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放下,究竟是要放下什么

2014/12/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放下,究竟是要放下什么

1、放下争论对错

有许多人不能认识到自己也是犯错的,而是希望自己永远正确,殊不知,这对我们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巨大风险,也给我们或别人带来巨大的压力和痛苦。

仔细想想,这真是的值得的吗?因此,当你感觉自己急切投入到争论对错的时候,请问一下自己,这样做真的是对的吗?对自己真的是有利的吗?我们的自我真的就那样大吗?

2、放下你的控制欲

要愿意放弃你对身边人、环境和事物的控制欲。无论他们是你爱的人,还是你的工作伙伴,或仅是街上一个陌生人,请允许他们遵循自己的状态,这样你就能感受到更好。

3、放下责备

不要去责备别人做了什么,或者没有做什么,也不要凭着你的感受去责怪别人。

4、放下你的自怨自艾心态

许多人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他们消极的,不洁净的和反复出现自暴自弃的心态。不要相信任何消极的自怨自艾的想法。这样你会更好。

5、放下对自己有限的认识

我能做什么,我不能做什么?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现在,放下你对自己问题的思考,对自己有限的认识不应该让你圈禁自己。张开翅膀,尽情飞翔吧!

6、放下抱怨的心态

停止你一贯对(人、环境、事物)的抱怨吧!除非你愿意,没有人能使你不快乐,没有环境能让你沮丧可怜。不是环境引发了你的这些感受,而是你自己选择的。积极想法的能量不可低估。7、放下批评

不要去轻易批评与你不同的人和事。我们都是不同的,但我们又都是相同的,我们都希望快乐,希望被人爱和理解。

8、放下虚荣心

停止去迎合和取悦别人,因为这是做不到的。只有当你放下伪装,摘下自己的面具时,你才能接受和拥抱真实,这时别人也才能被你吸引。

9、放下惰性

改变是好的,改变可以帮助你从A到B,改变可以改进你和你周边人的生活。跟随你的运气,拥抱改变吧,不要去抗拒它

10、放下随意判断的心

不要给那些你不了解的人和事轻易下定义,贴标签,尽管有时它们看起来很怪异不同,尝试一点点打开你的心灵。记住,头脑在打开的时候才会工作,高级的愚痴就是轻易拒绝那些你一点也不了解的事。

11、放下恐惧

恐惧只是一个幻觉,它并不真实存在,只是你创造了它,它只存在于你的头脑里。只有一样东西令我们恐惧,那就是恐惧本身。修改你的内在,外在的自然就变好。

12、放下借口

大多数时候,我们限制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总是使用这样或那样的借口,而不是改进我们的生活和努力成长。我们被它们障碍了,被它们欺骗了,要知道99%的借口都是虚假的。

13、放下过去

我知道这是很难的,尤其,是过去十分美好,而未来令人恐惧的时候。但是你不得不认真考虑现实,因为现实才是你拥有的。

过去虽然是你渴望的,但那只是你的一个妄想。你必须回到现实认清这一点。不要令自己迷惑,活在当下,享受当下。

毕竟人生是旅程,而不是终点。为自己做好准备,保持一个清醒的意识,仅仅活在当下。

14、放下执着

这个概念,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确实很难领悟,但这依然不是不可能的。你可以通过花时间不断地锻炼一点点做到。

放下执着就是超然物外,放下一切,但这不代表你可以放弃爱,因为爱与执着是两回事,执着更多的来源于对失去的恐惧。

而爱是纯净的,宽容的,不自私的。当你爱的时候,你不会恐惧失去。因此爱与执着不能共存。放下执着,你将变得十分平和,宽容和安详。

这时,你能够理解一切事物,甚至包括你并未体验过的事。这种状态超越语言。

15、放下别人的看法,自己过自己的生活,太多的人在为别人生活,而不是自己。

他们总是根据别人的观点去生活,包括别人认为好的。他们忽视内在的声音,内心的呼唤。他们总是忙着取悦别人,为别人的期望生活,而忘记控制自己的生活,忘记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到底想要什么,到底需要什么。

