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

2011/06/2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无常,对于所有佛弟子,甚至是丝毫没有佛教信仰的社会大众而言,并不陌生。一谈到无常,我们马上就会想到生老病死、寒来暑往、花开花谢。也许有人会想,这真是个很老套的话题,谁不知道无常呢,这些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我早就知道了,说些新鲜的吧!

但是,我们真正了解和体悟无常的真义吗?我们很有必要问自己这两个问题:第一、我是否每一刻都记得我正在步向死亡,每个人、每一样东西也都正在步向死亡,因此时时刻刻都能够以慈悲心对待一切众生?第二、我对于死亡和无常的认识,是否已经迫切到每一秒钟都在追求解脱?如果我们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才算真正了解无常的真理了。

我们也可以试着问自己:如果我们平常精神抖擞,今天突然有些头晕乏力,上医院一检查,意外发现自己癌症晚期,这时你真的可以如如不动,一点也不悲伤难过、手忙脚乱吗?又或者,你最最信任的那个人,一夜之间卷走了你全部财产,并且四处散播谣言,攻击毁谤你,你是否真的可以保持心如止水,毫无怨恼?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那证明你对无常的体悟还远远不够。

一、发现无常

无常的修法,是佛陀一代时教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修行法门。通过对无常的修习,我们可以进一步获得无我空性的般若智慧。

悉达多太子完全不凭借任何科学工具,仅以吉祥草为垫,坐在一棵菩提树下,探索人类的本性。经过了长时间的思维,他终于了悟到一切万有缘起而无有自性,包括我们的血肉、我们所有的情绪和我们所有的觉受,都是由两个以上的元素组合而成。当两种或多种元素和合在一起,新的现象就会产生:钉子和木头产生了桌子;水和叶子产生了茶;讲法的人、听法的人以及讲堂,就产生了培训讲座。一切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一切事物都会改变。没有一样事物是以独立、恒常、纯粹的状态存在。无常并不像一般人以为的就是意味着死亡,而是意味着变化。我们坐着的椅子,只要有一个脚坏了,整个椅子就会失去平衡性;我们茶杯里面的热水,随着时间推移必然会冷却;树上的叶子,只要一阵大风刮来就会飘落在地;而我现在戴着的眼镜,如果它不小心跌在地上很可能就会损坏。

悉达多从恒常的幻象中觉醒,因此我们称他为佛陀、觉者。在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了解他的发现与教法是无价之宝,不论是学者或是文盲,富人或是穷人,从阿育王到梁武帝,从忽必烈到甘地,无数的众生受其启发。

可是在另一方面,对于绝大部分没有真正修学无常法的众生而言:无常等于改变,而改变就意味着损失和受苦。人们还是继续寻找青春之泉,或是长生不老的秘方。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常常忘记自己的来日一直都是有限的。我们恐惧未知,希望一切都在预想中。然而预计好的往往没有实现,不曾预计过的却统统发生了。那些灾难中丧生的尚未安息的灵魂,没有谁在地震的前一秒想到下一秒就是他的死期。

二、死亡是一种必然。

佛陀说:“我们的存在就像秋天的云那么短暂,看着众生的生死就像看着舞步,生命时光就像空中闪电,就像急流冲下山脊,匆匆滑逝。”

打开电视或瞧瞧报纸,我们发现到处都是死亡的消息,请问那些因坠机事件或车祸而死亡的人,可曾想过他们会死?他们像我们一样,视生命为理所当然的事。我们不是经常听到认识的人或朋友突然去世吗?我们甚至不必生病也会死;我们的身体有可能突然垮下来无法运转,就像车子突然抛锚一般。某一天我们可能还是好端端的,隔天就病倒去世了。

为什么一个心智正常的人,会为明知终将消散或不得不舍弃的东西而流血流泪?因为人们总认为死亡离自己以及自己所爱的人很遥远。密勒日巴尊者曾唱道:

“当你强壮而健康的时候,从来不会想到疾病会降临;但它就像闪电一般,突然来到你身上。当你与世间俗物纠缠不已的时候,从来不会想到死亡会降临;但它就像迅雷一般,轰得你头昏眼花。”

有时,我们需要清醒一下,真诚地问自己:“如果我今晚就去世,该怎么办?”我们不知道明天是否还会醒过来,如果你呼出一口气,却再也不能吸气,你就死了,就那么简单。就像西藏谚语所说的:“明天或来世何者先到,我们不会知道。”

死亡是种必然,纵使是佛陀也会死。佛陀八十岁的时候,身子已经老颓的不堪,但世尊仍然拖着疲惫而日渐朽坏的身子四处弘化,引起了很多的风凉话:

“瞧,还自称为觉者呢,怎么还要生病吃药啊”?

