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爱着心是痛苦的根源

净界法师  2024/04/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爱着心是痛苦的根源

《唯识学》有一个名词叫烦恼障,是说烦恼的活动能障碍我们修学圣道。因为菩萨的一切功德,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都是在寂静的心境下生起的,不能够跟烦恼相应,烦恼一活动,会障碍六波罗蜜,因为它的体性是违背涅槃──“烦躁扰动,恼害身心”,由此可知,它体性能破坏涅槃。这是解释烦恼的体性跟业用。

烦恼六者:一贪、二嗔、三痴、四慢、五疑、六不正见。【一、贪者,于有有具,染着为性;能障无贪善根,生苦为业。】六根本烦恼的第一个是贪,贪的体性是『于有』──三界的正报,是我们所贪的境界;贪爱自身,或者贪爱他人的色身,都是属于三界的正报。

『有具』是我们正报所依止的环境,房子、或是车子等等资具,也是我们所贪爱的境界。对于这一切正报、依报,内心出现一种状态,什么状态呢?『染着』。因为这些是我们所欢喜的境界,我们的心已经跟这些境界合在一起了,虽然境界不出现,但是经常想起这些境界、时时刻刻希望这些境界能再出现,这就是贪的体性。

这样有什么过患呢?『能障无贪善根,生苦为业。』如果我们经常思惟、附着在三界的色身、三界的资具,就会把我们过去生,所栽培无贪的善根给破坏掉。你过去生本来修四念处修得很好,今生一放逸、贪烦恼一活动,就把这些善根破坏掉,『生苦为业』,因此而引生很多的苦恼。如果我们没有学习佛法,世间人的心情就是:从小学、国中、高中一直到大学,读很多书,到社会上工作,干什么呢?就是追求五欲,娶个太太、买个房子、生活美满,我们认为五欲的快乐,能够使令我们内心安乐。

但是我们观察到:虽然物质一天一天的进步,人类的苦恼却愈来愈厉害,自杀率、犯罪率、离婚率都在提高,所以说『生苦为业』,其实苦恼的本身,不是外境来的。你为什么苦恼呢?因为我的生活环境太简单了,不是!爱是苦本,事实上我们的爱着心才是痛苦的根源!

在《涅槃经》里,佛陀讲一个故事说:有一个贫穷人向天祷告,祷告了几年之后,突然有一天,天人就到这个贫穷家去敲门,一开门,啊呀,看到一个相貌庄严的女众,穿得非常高贵庄严,贫穷人问说:“你是谁呢”?她说:“我是功德天”。贫穷人说:“妳来我们家干什么呢”?她说:“我到你们家来,可以赐给你种种的幸福、快乐”。这个贫穷人说:“太好了,妳赶快到我家来”!就把功德天供奉在家里。

那么隔没多久,又有一个人来敲门,门一打开,啊呀,一个很丑陋的女子,这个贫穷人问说:“你是谁啊”?她说:“我是黑暗”。“你来这里干什么”?她说:“我来这个地方,我要把你的幸福全破坏掉,带给你种种的痛苦”。这贫穷人说:“我不希望你进来”!黑暗说︰“不可以!因为你前面接受的功德天是我姊姊,我是她妹妹,我们两个姊妹从来没有分开过,你一旦接受我姊姊,也一定要接受我”。这个贫穷人一想,我要是得到了功德天、也一定要得到黑暗,那干脆两人都不要,就把她们姊妹统统驱逐出去。这两个姊妹就到另外一家贫穷人,那个贫穷人就接受下来了。

佛陀讲这个故事是说:第一个的贫穷人是一个修行人,他知道痛苦的根源来自于内心的贪烦恼,所以拒绝了五欲的境界,以戒定慧来调伏烦恼。第二个贫穷人收下功德天跟黑暗,正是世间愚痴的人,虽然能得到暂时的安乐,却为未来种下很多痛苦的因。世间的五欲果报,它是由业力因缘所变现的,我们过去造善业,有一定的时间,好比布施,我们也不是经常布施,这个业力有一定的势力,当业力一消失,我们果报就要变化了。

我们面对五欲的境界:眷属、房子、财富,已经深深的爱着,心住在这些境界上,当境界被破坏时,我们内心就很痛苦,痛苦是这样来的。所以说“爱是苦本”,痛苦是来自我们内心的爱着;世间一切法──“诸行无常”是诸法的真相,但是我们看不到,染着,心住在境界上,境界一变化,就很苦恼。所以说贪烦恼的过患,能令我们生起很多的痛苦,这是贪烦恼的体性跟业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无钱的为衣食忙,有钱的贪婪色欲不得出离

有种人一生在世,昼夜奔忙,痴想丰衣足食,贪图歌台舞...

不贪的人才是宝

春秋时,宋国有一个人得到一块美玉,献给做官的子罕,...

照见五蕴皆空

往昔,舍利弗尊者与五百位大比丘僧住在舍卫城祇树给孤...

下品往生者六劫待在莲华里做什么呢

下品中生者乘着那个莲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八...

越用功为何烦恼越重

【不闻虚空被汝隳裂,何以故?空无形相,无结解故。】...

鸽王

有一天,一只鸽王率领着部下五百只鸽子,到御花园去找...

三际穷之,了不可得

以下把修空观的相貌再别释: 行者于初坐禅时,随心所念...

人最需要的不是物质

古人说: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当今社会,虽不说物欲横...

【注音版】准提咒持诵仪轨

准提咒持诵仪轨...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有几种的功德来依止这个法身

这个佛住,就是佛的心的意思。这个法身是佛的心所依止...

在众生浊中不能洞觉

我们讲到在众生浊中,我们决定安于臭秽而不能洞觉,甘...

明旸法师:出家有三种不同的意义

佛陀普度众生,跟他出家学道的有五众弟子,一、沙弥...

心力跟佛力是不能分开的

回顾中国两千年的佛教历史,我们会发觉中国佛教在这两...

【佛教词典】大乘法相研神章

凡五卷。日僧护命撰。今收于大正藏第七十一册。略称法...

【佛教词典】八种弃舍近住弟子因缘

【八种弃舍近住弟子因缘】 p0086 瑜伽六十三卷三页云:...

不要埋怨业障,资粮就在当下

有一次,一位中年朋友若有所悟地对赵朴老说:我现在想...

往生之要关,念佛之妙诀,就在此字

示施圣藏居士 我佛教化众生。虽法门无量。要而言之。先...

放生会刺激更多的养殖和捕捞吗

很多人对放生有这样一个疑问:市场需求量是固定的,按...

星云大师《从风趣洒脱谈禅宗的人物》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大家晚安! 这次佛学讲座三...

无用的石头与有用的砖头

传说老子骑青牛过函谷关,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

本焕老和尚《黄梅四祖寺首届弘法夏令营开示》

能在四祖寺办夏令营,可以说是你们的好因缘。因为四祖...

念佛与念观音菩萨的关系

观世音菩萨代表阿弥陀佛慈悲的一面,寻声救苦,拯救众...

梦中能念佛是好现象吗

能在梦中能念佛号,这是好现象,说明你今生,也许是你...

出家落发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出家路漫漫,从无知到信仰,从舍俗到出家,从净人到沙...

一口吸尽西江水

庞蕴居士参访马祖道一禅师,问:「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

往生西方可以自己预知时间吗

问: 人往生西方能预知自己临终年、月、日、时吗?在同...

佛的愿力不可思议,所以往生是很自然的事情

又《法鼓经》说:若人临终,不能作念,但知彼方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