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净土法门四忌

2011/06/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净土法门的,在一心念佛的时候,急遽不得,疑畏不得,放松不得.矜喜不得。这四句包含着八种意义,应分四层来看,一层深入一层。现在一层层分析说明如下:

第一层,急遽不得。急就是焦急,遽就是匆遽。在初用功时,往往都是这一现象,急于求成,恨不得立即得到灵感、神通,或一些什么效益。要知道,我们生活在大地上的凡夫,从无量劫来,所造的罪业,所有的妄想,真要比恒河里的沙还多呢!要将这些罪业和妄想清除掉,那又谈何容易。若是不知道这一道理,一味想求得速效,是会欲速则不达的。有的人见到效果不快。于是产生焦急情绪,不知焦急是退悔的根,实是学道的大忌。所以说,急不得。

还有,初发心的人,慕道心很切,恨不得将所有教理,在一日之中就融会贯通;将所有功德,在一个早晨全部做完。今天看到这部经很稀有,就急切地想诵完它;明日听说某一咒不可思议,又急忙去持诵它:根本没有考虑到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是不是够得到?和自己所修的法门是不是有夹杂?结果,导致终日忙忙碌碌,没有从容自得的情趣。由于头绪纷歧,虽然化了不少劳力,可是收效却很少。

还有,每当做功课之前,应该先静坐片刻,将游思杂念打扫打扫,然后再用功,那么,心就比较干净;若是刚做完一事,就匆匆进佛堂,做功课,这就会心头乱糟糟,一时安定下不来。所以说,遽不得。

第二层,疑畏不得:疑是忧疑,畏是怖畏,这是用功在渐进时所有的观象。在没有念佛之前,自己觉得心中没有杂念,念佛之后,反觉妄想很多;等到用功越长久、越加紧,那妄念也随着愈来愈多,于是产生忧疑,这是什么道理呢?实不知,在没有念佛用功时,妄念原来是多得不可计数的,只因你自己不觉得罢了。现在能觉知它非常之多,正是你的心已渐入宁静的境界,于是才能察觉到。比如日间处身在闹市中,虽然车来马往噪声很大,但不觉其闹;可是在夜深人静时,就是虫鸣鼠跳,也会嫌其烦扰,就是这个道理,如果错误地生起忧疑的心.一定会阻碍修道的进步。所以说,疑不得。

功力日渐增进,或一日之间妄念很少,忽而明日又妄念很多,甚至怎么排遣也不肯去。这时不可强行抑制,只有极力提起正念,或高声念,或追顶念、或跪念、或拜念。时间稍久,妄念敌不过正念,就会逐渐退去。有时念佛念得很好,可是妄念突然生起,就像是从天外飞来,甚至会是穷凶极恶的妄念,为生平所没有想到过的。这时切不可恐怖,须知这是多生以前曾经作过这种事,在八识田里留下的种子,现在幸亏得佛力冥熏,将它逼出。这时应向佛前痛切忏悔,哀求加护,使以前所造的罪业根本拔除。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因此生畏怯心,这就会妨碍功德。

还有,功夫加紧的时候,或忽觉眼前的山河大地以及自身空无所有,这也不必畏惧,只要极力念佛,求佛摄受,把空境置之度外,不予理睬就是了,否则也会障碍修道进程。所以说:畏不得。

第三层,放松不得。放是放任,松是松弛。这是对用功渐纯时说的,念佛到了纯熟的时候,一句佛号冲口即出,本是好事。但如果认为已到了无念而念的境界,放开胸怀随口念去,像世俗所谓“滑口读过”那样,这又成为毛病了。病在什么地方呢?因为求佛摄受的心不切,这时必须声声着实,字字靠紧;应当聚精会神.一心悲仰,句句都从心中恳切流出,然后生西的愿才能着实有凭。所以说,放不得。

功夫越做越纯的时候,心里没有渣滓,遍体轻快,异常安适,这就是佛经里所说的“轻安”。但是切不可—味悠游自在,自以为得;相反地,更应紧紧着力,更加勇猛。否则,不进则退,就连这既得的轻安也将失去了。应该知道,要想逆生死流而出轮回,岂可片刻松劲呢?所以说,松不得。