“我看,这个佛陀不信也罢,即不能拯救自己的身体,怎么可能让我们的身体不老不死”?

“据说,瞿昙是神通很厉害的人物的,怎么现在看起来,还不如风中的残蜡”?

有一天,世尊严重的腹泻,阿难托着钵去寻找一些可以缓解腹泻的食物,在村口,遇见了一个衣着华丽的老人。老人拦住了阿难,请问阿难这是去干什么?阿难悲伤地告诉老人,世尊腹泻,需要温暖而易于消化的食物。

“阿难,你错了,不但是你错了,你的老师也是错的”。

阿难大惑不解。

“阿难,一个自称觉悟的人,连自己的身躯尚却无法料理,又怎么称得上觉悟呢”?

“阿难,一个觉悟的人,必然是身体自在,如果身体不得自在,又怎么称得上觉悟呢”?

“阿难,一个觉悟的人,必然是可以转变自己身体的人,你的老师瞿昙不能转变自己的身体,还遭受身体的折磨,还让亲近的弟子四处张扬他的病体,这一定不是一个觉悟者该干的事情”。

阿难,听完老人的话,哭泣着离开村庄,跑回世尊的身边。

世尊,正躺卧在一块石头上,微微的呻吟,因为剧烈的腹痛,已经让自己没有力气再去做长途的行走了。

“阿难,怎么了,为何你形色悲伤,脸上还有泪珠”?

“阿难,是否有人伤害了你”?

“世尊,您可以健康起来么”?

世尊指着远处一架牛车问阿难。

“阿难,你看那辆老牛车,它还有可能更好用,更结实么”?

“阿难,我的肉体,就跟那架牛车一样,久了,自然颓败,这是自然的法则,没有谁可以改变”。

“可是 ,世尊……”

“阿难,这个世界上,凡生的,必灭。凡聚的,必散;凡坚硬的,必松朽;凡茂盛的,必枯衰”。

“可是你不是这样的,你是世尊,是觉悟者,你不该这样的”。

“阿难,扶我起来,去召集拘尸那罗附近的比丘弟子们,告诉他们,我将于三个月后入灭”。

佛陀的死是一种教示,用来震撼天真、懒惰与自满的人,用来唤醒我们了悟一切无常,以及死亡是生命无可避免的事实。佛陀临终前说:在一切足迹中,大象的足迹最为尊贵;在一切正念禅中,念死最为尊贵。每当我们迷失方向或懒散的时候,观照死亡和无常往往可以震醒我们回到真理:积聚终消散,崇高必堕落;合会终当离,有生无不死。

三、一切都在改变

变幻原是永恒。这个世界上惟一不变的就是变,而且变化的速度越来越快。科学家告诉我们,整个宇宙只不过是变化、活动的过程而已。一种整体而流动的改变:每一个次原子的互动,都包含原来粒子的毁灭和新粒子的产生。次原子世界不断在生灭,质量变成能量,能量变成质量。

现在我们所处的地球,如果不是先被陨石撞毁,也终将变得像火星一样没有生命。或许是一座超级火山爆发,遮蔽了阳光,使地球上所有生物灭绝。在夜空中,我们浪漫地凝视的星星,许多其实早已消失,我们看到的是几百万年前的星光。而在这个脆弱的地球表面,陆地持续地还在变化。我们现在所知道的美洲大陆,在三亿年前只是地质学家称为原始盘古大陆的一部分而已。

不仅如此,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变化显得更加明显。十几年前流行BP机,谁腰上挂了个BP机那真是够威风,后来立马就出现了手机,那时还叫大哥大,跟一块砖头那么大,过称称一下可能有得半斤,但它是尊贵身份的象征。再后来,发展快了,连马路上扫大街的屁股后面都别着个大哥大,有钱人看了那还了得,赶紧研究新产品去,于是就有了现在的手机,轻巧别致又实用,功能多多。现在,不要说手机和电脑,就是CD、VCD、DVD、MP3、MP4,更新换代也是快得吓人,简直一天一个变化。

