间彼此对待的一种表面行为而已。禅宗祖师们以心的清净为重,外在的礼貌为次,甚至以不用着相为宜。这是此段对话的主要涵意。

现在我要点出「生死事大」的五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出生的目的是为了来世界上生和死──出生、生存、生活,最后生命结束。人一出生就确定有死亡的事实在等待,所以生和死就是人生的大事。

第二个层次:为什么要出生?为什么要死亡?生死之间的意义是什么?责任是什么?多数人连第一个层次都不清楚,所以贪生怕死;对第二个层次也不明白,所以茫然无绪。与草木同生,与草木同腐。

第三个层次: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从佛教信仰的立场而言,出生一定是由前一生转过来的;但前生是什么呢?不清楚!生命结束死亡之后又到何处去?不知道!若如孔子所言「未知生,焉知死」,第三个层次的问题也就不存在,只停留在从生到死的阶段,尽他的责任义务,守他的伦理道德。但是并非人人都能把握伦理和道德,有缺失的人在死后进入另一个阶段的生命时,就要受苦了。所以,这一生受苦或享福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由过去世所造的业因带来的。把第三个层次弄清楚了,就能在这一生之中安身、立命、努力,面对现实。

第四个层次:生与死不能老是在因果之中打转。从此生到下一生,从下一生再到下一生,恩怨无尽,烦恼不断,这种折磨太可怕。必须把生死勘破、放下,这叫做从生死得解脱。一般人不会考虑这个问题,但若遇到变故频仍、苦难重重,会希望一了百了。实际上没有「一了百了」这回事,今生未还的债下一生仍要还。此外,拥有权势财富美眷者,希望保有荣华富贵,舍不得死。其实这一切生前带不来,死后带不去,唯有自己的福德可以带走。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活着的时候很满足,会尽到伦理道德的责任,临死也不会恐惧,由于功德可以带走,所以不会舍不得。这个层次可以说是置生死于度外,但仍有所不足。

第五个层次:生也不错,死也很好。过去是什么?不需问,未来会如何?别担心,生死的问题全部放下。这是大自在、大解脱,唯有大修行者才做得到。

「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是要办大事和急事,无心旁顾小事与琐事。这是用一般修行者的心态和说法,来试探六祖怎么回应他。他所得到的答案,是若你已能体验到既无生死也无缓急,便得解脱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现在虽很强健,但要做死了想

现在虽很强健,就要做就要死了想。 那个意思是,虽然咱...

「死期败烈」是净土行者的甚深法宝

我们在学习印祖文钞的时候,遇到一个词死期败烈。 在《...

在这个无常的世间,一口气不来就成了隔世生命

发愿之后一定要落实在自己的行为当中。如果放逸懈怠我...

生死苦海,非念佛莫出离

【原文】: 娑婆世界,以音声作佛事,生死苦海,非念佛...

供斋与供物,不及刹那念修无常殊胜

一、比喻: 譬如,稍知正法的绝症患者,若知来日无几,...

人道难生佛乘难遇;失此不求度脱,千生万劫何期

三、思惟暇满难得。 闲暇圆满的人生是难得的。前面两个...

寄望的东西错误,所以才会痛苦不堪

修行,惟是一心,唯是真如!所以,你一定要用不增不减...

莲池大师除夕日开示

【原文】 除日① 古人以除日当死日。盖一岁尽处,犹一...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注音版】慈悲药师宝忏

慈悲药师宝忏...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莲池大师的净土思想

我们知道,清凉澄观是将禅宗摄于顿教的,莲池大师为标...

圣严法师《人的三世因果观》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此乃说...

不要被爱情冲昏了头

要认识一个人的真实面目,好像愈来愈不容易,有个女孩...

如何帮助自卑的人

自卑的人除了会带给自己烦恼,往往也会有自大的心态。...

【佛教词典】俱尸那末罗王林

(地名)林名。俱尸那,译曰茅城。末罗为王之姓。见翻...

【佛教词典】具眼

谓对事物具有特殊之见识,或指具有特殊见识之人。又作...

善人念佛求生西方,决定临终即得往生

原文: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妇顺,主仁,仆...

前世恭敬的殊胜果报

过去佛住世时,一天夜里,有八位天人依序来到佛所。第...

业障并不是障碍我们的关键

其实我们不能怪业力给我们痛苦,业力它只做了一件事情...

朋友有四种

朋友好比一面镜子,善友可以规过劝善,恶友可以引以为...

心律法师:分手,也可以很美好

近来关于明星分手的传闻不少,其实说起来,明星离婚,...

给生命一个助跑的过程

在高原的上空,常常可以见到秃鹫在翱翔。秃鹫又叫座山...

净业行人临终时是否也要受四大分离之苦

问: 净业行人信愿持名求生极乐,但病苦缠身,临命终...

《药师忏》里所说的十六种病与十三种药

《药师忏》中列述众生无始以来有十六种病: 1. 贪瞋嫉...

不要用修行来伤你的心

第一点,修行不应该有时间性。 不要把它当工作,有上...

附体的仙是造什么业才得这种果报的

问: 仙是做什么样的业才得到这种果报呢? 成刚法师答...

居士楷模彭际清

彭际清(1740~1796),名绍升,字允初,号尺木,又号...

那些艺高人胆大的都阵亡了

志宜大,胆宜小。我们的志向要远大,但是无论做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