第四层,矜喜不得。矜就是自夸自大,喜就是欣喜。这是用功到了接近成功的时候,所容易发生的情况。绵密用功,精勤不息,忽而妄念暂销,心光发露,能够见到圣境。这时只可向真善知识密求印证,切忌逢人便说,到处宣扬。因为,你如果把这种事宣扬出去,就会引起各方面的称颂。同时,自己也会有不正确的想法,认为几经勤苦,而今终于得到了,这是多么幸运啊!若有这样的心念,那就是自矜。矜心起来,我慢心也就随着产生了。于是前功就会退堕,所以,矜不得。

如能既不矜张,而还是勤密用功,那末,久而久之,就会自见己身趺坐在莲花上,或见三圣(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金容,或蒙阿弥陀佛放光摩顶。或自己列队在清净海会中。这样境界能经历一日二日,甚至数月经年现前不散,这时切不可欣欣自喜。喜心若起,念佛的心就已不专一,不专一就散乱了。这样,即将得到的念佛三味就会因此失去。所以说,喜不得。

以上四层,只是依言说方便,排列次第,实际上,或前后互起,或一时同现。也有人念佛很久,并没有什么出入,或念虽不久,境界却是很好的。这要看根性的利钝,业障的深浅,功行的勤怠,随人而异。总之,无论什么人,什么时,发现什么境界,必须审察它的利弊,知道怎样修治,这是最要紧的。假使自己不能审知,就应当亲近真善知识。

进一步说,用功固然应该求得念佛三昧,但不可着意去求。因为功到自然能证得,不是可以强求的。即使生前不能亲自证得,但只须真信切愿,老实力行,临终必能蒙佛接引,切不可自暴自弃,灰心丧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印光大师:来生做人比临终往生净土还难

又汝既皈依佛法念佛,当依佛教而行。佛教你求生西方,...

念往生咒可以往生吗

问: 念佛没感应,念往生咒有感应,也念惯了,杂念少,...

净土法门的修持方法

(一)实相、观相与持名 实相念: 念佛并不是专指口念...

灵岩山寺性寂法师生平和往生纪实

灵岩山寺性寂法师生平和往生纪实 二十多年前在苏州灵岩...

具足信愿称名,依旧是万修万人去

净土法门就是感应道交的产物,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拯救...

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

宫殿诸楼阁,观十方无碍,杂树异光色,宝栏遍围绕。此...

念佛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明了阿弥陀佛名号的缘起与德用后,我们宜义无返顾地持...

上班族修行受用的方法

佛法修行有动有静,动静皆可以修行,上班、下班也能用...

【注音版】慈悲药师宝忏

慈悲药师宝忏...

【注音版】供灯仪轨

供灯仪轨...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

太虚法师要建设的人间佛教极力排除后代佛教宗派法派的...

要为儿女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如佛陀,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今...

对娑婆的爱取调伏到最低

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跟娑婆世界都有一种招感,就是...

学会换位思考,在人际中游刃有余

这里描述的是:一位母亲很喜欢带着自己5岁的女儿逛商店...

【佛教词典】二类种子

【二类种子】 唯识宗立论,第八阿赖耶识储藏万法种子,...

【佛教词典】七觉支

【七觉支】 p0052   瑜伽二十九卷十一页云:此复云何...

如果每天念一念,这个牛肉就吃不下去了

我住支提山的时候,就碰到牛会拜人的事情,它为什么拜...

远离五种邪命

缘有两个,第一是远离恶缘,远离恶缘就是要远离五种邪...

要想往生须破三疑闯四关

破三疑 一、疑自己业障太重,恐不能往生: 经云:念佛...

身体有病很重视,心有病谁来重视

一般的人都会注意自己的身体,身体有点发烧啦,有点疼...

寺庙对联大全,真正的大智慧

1、杭州城隍庙: 上联:夫妇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

逃不掉的因果

以我自己而言, 一生感果苦得很,常生惭愧,怕错因果,...

助念他人,启示自己

张奶奶老人家舍报了,家属不同意为她助念,即便是免除...

好姻缘如何求

我学佛的因缘是源于算命,在我学算命的几年里,我渐渐...

人格的熏陶

佛陀出去托钵,路过皇宫的楼阁,看到难陀和爱妃正在享...

常怀敬畏之心

有句老话说的是:举头三尺有青天。还有:头顶三尺有神...

坚持念佛定能改变命运

念佛法门,是后世最有效的修行方法:诚心念佛一句,能...

证严法师:在生命的白纸上

△ 虽一地所生,一雨所润,而诸草木各有差别。 △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