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八种错误的心障

2012/07/14  繁體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这类的情况完全是由行者的心所造作的,而不是与生俱有的。这八种心障是由行者的思考方式产生的。有时候,我们会产生使我们偏离正确修行方式的念头,而错误的念头会制造修行的障碍,所以,審察自己是否有任何这类错误或缺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能加以辩识,就能将之净除,并免于可能产生的障碍。

第一种心障是对财产或名望、金钱、亲友产生极大的贪执。如果我们非常执着所拥有的财物,我们时时刻刻都会担忧失去它们,或希望得到更多的财物。贪执财物不能给予心有关切其他事情的空间或时间,因此它会变成修持佛法的一种障碍。我们会变成萦念财物的奴隶,而没有时间或机会去修去。如果我们贪爱亲人或密友,随着贪爱的增长,我们将愈来愈无法离开他们,所花在修行的时间也愈来愈短,最后完全放弃了修行。我们确实需要一些金钱及财物才能过日子,关爱他人也是一件很好的事,但是,当我们对人及事物变得过于贪执时,问题就应运而生。虽然我们依然拥有修行的自由,我们却无法这么做,因为对人及事物的贪执使我们放弃了修行。因此,贪执变成一种障碍,所以,行者必须放弃贪执的心。

第二种障碍是行为举止极端不善。具有强烈的瞋怒心及恶习的人,很难和上师维持良好的关系,也会时常和法友争吵或冲突,而且,情况会愈变愈糟,最后因为强烈的恶习而完全无法修行。当这种情形发生时,最重要的当然是觉知问题的存在。一旦觉知问题的存在之后,行者就能努力地去净除它;但是,唯有行者能决定如此去做。当然,学习禅修会有所帮助,然而,试图净除这一切极其不善的恶习是行者必须自行开始的工作。若无法净除这种障碍将会使行者失去修行的自由,因此,審察自己是否有这种问题是非常重要的。倘若这种问题存在,行者一定要矫正它。

第三种心障是不害怕轮回之苦,并且没有离弃痛苦的愿望。这样的人纵使看到或听到下三道的一切痛苦,他们仍然不会对轮回感到恐惧或不满,仍然不在乎,因为他们认为反正一切都是痛苦。并且不觉得他们的行为会造成任何差别,所以,也没有得到解脱的愿望,自然也不想修持佛法。然而,不修持佛法就绝对无法得到解脱。因此,如果我们有这样的念头,就必定要净除它,并将它转化为修持佛法以解除轮回之苦的愿力。对轮回之苦的恐惧是这种转化的基础。净除这种障碍能使行者得获修行及达到解脱的自由。

第四种心障是信心不足。有些人或许听说过佛法的一切功德及修持佛法所能带来的解脱,可是却仍然没有信心或坚信自己能证得佛果。自心似乎挡住了解脱之门。若这种情形发生了,我们一定要产除这种念头,如此才能得获免于第四种心障的自由。

第五种心障是喜爱恶行。有些福报不足的人偏离正道而走入歧途。他们并没有任何行恶的特殊理由,但是却喜爱杀生、说谎、偷盗等恶行。五无间罪是最严重的恶行,曾导致即身堕入三恶道的后果。具有喜爱恶行倾向的人,他的身、口、意所造作的一切都是不善的,这种人无法修持佛法或找到任何平静。然而,在某些有利的情况下,他将可以看清这是不对的,因此可能可以改正这种错误的态度,并产除这种修行的障碍。

第六种心障是天生不喜爱佛法。纵使别人为他们阐明佛法的利益,这种人依然不觉得佛法值得精进修持。他们并没有任何排斥佛法的特殊理由,只是不认为佛法是好的。这就如同把草送给一只狗,这只狗并不曾想说:“哦,这是草,我不喜欢草。”它只是不会去吃草。同样的,这些人或许面前就有佛法,并且有听闻及修持佛法的机会,但是,他们看不出来佛法对他们的帮助及利益,也没有足够的福报去理解这种机会。但是,这种福报的缺失只是一种念头,在有利的情况下,他们将能够觉知这只是阻碍修行的一种念头。当他们能够产除这种不利的心境,便得获免于这第六种心障的自由。