有一次,我跟大和尚去超市买录音笔,商店里的服务员兴致勃勃地向我们介绍MP3,大和尚听了就跟我们开玩笑,说:MP3有啥好稀奇的,我要买就买个MP4、MP5,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谁想到还不出半年,市场上果真出现了MP4、MP5,风行一时的MP3一下就被淘汰了。

除了这种变化无常之外,人生还有什么呢?天空的行云,流动的河水,佛前的油灯、讲堂的光线,早晚的气温,一天的时间,哪一样不在刹那生灭呢?还有我们自己:我们过去所做的一切,今天看来不都是一场梦吗?与我们一起成长的朋友,儿时玩耍的地方,我们曾经信守不渝的观点和意见,全都抛在脑后了。此时此刻,我们讨论的这个话题似乎鲜活真实,但是,即使是这一句话也很快就变成记忆了。

四、最无常的是我们的心

当我们坐在这里讨论佛法时,我们每个人都在变化。身体里的细胞在不断地死亡与更新;大脑神经元不断地衰败与重建;脸上的表情随着情绪不断变化;我们的念头更是多如毛头,升起沉下。最无常的是我们的心,今天神清气爽只因为一切顺利,明天却又垂头丧气心灰意冷,环境一改变,我们就心随境转了:我们是无常的,影响力是无常的,哪里也找不到坚实永恒的东西。

比起我们的思想和情绪,有哪一样东西更不可测呢?你知道你的下一个念头或感觉是什么吗?事实上,我们的心就像梦那么空幻,那么无常,那么短暂。看看我们的念头:它来了,它停了,它又走了。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没生起,即使是当下这一念,诚如我们所经验到的,也立刻变成过去了。

我们一天到晚妄想杂念纷飞,一弹指有九十个生灭,每个生灭里面又有九百个念头!这个念头由于非常的急,我们都感觉不到,就像一个旋转非常湍急的激流,我们看过去还很平静,实际上它旋转的很厉害。我们的念头就是这个样子。

我们从去年冬天开始进行每月初八二十四小时昼夜精进念佛。在念佛的过程中,我们最大的感受是发觉了自己念头多得可怕。平时,我们的心灵就像一所黑屋子,因为我们的眼睛都是看外面的,我们基本上不会向内看,所以我们不知道自己念头是什么。当以一句佛号截住外缘之后,就必须向内看了,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我们这些念佛没有功夫的人,心中念头犹如波涛汹涌。这就像一所黑屋子里面,突然有一线阳光照进来,是透过这个光亮才知道了黑屋子原来有那么多灰尘。

 

五、了解无常的好处

我曾经看到一个故事:

教授应邀去一个军事基地演讲,到机场迎接他的是一个名叫拉尔夫的士兵。在两人去取行李的途中,拉尔夫先后三次离开了教授:第一次是去帮一位老奶奶拎箱子,第二次是将两个小孩子举起来,让他们能看见圣诞老人,第三次是为一个人指路。每次回来,他脸上都挂着微笑。

教授问他:“你是从哪里学到要这么做的?”

拉尔夫回答说:“在战争中。”

然后他讲述了自己在越南的经历。当时他们的任务是排雷,他亲眼看到几个亲密的战友一个个地倒下了。

他说:“我要学会一步一步地生活。我永远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倒下的人。因此,我必须充分利用每次抬脚和落脚之间的间隙。我感觉到每一步都像是整个人生。”

这个故事,让我们想到佛陀的教诲:生命只在呼吸间。虽然我们并没有像拉尔夫一样亲身经历枪林弹雨,但是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战争,一场觉与迷的战争。无常的子弹随时可能击中我们,无论我们有没有准备好,就如同拉尔夫的体会:整个人生就在抬脚落脚之间。甚至在抬起的脚步还没来得及落下时,死亡便出其不意地瞄准我们,我们毫无预计地轰然倒地。留下那些一无准备的深爱我们的人哭得死去活来,伤心欲绝!