最终,他们忘记了自己。请记住,你拥有自己的人生,这是一项权利,它是属于你的,你必须为自己的人生而活。尤其注意不要让他人的意见左右你的道路。

有的人以为放下就是不管不顾,或者就是随随便便。其实不然,不管不顾是放弃;随随便便是马虎客。真正的放下,不是应付了事,而是用心做事。

做事包括工作、生活、学习、修行等等。在做事情过程中不做与事情本身无关的事情,比如边做事边胡思乱想,边做事边觅心觅性,边做事边计较,边做事边情绪化,一边做事边妄想我在做事,等等,这些统统要放下。

那么做完事呢?你尽心尽责做完事了,剩下的只能是结果,不管是好是坏,已经告一阶段了。你对好的总结经验,对坏的吸收教训,然后全部从心上放下,好的不留恋再三,坏的不难过忧愁,都不要去执着了,因为你已经努力过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我们忙的到底是什么

看过一则中国禅宗公案故事。 有一位公差,押解着一名...

先超越妄想,才有办法放下主宰

一个有志气的修行人,一定追求临终的感应道交。临终的...

学会放弃,活得洒脱

一只倒霉的狐狸被猎人用套子套住了一只爪子,它毫不犹...

「我见」是怎么产生的

这个见就是我们凡夫种种的知见,当然以我见为根本。这...

神经系统是受心理的影响

思量能变就是第七意识,老是以第八意识的见分为自我,...

想好好修行,但是家庭放不下怎么办

问: 两个孩子特别顽皮,常常我为此生气,打他们、骂他...

身心五条绳,越执越紧缚

财色名食睡,身心五条绳,越贪越难解,越执越紧缚。 一...

真正障碍往生的是带有执着性的妄想

诸位要知道在我们八识当中分成三类,第八识第七识跟前...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白衣居士可以说法吗

一、僧人和白衣的本分 (白衣,指俗人、在家人、居士。...

这个虚空是从什么地方来的

这以下我们就从这个地方去追究这个虚空是从什么地方来...

当心碰到外尘时,才是真正修行的开始

当你发现一切事物都是不完美时你会想要出离,心会变得...

参禅与念佛有何区别

问: 参禅与念佛有何区别? 绍云老和尚答: 现在有些学...

【佛教词典】不如理所引

【不如理所引】 p0331 翻如理所引,当知是名不如理所引...

【佛教词典】定学

(术语)三学之一。禅定之习学也。定心治乱以发真智者...

悯人之孤,放开心量行善积德

悯人之孤,就是怜悯他人之孤,这些行善积德都是雪里送...

怎么才能六根互用,把自性光明显现出来

缘见因明,暗成无见;不明自发,则诸暗相永不能昏。根...

星云大师:佛教对「安乐死」的看法

佛教的所有经典,都是座谈会的纪录!虽然在三藏十二部...

曾国藩的教子之道

曾国藩(1811-1872)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

为什么读《地藏经》之前,要先读觉林菩萨偈

为什么读《地藏经》之前,要先读觉林菩萨偈颂?一切境...

改掉贡高我慢的习气

我们要随时观照自己,检视是否有贡高、我慢的习气,如...

【推荐】破除淫欲之魔

破除淫欲之魔,要观照男根、女根的不清净。那么男根不...

弘一大师的出家因缘

人生几十年只在瞬息之间,纠缠于蝇营小事中却忘了生命...

调伏我们的心,就像驯服一头牛

有一次,佛陀在拘睒弥城东南的瞿师罗园,告诉比丘们说...

佛像供久了有灰尘该怎么办

第一、准备干净盆,专为浴佛用。 第二、净手将佛像移至...

水果师--广钦老和尚

四月九日下午一时,一行人又从台北出发,约经个把钟头...

这时显现出来才叫真正业障重

在临终救亡修法时,《地藏经》是讲事,普度一切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