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没有断除淫欲,能往生极乐世界吗

智者大师  2023/12/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没有断除淫欲,能往生极乐世界吗

问:如今想决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知道修什么行,种什么因,才能往生极乐世界?此外,凡夫俗人都有夫妻子女,没有断除淫欲,能不能往生极乐世界?

答:如果想决定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者,应具备二种修行,这样一定往生极乐世界。哪两种修行呢?

一、厌离行。

二、欣愿行。

所谓厌离行,指凡夫众生从无始以来,为五欲境界所牵缠束缚,轮回生死在五道中,倍受种种痛苦烦恼。(注: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叫六道。)如果把阿修罗道合为天道,所以叫五道。如果,不能起心厌离五欲境界,想要了脱生死,是不可能的。

因此,应常常观察自己的身体,充满了脓血屎尿,一切恶臭污秽物常常流露,极不清净。所以《涅槃经》云:‘如是色身之牢城,有愚痴的罗刹,居止安住于其中,凡是有智慧的人,又有谁会乐意获得此色身呢?’

又经云:‘此色身乃是种种痛苦所聚集,一切种种皆是不净,如同被木头捆扼、被绳索束缚,如痈疮等脓血不净,根本就毫无意义和利益。上至诸天所得的色身,皆亦如是痛苦不净。’

因此,求生净土的修行者,不论若行若坐,若睡眠时,若觉醒时,常常观察身体,唯有痛苦,没有快乐,深生厌恶远离之心。纵然夫妻的房事不能立刻断除,也应慢慢生起厌离之心。

应当作七种不净观:

一、观察此淫欲的色身,是从我们的贪爱烦恼所生起的,此即是种子不净。

二、父母在贪爱交会之时,赤白的精卵和合,此即是众生受生处的不净。

三、投生于母胎当中时,在心肺肝胃等生脏之下,在大肠小肠膀胱等熟脏之上,即是处胎时住处之不净。

四、在母胎之时,唯是食用母胎之血,即是食啖不净。

五、等怀胎满月后临盆,头部颠倒向著产门,与脓血一时俱出而下,恶臭污秽脓血狼藉,此即是初生时不净。

六、人的色身只是一层薄皮覆盖,皮肤内包裹的脓汁血液、遍满色身的一切处,此即是色身全体不净。

七、色身死亡后,膨大肿胀腐烂败坏,骨骸与肌肉渐渐分离、纵横四散,乃至狐狗野狼争相食啖,此即是究竟不净。

自己的色身既然有如此七种不净,他人的色身也是这样。如果能于自己所贪爱的境界,男女的色身姿态等,深生厌离心,常常观身不净。如果能经常观身不净,淫欲贪爱等烦恼,就能慢慢减少。

此外,也可以作十想观,其广泛的内容就如经典所说。(译注:十想者:死想、胀想、青瘀想、坏想、血涂想、脓烂想、啖想、散想、骨想、烧想。)

此外,应当发愿,愿我能永远脱离三界生死之中、杂食诸物的恶臭污秽,脓血不净,耽荒于五欲境界之男女等色身。愿得极乐净土法性所生之妙色身,以上为厌离行。

二、所谓欣愿行,又有二种:

(一)先明了祈求往生极乐世界的意义。

(二)观察思惟西方净土清净庄严等种种事相,然后欣喜发愿求取往生。

明了往生的意义:我人之所以求生西方净土,是为了要救拔一切众生的生死痛苦,然后随即自我思量忖度,我如今没有功德力,如果生在浊恶的世界当中,种种烦恼的境界极为强盛,而我自己尚且为业力所束缚,沦坠沉溺在三途恶道中,动辄要经过数劫之久。

如此轮转在六道生死之中,无始劫已来,未曾有一时的暂停休息,要到何时才能救度受苦的众生呢?为此之故,应当求生清净的国土,亲近诸佛圣人,若能证得无生忍力,才能在此浊恶的世界之中,救度苦难的一切众生。

所以《往生论》云:‘所谓的发菩提心者,正是发愿作佛之心;发愿作佛之心者,则是救度一切众生之心。而度众生的心者,则是摄受一切众生,往生于诸佛国土之心也。’

发愿求生净土,必须具足二种行。

(一)必须首先远离三种障碍菩提门之法。

(二)必须得到三种随顺于菩提门之法。

什么是远离三种障碍菩提门之法?