虽然我们都了解死亡是种必然,却很少有人因此而更加珍惜生命的每一刹那。我们只有深刻地体悟无常才能真正充分地发挥出生命的光与热,用爱和慈悲来温暖这个苦空无常的世界。

如果我们接受变化是不可避免的,期待与失望将在内心彻底消融。我们既能准备面对最坏的状况,又容许最好的出现。如果能了解一切都是无常,就不会攀缘执著;如果不攀缘执著,就不会患得患失,不必耽着眼前短暂的安乐,也不必沉湎于一进的挫折和磨难,因为我们终于明白了:快乐和痛苦都不是永恒的。

无常并不是坏事情。因为无常,才有改变与进步的可能。变化中蕴藏着无数机遇。如果没有无常,我们就不再有必要做任何努力了。与其为模糊的未来惶恐不安,不如踏踏实实安住在清晰的当下,去做好手边清楚的事情。如果现在不努力,却期待着未来幸福这是多么可笑的事情。

死亡袭击着所有人,包括我们自己以及那些最最深爱的人们。了解这桩事情,并不是为了恐吓自己,使我们精神紧张。相反,这正是为了让我们懂得爱和慈悲,珍惜一切生命,无条件地去爱他们,为他们奉献,因为只要一转眼,我们就可能失去彼此。只有真心地付出过慈悲过,我们才能了无遗憾,才能安之若素、心平气和地迎接未知;只有深刻地体悟无常,我们才能放下执着,放下一切的争吵与计较,利用有限的生命去做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事业。

以上是弟子对无常法的粗浅认识,敬请在座的善知识们弘垂指授,不吝赐教。耽误了各位宝贵的时间。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四劫」指的是什么

我国传统文化中,提到劫,总伴随着万劫不复、在劫难逃...

医院是个好地方

最近因为有亲属做手术,我便频繁地进出医院。看到的听...

【推荐】光阴不虚度、精神不浪用

我们怎么面对时间和精神?世间最可珍重的莫过于精神,...

人生不堪回首,不要再想你的过去了

蕅益大师提出三力不可思议:佛力不可思议、法力不可思...

白隐禅师的「只手之声」

有一位沙弥南利,每天看着师兄们早晚都到禅堂里参禅,...

人生的境界,有四个观点

现在这个社会,寿终正寝也办不到了;当然,最好是无疾...

观心无常,调伏我见的颠倒

以下的观心无常跟观法无我,偏重在调伏我见的颠倒。就...

自我激励,思惟暇满难得

第一个,人道的暇满。 就是说,我们无量劫来在三界当中...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大轮金刚陀罗尼

大轮金刚陀罗尼...

【注音版】佛前上供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推荐】佛教智慧与幸福人生

为什么生活中很多人总是有怨气,有委屈,满腹牢骚? 快...

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度化母亲学佛的历程

释迦牟尼佛的教法充满着智慧与善巧方便,最终目的都是...

润肺止咳的12种食物

(1)梨 梨子性凉,味甘,能清热化痰,热咳者宜之。...

听闻佛法能调伏烦恼

我们看佛陀说法的功德,这个法,它透过佛陀的音声传到...

【佛教词典】瑞相

(术语)吉瑞之形,显见于人目者。原限于吉瑞,而俗通...

【佛教词典】楞严头

(职位)禅家举唱楞严咒者之职名,请音声好之人充之。...

【推荐】在日常生活中,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方法

如果我们想在临终时顺利地往生,那就必须在平时做好充...

星云大师《谈情说爱》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我们前天讲的是谈天说地,...

人生无常,我们一定要有慈悲心

佛陀在憍萨罗国给孤独园说法时,有一天带领弟子出去托...

临产可念观音圣号

印光大师这种菩萨的心肠。作为一个比丘,有些事情没有...

生活禅与禅生活

今天简单地和大家讲一讲生活禅和禅生活。这是个老题目...

誓愿宏深的药师如来

归命满月界 净妙琉璃尊 法药救人天 因中十二愿 慈悲弘...

他「死于」53岁,但一直活到98岁

约翰D洛克菲勒在33岁时赚到了第一个100万美元。43岁时...

舍利弗的启示

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优波离、目犍连、阿难、罗睺罗等...

你是灭色取空,还是离相清净

假观的智慧,第一个就是相状。因为如是相,你才能够产...

读楞严经看什么

大家都是佛弟子,我们在佛门里面常会感慨,或者听闻到...

禅净能同时修吗

问: 禅净能同时修吗? 大安法师答: 对这个问题,我...

有情众生色心的状态--得

在百法当中,天亲菩萨用比较特别的专有名词,一共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