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解脱者的风骨

2011/06/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个真实修行的人,毕竟跟不修行的人有所不同,起码他应该如同儒家所讲,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由修行人而成为解脱者,必须先树立自己的风骨,好比要建筑一幢房子,必须先要完成房子的架构一样,解脱者的架构是什么呢?

一、不为形役:一般人之所以修行不成功,中途会退转,就是因为让心做了肉体的奴隶。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我们总以为这话太消极,其实不然。本来一个真实修行的人是自在解脱、无私无我的,但是冷了却不能不加衣服,热了就要脱一件下来,饿了就得进食:试问,当你饥肠辘辘的时候,是否还能安祥地坐而论道?必定是要先安抚肠胃吧!坐久了小便憋得很难过还能够沉得住气安然地静坐沉思?像这些几乎是一般人无可避免和无可抗拒的。

老修行都知道名、利、食、色、睡,地狱五条根。因为这些能够覆盖本心,所以义称为五盖。人多数人都被这五盖覆盖了本来面目,覆盖的厂面当然是阴暗的。假如不能克服这障碍,去掉五种覆盖,修行就绝难达到理想的境界。

这五盖都是五蕴所派生的,自我意识也是因为妄执五蕴为我而形成的。

名:有了虚假的自我意识,必然就有虚荣心的萌生,而求名、好名、爱面子。

利:就是自我我欲的占有欲和自我保有的得失心。

食:肚子饿了,除了要吃东西,还要挑精拣肥。

色:见少女则慕少女,这好象是一般人心理的自然反应,但不少人既有了贤妻,还想金屋藏娇。对修行人而言,这些都是无明的黑暗想念。

睡:是睡眠、作梦、昏沉。

如果脑子里装的都是名利食色睡,那心灵就会被这些无明的妄想熏黑,越熏越黑,心垢随着转生轮回…‘世比一世加厚,熏得连—丝光芒都不能从心里透脱出来,岂不是无明厚重?

所以要想做为一个解脱者,在基本上,就必须不被肉体支配,而能支配肉体,不被肉体主宰,而能主宰肉体。

古人为了防止五阴炽盛,使精力不致于过剩,而行日中一食,并且远离荤腥,只吃素食。为了恐怕太安逸了会颓废奋志出尘的节操,所以摒弃安适而行树下一宿:不睡觉只在树底下坐禅。为了不使自己陷于梦魂颠倒,有人行般舟三昧,常行不坐。有人选定水边林下去长养圣胎。像这种精勤修行,都是为克服肉体的障碍,都是避免心为形役的一种方便,当然并非究竟。所以平常要注意调饮食、调身心、调睡眠,把生活规律起来。

孙中山先生说:人者心之器:肉休只不过是心灵的容器而已。我们不应该让工具操纵主人,而应该让主人来运用工具,这就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和适当的调和。

修行人不去饮酒,就不会神志错乱。不吃太多的荤腥,就可避免吸收太多助长无明的阴气。为什么古人吃素呢?因为青菜都是藉太阳光合作用的产物,所以它是属于阳性的;而动物的肉,尤其是内脏酸性特强,因为它不见天日,所以阴性太重,会助长无明。

二、不为物牵:要想获得心灵的解脱,首先要能不为物牵。

有很多修行人,远遁深山不肯见人,的确能做到“无思业、无为也、寂然不动”和“天君泰然, 百体从令”的境界,可是一旦到了五光十色的都市里,就未免把持不住,心就摇曳了,显然修行未到究竟处。各位想想看,自古以来哪有见不得人的佛菩萨呢?古人说“十字街头好修行”,倘能入千万人中好象独来独往,看到五光十色,好象庄子讲的“至人用心若镜”一切理、事、物来了,都能清清楚楚地鉴知,事过境迁,却又事如春梦了无痕。能这样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话,自然就能不为物牵了,又何须隐遁山野?

物的范围很广,用二分法来说,心以外的客体统统屈物,人也是物,事也是物。也就是说倘若你能把持住心,不被周边的幻象、浮光掠影所牵引、操纵、纠缠,就能像人人所说的八风不能动:一切得失、利哀、毁誉、称讥来了,心不动摇,自然就能不为物牵了。假如有人赞美你儿句,你就感到万有引力对你失效,觉得飘飘然,好象要飞起来了;有人讽刺、毁谤你,你就感觉万有引力对你加倍,头重得抬不起来了的话,这就是为物所牵。

一个仰俯无愧的人,应该就可以坚持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绝非建立在少数主观、浅见者的好恶之上的。能够做到这一点, 那别人喜欢或讨厌,毁谤和讽刺,夸奖与赞美,就都无关宏旨了。 否则就是随它转,就是为物所牵。所以要想达到解脱的境界,首先就必须能站稳脚跟,做到不为物牵。

三、不为情囿:情, 有正、有负、有大、有小,有凡、有圣。菩萨一词的根本含义就是觉醒了的有请。情是人类共同的道德根源。情更是成佛的资粮,无情不能成佛。

何以说情是一切道德的根源呢?此一情,有正、有负,负的情是恨:是仇恨、斗争与毁灭;正的情是爱一一是牺牲、奉献与和谐。最渺小的昆虫,最低级的动物,都有它最基本的挚情、慈爱,否则就不能够繁衍下去。