1、依智慧门,不追求自我的安乐,远离内心贪著自身的烦恼。

2、依慈悲门,救拔一切众生的苦难,远离恼害众生的烦恼心。

3、依方便善巧门,应当怜悯一切的众生,希望给予安乐,因而远离了恭敬供养自我身心的烦恼。

如果能远离三种菩提门的障碍,则能得到三种随顺菩提之法。

1、无染清净心,不为自身祈求诸般快乐故。

因为无上菩提乃是无染的清净之处,若是为了自身求安乐,即染污了身心而障碍了菩提之门,是故无染的清净心,是随顺于菩提法之门。

2、安清净心,为了拔除众生苦难的缘故。

无上菩提心乃是安隐一切众生的清净处,若是不作愿发心救拔一切众生,令其远离生死之苦,即是违背菩提之门,是故安乐众生的清净心即是顺菩提门。

3、乐清净心,欲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涅槃故。

菩提涅槃是毕竟恒常安乐之处,若不作愿发心欲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即是遮障于菩提门。

此无上菩提,如何才能得到呢?

往生净土,常常不离佛,得到无生忍后,才能在生死浊恶的国土之中,救度苦难的众生,大悲与智慧在内心中圆融具足,虽在一心禅定之中,但常以妙用利益众生,圆融自在无有障碍,此即是菩提心,此即是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的意义。明了彼净土庄严之事而起欣喜心、愿求生净土者。

因为希求心而起于忆想,缘于西方阿弥陀佛,或者是其法身,或是其报身等,金色的光明,八万四千的相,一一相中有八万四千好,一一好放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常常遍照十方法界,摄取念佛众生而不舍离。

又观想彼极乐净土七宝庄严微妙快乐等,其完整的境相就如《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中的十六观等。常常修行念佛三昧,及布施持戒等一切善行,皆悉回向布施给一切众生,令其同生彼极乐国土,如此决定能够往生净土,此乃是所谓的欣愿门。

净土十疑论》白话文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智者大师文章列表

【推荐】谁能保证临终时不会有人来刺激你

在上海有一位林居士,他是做生意的,赚了很多钱,晚年...

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著心

原文: 汝言随时随地,得死便死之话。亦是求生之本,亦...

建立名号来度众生

阿弥陀佛在因地做法藏菩萨的时候,用五大劫的思惟建构...

在家居士持戒要持到什么程度

问: 请问我们在家居士持戒要到什么程度? 大安法师答...

什么是佛法

问: 什么是佛法? 慧律法师答: 佛法很深、很广也很...

用佛号来压烦恼,临终时恐怕压不住

恶兽毒虫 藏窜孔穴 毘舍阇鬼 亦住其中 前面的经文,那...

阿弥陀佛是怎样成佛的

净土一宗,法门深广,三根普被,人人可修,若真是正信...

为什么你觉得净土之法那么难信

在这个以科技和经济为主流的当代社会,佛教无可避免地...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鸡蛋算不算素菜呢

听闻对方吃素,人们通常都会忍不住问一句:鸡蛋算不算...

恭敬称念观音圣号即能远离淫嗔痴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

观音菩萨度众生的事迹,讲都讲不尽

我们念观音菩萨的名号,就一定要想观音菩萨为什么称作...

四念处之观身不净

好,我们看附表第二的四念处,四念处呢,这个我们先解...

【佛教词典】七俱胝佛母尊

梵名 Sapta-koti-buddha-mātr。乃观音菩萨化身之一。...

【佛教词典】慈恩八宗

(流派)慈恩大师于佛教判别八宗。我法空有宗,指犊子...

虽有多闻若不修行,如人说食终不得饱

过去有一位大富人家的儿子,与许多商人一起入海采宝。...

适当的休息,能走得更长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我本不是一个生来适于研究学问...

世间相的不平等是从哪里来的

我们一般的在家道友信佛之后求家庭平安,求吉祥如意,...

人生的三条主线和一个目标

末学障重福薄,无缘出家,烦恼深重,无有智慧。不过靠...

什么叫即众生心,投大觉海

即众生心,投大觉海,这句话是印光大师在描述众生的心...

大安法师:持名念佛的方法

问:念佛法门下手易而得效速,三根普被,利钝全收。持...

丰干、寒山、拾得

唐太宗贞观年间,天台山国清寺的住持名叫丰干禅师。丰...

持午会影响身体健康吗

问: 师父好!请问师父,持午会影响身体健康吗?我听...

【推荐】念佛不能一心,当作何方便

有问:念佛不能一心,当作何方便? 菩萨曰:汝但息想定...

从根本上消弭战争

社会的日益腐败,与天灾人祸的不断,根本因素都是众生...

学佛之简明标准

然于佛法,各人当有理解与行为之简明标准,庶可无所歧...

圣严法师《信心不退转》

很多人在参加法会的时候,一唱到发愿文或忏悔偈,就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