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真正的布施是不求回报

达摩难陀  2011/06/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无所求的布施,才是真正的布施。

真正的布施是不要求任何回报的。如果企望有所回报,就不是布施而是交易了。一个人布施后,而萌起控制受施者或受施团体,是一种不正确的行为。布施,不要企望别人的感激,人类是善忘的,但他们也一定会感激你的布施。真正的布施,是不企望任何物质的回报;布施者和受施者,同样的不需要为布施而负责任何义务承担。

佛教的布施,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意义:布施让人接受和理解慷慨的真正意义。有些人布施是为了宗教的理由或信条,这种不正确的动机,不是真正的布施。

佛教的布施是抑制个人物质的贪著,从而获得心的进长。一个人如果想获得心灵上的进长,就必须无我的布施;如果他有强烈的回报欲望,就无法生起正念,导致他更加的贪婪。一个人应该经常伸出援手,协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令他们获得利益,令他们快乐。

当一个人在布施时,不仅仅是“身”的行动,“心”和“意”也一起行动,因此带来的是真正的快乐。慷慨和布施将使一个人获得提升。一个慷慨的人,以慈悲心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他就是在布施。当一个人在布施时,生起的慈悲和善心,足够控制自己的自私和贪著。布施能生起智慧,布施是佛教最重要的修行,因此也成为第一波罗蜜;是佛陀在许多过去世中,寻求圆满觉悟的重要法门之一。一个人常做布施行,能获得自我的提升和三宝的护持。

人类的布施的东西太多了,对饥饿者施予食物,对贫困者施予金钱、衣物、知识、技术、时间、精力,一切能利益他人的,都可以布施。他可以专心的聆听和祝福的朋友;他可以不杀生,同时对那些生命垂危的众生伸出援手;他可以将身体的部份器官施予那些有需要者,如血液、眼角膜、肾脏等器官;有些人甚至以自己的生命作为布施,在佛陀觉悟前的许多过去世中,他不但布施部份的身体,有时连生命也布施出去,这显现了佛陀的慷慨和慈悲。

佛陀真正的无价之宝,是他那大慈大悲的佛法,佛法让众生得乐。佛陀最大的布施是佛法上的布施(法施),法施足以改变一个人的生命。当一个人以纯净的心接受佛法、实践真理,他就不再有所改变;他的“心”与“意”获得无比的幸福、宁静和欢愉。实践佛法,令残酷者生起慈悲心,令贪婪者变成慷慨,令嗔恚者懂得宽恕,令愚痴者获得智慧。实践佛法不仅于今世获得幸福,在证悟涅椠后,将获得更大的幸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世间的四种布施与供佛无异

出自《佛说处处经》 佛欲度世去。诸比丘白佛言。诸在世...

星云大师:甘愿让人利用

我个人非常平凡,只要对佛教、对大众有利的事,我都甘...

股神巴菲特:我为什么要捐掉99%的财富

2006年,我曾作出承诺,逐渐将我持有的所有伯克希尔哈...

每天我们可能都跟佛陀擦肩而过

我很喜欢提一个故事,一个我们在印度朝圣的时候所发生...

佛说布施功德因缘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止住时,曾为大众开...

佛教放焰口的由来

饿鬼又称焰口、面燃等,属于三恶道众生之一, 其体枯瘦...

以身济子的母鹄

佛言:在久远的过去,有一位菩萨,身为鹄鸟,生有三只...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

仁者,以财发身。就是懂得人道的人,懂得仁义礼智信的...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梵网经菩萨戒诵戒仪式...

找到你生命的根本

我们强调修行的法门很重要,你是拜佛,你是持什么咒,...

卸下你沉重的包袱吧

出生的时候,我们一无所有,我们天真无邪,我们开心快...

文殊菩萨与净土法门的因缘

文殊菩萨为佛教中的四大菩萨之一,又与普贤菩萨同为释...

当代素食观念与餐饮业经营

如果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中国谈论素食,许多中国人可...

【佛教词典】诸行出离

【诸行出离】 p1347 瑜伽八十五卷十三页云:又复观察于...

【佛教词典】鞞沙门天

鞞沙门,梵名 Vai?ravana,巴利名Vessavana。又作毗舍...

这样的老实头,就能预知时至自在往生

老实头很可爱,知道自己业障深重,知道自己一钱不值,...

三世因果错综复杂 唯佛与佛方能究竟

请试论之:夫善恶之兴,由其有渐。渐以之极,则有九品...

淫杀二业,乃一切众生生死根本

淫杀二业,乃一切众生生死根本。最难断者唯淫,最易犯...

人生的自在,就在于去留自便

历史上的中国禅者,僧,我特钦佩慧能;俗,则是傅翕。...

《华严经》的四种法界

这个《华严经》的境界呀,谈四种法界。事法界,就是从...

佛陀的感应之道

感应的事相、事迹,可能我们还多多少少会感受到,叫感...

以佛治心,以法养生──佛教的养生之道

据香港东网本月27日报导,体重曾经高达1230磅(约合55...

出生食的由来

出生食,也就是施给众生食。于进食之时,从应量器中取...

白菜的营养与药用价值

白菜是我国原产蔬菜,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据考证,在我...

【佛学漫画】达摩大师

禅自拈花来,达摩苇上飘...

佛设五戒,以不杀第一

圣人之教。以五常治世。仁为首。不杀曰仁。佛设五戒。...

身与灭身,无二无分别

心无碍菩萨曰:身、身灭为二。身即是身灭,所以者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