第七种心障是在领受戒条及誓愿之后有所违背而未加以弥补。譬如,在领受了引导一切众生开悟的菩萨戒或部分的别解脱戒之后,破了戒而没有设法补救。在这情形下,无礼无法地修持的愿望将会有所破损。当然,几乎每个人都有破戒律的时候,但是加以修补的愿心很重要。所以,倘若这种障碍升起了,行者必须有所觉知,并尽一切力量去清净及补救破捐的戒律及誓愿。

第八种心障是出于对上师或法友的嫌恶而违背誓愿,并完全放弃了修行;对上师或受学于上师的法友之强烈嫌恶,促使这个人完全放弃了修行。当这种情形发生时,他再也无法继续修持了,因此成为一种障碍,使行者失去修行及得获解脱的机会。但是,如果他觉知到这个问题,并采取必要的行动去弥补破损的誓戒,他就能够重新再修行并得到修行的一切利益,同时也重获免于第八种心障的自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下载手机APP客户端

可以更方便的学佛法...

远离尘劳定心禅修

佛法说人生有八苦,其中五阴炽盛苦,五阴即色、受、想...

为什么会感觉到空虚

有人发短信问我:人为什么有时会感觉到空虚呢? 顾名...

圣严法师《别让鬼住在心里》

人为什么怕鬼? 原因是对不可知的事物产生恐惧,害怕...

心中的妄想执着不是你原来的东西

那么成佛之道应该怎样找出捷径呢?请看以下的说明。 第...

清楚的觉知每一个起心动念

我们在打禅七的时候,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保持自我的...

圣严法师《开放的心境》

一般人思考事情时,总是喜欢从自己的角度来看,所以遇...

天堂净土

挑水云水僧,是一位有名的禅师,曾在好几个丛林禅院住...

如何分辨魔障与业障

魔障与业障,如何分辨呢? 第一、如果某些异常状况忽然...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惟贤长老《在家居士修行之次第》

诸佛正法贤圣僧, 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以所修诸善根,...

人缘不好要怎么办

人缘不好者往往有一个毛病,自以为是,瞧不起别人;看...

本焕老和尚:念佛要有福德因缘

首座和尚、班首师父、各位执事、各位护法居士: 你们...

抛弃阻碍人生道路的包袱

包袱是一种累赘,总是会在不适当的时刻让你感到无奈和...

【佛教词典】迦絺那经

(经名)八百比丘及世尊,为阿那律作衣,阿那律为众说...

【佛教词典】佛教百科全书

(Encyclopedia of Buddhism)锡兰政府出版之英文佛教...

【视频】显明法师《西天二十八祖至东土六祖传法偈颂》

显明法师《西天二十八祖至东土六祖传法偈颂》

【视频】五欲只满足了虚荣心,并非真正快乐(净界法师)

五欲只满足了虚荣心,并非真正快乐(净界法师)

【视频】沙画中的佛学:好好活着

沙画中的佛学:好好活着

恐惧是因为内心放不下

面对自己的死亡是很重要的人生课题,每个人都知道自己...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观照篇)

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1讲 我们...

把杀生的过程变成做佛事

这几天老是有人问小虫子或者叫害虫要如何处理?的确刚...

护身符不灵

朝山路上,有人和师父要个护身符,圣耀师父讲了下面这...

合掌的十六种含义

合掌的礼仪,我们几乎是天天要用的,如在圣像前要合掌...

梦参老和尚30句法语开示

01、想调伏无量劫的烦恼,我们要以善止恶。用善念来对...

诸恶已作,业报已现者易生净土

因其实惭惧故,你造作了很多的恶业,已经造了,临命终...

宏海法师:劝发菩提心文

(第一讲) 好,各位大觉世间正法学堂的学子们,大家晚上...

《古文观止》中的十大人生启迪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历...

要有出离牢狱的心

修道,那就是像一个人披上盔甲,上战场,一人和万人去...

《楞严经》与《法华经》的差别

我们讲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楞严经》是...

王祜植槐

宋朝有一人,姓王名祜,官做到兵部侍郎,为人十分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