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临终往生是否需要正念

大安法师  2011/11/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关于临终往生是否需要正念,是否平时具足信愿持名,临终无论什么情况,都可以往生呢?

大安法师答:对这个问题,我们净土杂志上期对这个问题有个答疑,这个答疑一发表出去以后,据说网上有很多的争论。争论是好现象,真理越辩越明。

这个问题可能是这几年净土弘法中的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敏感在什么地方?有些信众他有一个很牢固的观念。就是说临终的时候一定要正念,一定在阿弥陀佛上,如果不在阿弥陀佛上就不能往生。于是这就使很多人得到了一种困扰。他常常琢磨:哎呀,我念了这么多佛,我临终能不能正念呀?怎么正念呢?不能正念怎么办呀?一下那一念没有在阿弥陀佛上怎么办?那我就完蛋了!甚至说,一定要端坐,端坐才能往生,躺下就不能往生了。一下子搞了很多事情出来。

所以针对这个问题,也就是谈到往生条件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谈往生条件一定要依据圣言量!不能依据我们自己想像的一个标准,立一个章程。所以我们根据无量寿经。我们是这样去认为的:临命终时能够正念,落在阿弥陀佛上,当然我们要提倡。往生更有把握,品位更高。但是这里不能这么说:你临命终时的一念不在阿弥陀佛上就不能往生。不能这么反推过来。所以我们说你不要在临终的念头是什么去计较。而要把目光放在我们的平时,因地中是不是具足信愿持名来考究。十八愿讲至心信乐,乃至十念是通临终也通平时。你平时具有这个十念都可以往生。无量寿经也讲到你只要具足信愿持名一昼夜的功夫,乃至中间你还怀疑了,还退转了,还不念佛了,甚至连善恶因果都不相信了,到临命终时还有很多的疾病,这时候按照自因自果,一定要下三恶道的。这样的众生,阿弥陀佛都有办法让他往生。只是边地疑城而已。所以我们说抽象的讲正念往生,你是没有办法讲是正念还是不是正念。因为我们不要老是讲“我”如何有正念,应该想到阿弥陀佛能够令我们产生系念。如果把这一念解开了,我们就放心了吗!

在我们的每个念头里面,都有阿弥陀佛的法身、报身、化身。他有无量的慈悲,他有无量的巍神愿力保任我们往生。只要我们有信愿持名一昼夜的功夫,阿弥陀佛保证我们往生。这样我们就不要纠缠是正念还是不是正念了。如睡眠去,他也可以往生呀。不一定往生就要惊天动地呀,异香满室,天乐盈空。当然有这个临终瑞相更好。但如果他是在一种睡梦当中,你不能就说他没有往生。所以往生的阶品是无量无边的,众生的根基无量无边,临终的往生的情况千差万别。所以我们在这个上面不要去计较,我们就要观察他因地当中是不是具足信愿持名,只要他满足净土经典当中讲的信愿持名的这个条件,我们就可以说他能往生。是这样一个问题。所以很多情况都是一个戏论!所以我们要理直气壮的说:平时具足信愿持名,无论临终是什么情况,他是可以往生的。

有人听了这话又说,你是不是本愿法门呀?这根本愿法门是没有关系的。因为阿弥陀佛绝对是用这个大愿对我们做了这个承诺的。而且是有圣言量的依据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这种信心,是建立在我们对阿弥陀佛的信心上,不要老是建立在我的功夫怎么样上去琢磨它。你谈自己的功夫,你就一辈子生活在恐惧当中。你说一个再修行很好的人,谁能保证我临命终时我就是如如不动,正念。他都没有办法保证呀。他不能保证,又把这个当成往生的条件和标准。你说他一辈子修行是不是忐忑不安。我们把这个问题放下。在信愿持名的具足方面,因地方面下够功夫,然后一切阿弥陀佛能帮我们解决。这就是善导大师讲的“作得生想”。我们具足信愿持名作得生想。一切法由心想生,作得生想我们就一定能往生。你老是怀疑,哎呀,我能不能往生呀?临命终时往生不了呀,往生不了我要到三恶道去呀,那一天到晚这个样子,你真的就麻烦了!你还真的就是往生不了。善导大师讲作得生想,昙鸾大师说业事成办,净土往生这桩事情已经成办了。印光大师说你具足信愿持名,虽然还在娑婆世界,已非娑婆之久客,虽然还没有到极乐世界,已是极乐之佳宾。不也是表达这个意思吗?所以我们不要给自己画地为牢。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任职70年的香灯师:一位平凡比丘尼的觉悟之路

修行本就是贯穿在日常生活中,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星云大师:佛教对「安乐死」的看法

佛教的所有经典,都是座谈会的纪录!虽然在三藏十二部...

从医学角度谈临终三要

在医院重症监护室(ICU)中,接触最多的莫过于生死别离...

造了五逆十恶,为何临终十念就能往生

修净土宗的人,他一定要强调生命是由思想来决定的。否...

净土行人勿定往生时间

欲年内往生,此见不可执著,执则成病,或致魔事。 那个...

大安法师:临终时是真有佛来接引还是心识所变

问: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见到佛来接引,是往生的人...

不往生到极乐世界,只有祸害没有利益

佛陀又叫舍利弗尊者说道,我看到只要一心念佛,就可以...

如何契入佛经和祖师的著作

问: 由于弟子根机陋劣,且语文程度也不好,对于义理深...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般舟三昧经

般舟三昧经卷上 问事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

真正能往生的人为何寥寥无几

问: 现在全国有很多居士在念佛求往生,为什么真正能...

舍掉这些真妄交攻时,生出的种种妄境

若舍所见念著境时,善能觉了所舍之境虚伪不实,永不追...

愚钝之人如何开智慧

我们想背四十八大愿都很困难。有的人出家多年,背个《...

大安法师:念佛为何能对身心起作用

问: 念佛对身心确实能起作用,这如何从理体上解释呢...

【佛教词典】不喜乐

【不喜乐】 p0318 瑜伽八十三卷十一页云:不喜乐者:谓...

【佛教词典】出家有十八法难行能行

资持记·释沙弥篇:“净住子,说出家有十八法,难行能...

一条家训,让一个家族兴旺了800年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但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

同性恋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大乘造像功德经》: 弥勒!复有四缘,令诸男子,其...

适合职场发展的「六度」

每次新员工欢迎会,我一定会请我们的总裁与大家见个面...

当下一念是修行的根本

无明生死的根源就是当前的一念,就如同有人周游十方,...

生命中的三大福田

财富来自于哪里?来自于给予。当我们恭喜别人发财的时...

布施奉献才能得到快乐

每一个人都要懂得布施,因为它是生命实现的一部分。...

不伤虫蚁、使虫蚁远离的妙法

接手书,备悉。汝所附问之事,实为贵地沐佛法之渐。 以...

面对五浊,我们负有责任

大家要常常思惟何为五浊恶世,劫浊,劫是个时间的概念...

【推荐】弘一大师《切莫误解佛教》

切莫误解佛教 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

人有短,切莫揭

人有短,切莫揭。这是当人,你看到人有短处,你要懂得...

贫穷布施难?在乎一念之间

昨日说《四十二章经》中的二十难,会过来,难会变易。...

佛陀与阿难的往昔因缘

人与人之间,相处得欢喜或满腹烦恼,需看过去是否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