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痛苦和压力是心中那个影像给你的

净界法师  2023/08/0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痛苦和压力是心中那个影像给你的

我刚出家的时候,我的心情欢喜吃牛奶,还有所有牛奶的制品,那个时候我心中对牛奶安立非常好的名言,我总是觉得牛奶的东西对我非常的滋养,我一喝牛奶内心就感到快乐,心情也特别快乐,身体也特别的健康。后来我读《楞严经》,佛陀在《楞严经》建议我们出家众,所有的佛弟子,尽量不要吃动物的东西,它的皮、肉、毛,牛奶都不要吃,不要跟众生结恶缘。

我那个时候为了对治,就开始诃责牛奶,安立牛奶不好的名言,这个东西是杂染相、不清净相。那个时候以后我一喝牛奶就拉肚子,就是说它对我已经不是滋养了。牛奶本身它没有长短好恶,是非得失,牛奶本身就是…它那样就是那样,它是一个因缘所生法现出来,它对每一个人产生不同的功能,是知己内心自生想念,非一切境界有念有分别。

你在佛学院遇到三十个人,这三十个人对你是一个伤害,或者增上,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每一个人只是在酬偿过去的业力,如此而已。但问题是我们心中的遍计执就让生命变得很复杂了,这个遍计执就是我们心中要破的。

这个遍计执是怎么安立的?这个遍计执的安立,必须有一个由是遍计,就是能遍计的第六意识的计度分别。我们一定有计度分别,你说这个木头,它就不能遍计,是一个有明了性的第六意识。这个第六意识去接触所缘相,就是所遍计的依他起;当第六意识的计度分别去接触依他起的时候,就产生遍计所执的法出现,也就是心中有一种相似的影像,这相似影像就是遍计所执。

比如说,我们在晚上昏暗的时候,看到一个绳子盘绕在地上,这个绳子叫依他起,依他而生、依他而住,是业力所现的一个绳子。我们在昏暗的光线当中,我们的心假借眼识接触到绳子的时候,心中却出现一个蛇的影像,我们认为它是一条蛇,这种颠倒的相似影像就是遍计执,你说蛇跟绳子还有一点相似,但是已经不同。所以从佛法的角度,我们内心所安住的,只有在第一剎那是受用依他起,第二剎那都是活在心中的相似影像,大部分的人,除非你在修止观,你只要从止观出来,你就活在你心中的遍计执。

这个遍计执,对我们修行是一个重点。什么叫重点呢?我们修学佛法,我们希望离苦得乐,但问题是我们要离开痛苦,好像有一点困难。我们生生世世的修行,痛苦还是追随着我们,这是什么道理呢?就是我们没有真正了解痛苦的因缘是什么,是什么样的因素产生痛苦?我们没有把真正的因素找到。

所以经典上说:一切业障海,皆由妄想生。我们内心产生了痛苦、压力,我们会认为这是外在的人事给我压力,我们第一个一定是心外求法,其实这是不对的。就是你的心跟人事接触的时候,你心中产生一个影像,心中那个影像给你痛苦,那个影像给你压力,不是外在有一个影像给你压力,不是这样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学佛者应具足这五种心

不舍心: 时时处处不舍一切众生,不舍菩萨行,菩萨的一...

星云大师:内心的无限潜能

宇宙万物都有它的性能,性能好的物品持久耐用,性能不...

大安法师: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摆脱焦躁心态

问: 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无论念佛还是为人处...

【推荐】你在苦中作乐吗

佛法告诉我们,如果能够体会「色即是空」、「缘起性空...

八种错误的心障

这类的情况完全是由行者的心所造作的,而不是与生俱有...

如何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消极悲观

问: 弟子在生活中,体会到当今社会的种种五恶五痛情...

人生到底是苦是乐

佛教认为,三界没有究竟永恒的快乐,苦才是人生的主旋...

所有一切法还是回归到这一念心

如意默容,十方三世一切世间出世间法,唯圣与凡,无不...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大宝积经之无量寿如来会

大宝积经卷第十七 大唐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 无量寿如...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念佛要达到一心不乱

持名念佛要求念力集中,心不散乱,久久烦恼能圆伏圆断...

阿难尊者的七个梦

昔时阿难陀做了佛陀廿七年的侍者,有一天,佛陀在舍卫...

丛林参学中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来,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过去中国大陆的...

「钱」字的含义

中国人写这个钱(錢)字,繁体字,一个金,那边是两个...

【佛教词典】影略互显

(术语)犹言慈父悲母。父非无悲,母亦非无慈。是各举...

【佛教词典】慧明

(一)乃智慧光明之意。又作慧灯明、慧灯。谓智慧能破除...

吸烟的危害超过五荤

此文由龙树菩萨札记中录出,所论烟草之害,较五荤尤烈...

拜地藏像忏悔,获菩萨现身加持

这《地藏经》,古来因读诵、受持、供养、礼拜而获得实...

生命是一个故事,还是一个事故

我在想:生命是一个故事,还是一个事故?年轻的时候,...

念佛法门为何是圆顿之教

在大乘教和小乘教当中,这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属于...

不看他对我如何,而看他对别人如何

一次,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对老师说:东格拉底这人很...

有受菩萨戒跟没受菩萨戒有什么差别

第一个、在《瑜伽师地论》上说:一个人受菩萨戒跟没有...

为什么业障重的人口味比较重

人很多时候,会受到业障牵引,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比如...

【推荐】看看这个苦难的人生,都觉悟念佛回归极乐吧

最近才慢慢的又体会到《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头所...

临终往生是否需要正念

问: 关于临终往生是否需要正念,是否平时具足信愿持...

高登极乐,方为最上脱苦之道

原文: 然在凡夫地,未断惑业,纵生人天,终非究竟安隐...

离心之外,无别有法

问:世间染法,有贪瞋痴为所治;出世净法,有戒定慧为...

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

南传《法句经》说:从爱生忧患,从爱生怖畏。离爱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