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妙有真空,觅我同阳焰

净界法师  2023/10/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妙有真空,觅我同阳焰

四、观法无我

藏性周圆,循业随心法法全。和合因缘舛,戏论须排遣。外道枉纠缠,盲无慧眼。妙有真空,觅我同阳焰。切莫把十界依他作本然。

这个心所缘的一切的人事地物,都叫做法。这个法是怎么来的呢?外道说是和合,小乘说因缘,其实都是错的,都是戏论。为什么诸法因缘生不对呢?诸位!我们以前刚学佛不是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吗?对不对?那么为什么在法华会上诃责诸法因缘生呢?因为这是方便说。诸法如果因缘生,那这个就是生灭四谛,就是生灭法。

其实,一切法不仅是因缘生,还要加一句,它是“唯心所现”。它是你一念心性受熏以后,受因缘的熏习变现出来。不是只有因缘,还有你一念心性。你那一念心性是根本,因缘、业力只是一个助缘。所以完全讲因缘生是不圆满的。小乘的因缘观跟外道的和合观都是错误的。外道就是在这个和合因缘里面纠缠,而失去了智慧眼,要么就落入断见,要么落入常见。

那怎么办呢?“妙有真空,觅我同阳焰。”其实一切法是因缘所生,还要加一句话,“唯心所现”。所以这个地方就说明,一切法没有主宰性,切莫把十法界的因缘所生法当作本来面目。因缘所生法是所现的东西,就像镜子现出影像,但是那个影像不能代表镜子。镜子是能,影像是所。我们很多人会把影像当成镜子,这是不对的。

所以,必须把理观放进去。说是“藏性周圆,循业随心法法全”。就是这个法,一切法是怎么来的?你怎么就今生变成一个女众的法,他变成一个男众的法,有些人变成诸天的法?因为真如本性的内心具足一切法的本质,而每一个人造业以后,这个业力去熏习我们这念心,就“因缘所生,唯心所现”,是你的心变现出来。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本来是平等的,“清净本然,周遍法界”,但是我们各造各的业。你过去造了女人的业,所以女人的心态,你的心就把女人的相状给变现出来了。

这个地方就是安住真如来修观。

这个地方的意思就是说明一件事:我们的重点要放在解脱道,因为从现实的角度,权法对我们是急迫性。后面佛陀会说三界火宅,佛陀没有让你马上成就功德庄严,而是赶快离开火宅,所以出离的权法对我们是当务之急。但是你别忘了一件事情,你迟早要成佛的,不管你愿不愿意。所以你为了你未来能够对接方便,你必须把理观放进去,才不会错损菩提。

诸位,修解脱道的时候,不能损害你未来的菩提道。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先“法法消归心性”,站在心性的角度来断恶、修善、度众生。就是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站在一念心性的角度,用心性里面的空法去破恶,用心性里面的假观去修善,但是都是会归到一念心性,这样就对了。用权法跟实法的相互关系,就是把解脱道跟菩提道结合在一起,先求安住,再求调伏跟引导。

四念处是这个概念,其他的法都是这样操作。这个就是整个《法华经》的核心思想:“会权入实,权实不二。”舍利弗尊者就是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开始知道“我定当作佛,心生大欢喜”,是这么一个概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五个方面分析「无我」的含义

佛教的经典和论着浩瀚如海,其数量更是数不胜数。随着...

灭除人我对待

马祖道一禅师有一次在打坐时,忍不住朝佛像身上唾了一...

锻炼身体是执着自己的色身吗

问: 弟子深信净土,誓死不退,现在也很少运动了,觉得...

「美丽」的危险

《三慧经》中说:山中揭鸟,尾有长毛;毛有所着,便不...

世间的一切皆不可得

我们对这个死,时时刻刻都要放在头上,放在脑海里。有...

证严法师:四念处

前言 释迦牟尼佛为了救济众生而示现人间。世间的宗教...

四体忽然同于草木,若作圣解,则受群邪

看第七科,尘并入纯烧斫无碍。 这个尘指的是内外的四大...

真正的主人翁被遗忘了

形,就是我们的业报的身体。如果我们执著这个身体为真...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广行财布施才能赚取财富

1、勤劳不一定能致富。 我们经常见闻勤劳可以致富的宣...

旋转六根的功能而归于六根的根性

云何现业? 什么是我们生死的业力呢? 癸二、答释 ◎脱...

把心带回家

刚开始修学佛法,我们当然攀缘外境了,我们攀缘佛菩萨...

如何对待子女的不孝

有些中老年人遇到了子女不孝的问题,感到很苦恼。有些...

【佛教词典】有覆无记得

【有覆无记得】 p0550   俱舍论四卷十八页云:唯有无...

【佛教词典】方服

比丘之法衣(袈裟)皆为方形,故称方服,又称方袍。[...

这个嗔恨心的破坏力,危害性最严重

因为贪心得不到满足,所以心里不满意、嫉妒、嗔恨、怨...

生死的大事

【然平日则区区趋名竞利,虽百钱之物,亦不肯弃舍,而...

习惯成自然

有这么一个笑话:说有一位技艺很好的厨师,经常被人请...

佛教的心理调适

一、三宝为依怙 轮回三界中的我等众生,悉是烦恼具足的...

修行要先问自己安住了没有

修行第一件事情不是赶快去修行,不是! 第一个,你不得...

精诚的道心

有一位修行人自小不曾娶妻,父母双亡后,更是抛家散财...

永惺长老《告弟子书》

古语道: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故凡我弟子,均应以戒为...

佛是日中一食,过午可以供佛吗

现在有一种说法说佛是日中一食,所以过午不能供佛。但...

修学首楞严王三昧时要注意的两个重点

当我们在修学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基本上要注意两个重...

一切诸相都从心所造,都是虚幻的

「一念」之道,就是佛经里所说的:「心生种种法生,心...

如何修地藏占察忏法

我们《占察经》讲完了,附带着跟大家解释一下这个用占...

佛陀灭火的因缘

失火了!失火了! 盛大的狂欢酒宴中, 全村人从迷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