情,并不是个坏名词,如果人类没有情,同时也就没有了道德、信赖和共存的基础。说某人无情无义,这等于说他不是人,连冷血动物都不如,因为冷血动物也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挚情。

倘若人不爱父母怎能算孝?不爱子女又怎能是慈?不爱国家,不尽做国民的责任义务显然就是不忠。背弃朋友又岂是义?不爱自己的声誉就丧失了信。一切道德都是从一个情字萌芽、茁壮的。

扩情于家族,可以齐家;扩情于邦国,可以治国:情周万类,即是“能仁”,即是佛。

如果缺少无私、无我的热情,情感冷漠、意志消沉,那绝对不是学佛的材料,也不具备学佛的资质。佛、菩萨的情,是无缘大慈:对众生的苦恼无条件的同情,不是因为认识他,和他有亲戚或利害关系而同情;同体大悲则是对众生的病痛有感同身受的同感,这就是佛、菩萨的情。

—个真正的禅者,他应该是有炽然的热情而又迥超无我:热情很高,但不是出自有我、为我之私。韩愈说:博爱之谓仁。我们只要尽量扩大情的领域至无限大,就可以完成作圣之功。

不为情圃,也就是说不要局限于儿女私情,不要把感情装在白己的口袋里不肯扩散;如果把情局限在一己之私,不肯扩散开来,那就太自私了,绝对不配学佛。

以上所说,看起来与佛法无关, 而实际上,这都是成佛的基础。只有最热情、最博爱、最仁慈、而能情周万类而又廓然无我的人,才算得上是大乘佛法的上上根器。若是情感冷漠、意志消沉,连做一个有用之人的秉赋都不够,侈言学佛,岂不荒谬?所以佛斥责冷漠、自了的小乘圣者为焦芽败种;焦芽,当然不能再生,败种,显然也不足取法,即或再派生下去,也不符合优生进化的法则,只会使生命愈来愈萎缩,品质愈来愈下劣而已。

所以我们必须忘掉自己的形骸,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干扰,然后再把我们的情感扩大到包罗万物,才是解脱者应具备的风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极乐世界的果报体有三种功德

第二个,我们选择极乐世界,我们一心皈命极乐世界,那...

六妙法门要怎么修

云何由念如实观察入息出息。入息就是吸气,出息就是呼...

林则徐:十无益格言

1、【父母不孝,奉神无益】 一个人,假如连父母都不孝...

妄起即觉,觉即妄离

话头即是一心。你我此一念心,不在中间内外,亦在中间...

修行的真谛

心犹如相续的河流,假如你无法运用你的修持来把握它的...

在家如何修行

我从前做船生意,对船很有缘分,因此对《金刚经》中佛...

佛示比丘四法要

有一天,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等五百...

以水譬喻七种人

昔日,佛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一日,佛告诉比丘...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楞严咒注音版

楞严咒注音版...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药师佛健康长寿七法

吃好;睡好;心情好;多放生;敲打胆经;按摩心包经;...

【推荐】古人往生特别容易,为何今人往生十有七难

我等念佛行人,应当考实今时净土法门,与古时净土法门...

古人的10句家风名言

治家以和平两字为主。 这是清代学者钱泳在《履园丛话治...

经云:若以诤止诤,至竟不见止;唯忍能止诤,是法可尊...

【佛教词典】一刹

一佛所教化的国土。刹就是国土的意思,通常一个三千大...

【佛教词典】普愚

(1301~1382)高丽时代禅僧。洪州(忠清南道洪城郡)...

是你自己的心,把你自己创造出来

首先我们要知道:其实你的生命是由你自己的心所变现的...

落实在动真格的行为中,命运就能改变

《了凡四训》,我想学佛的人大概都比较明白。这里我们...

【推荐】信仰佛教的好处

宗教对于人生的重要,其中的道理是明显易见的,它是人...

不起烦恼便是修行

修行的方法,是勤修戒定慧三学:修行的目标,是熄灭贪...

星云大师《学佛要学吃亏》

一九四一年,我受具足戒时,得戒和尚若舜长老在教礼时...

【佛学漫画】法界第一高人

阿弥陀佛可不止身高不可计量,寿命和光明也不可限量的,...

递出善良与真诚

夫妻俩在楼下卖粉已有时日。简易的摊档,热情的笑脸,...

修楞严经的人,遇到事情不要管对错

这个地方讲如实不空义,这个讲作用。 中间无实性,是故...

地藏菩萨的无量无边功德

地藏王菩萨是八大菩萨之一,也是十方世界一切诸佛如来...

波斯匿王的慈悲胸怀

过去,波斯匿王与阿阇世王两军交战,二国战力相当,但...

供养的时候,天上的宫殿也给你修好了

我们做善事没有根,这回做了,下回可能不做,做一做也...

夏季五种补肾最佳食物

天气炎热,工作繁忙,不少上班族觉得整天昏昏沉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