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生命中的五颗球

2012/07/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几年前,在一所大学的开学典礼上,可口可乐的首席执行官布赖恩·戴森讲到工作与其他义务的关系:

想象生命是一场不停丢掷五个球于空中的游戏。这五个球分别是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心灵,而且你很努力地掷着这五个球,不让它们落地。很快你就会了解工作是一个橡皮球,如果你不幸失手落下它,它还会弹回来的。但是家庭、健康、朋友和心灵这四个球是用玻璃做成的。一旦你失手落下,它们可能会少了一角,留下无法挽回的记号、刻痕、损坏甚至碎落一地。它们将无法再像以前那样。你必须了解这个道理,并且为了平衡你的生命而努力。但要怎样才能做到呢?

别拿自己和他人比较,这只会降低你的价值。因为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很特别。别人认为重要的事不一定是你的目标。只有你自己知道什么是最适合你的。不要将贴近你的心的人、事物视为理所当然。你必须将他们视为生命一般,认真对待。因为没有他们,生命将失去意义。

别让你的生命总是在依恋过去的种种或是在未来的寄望中逝去。如果你活在每个当下,那就活好你生命中的每一天。

当你还能给予的时候就别轻言放弃。只要你不放弃,就有无限延伸的可能。

别害怕承认你并不完美。正因如此,我们才得以藉由这脆弱的细丝紧密地绑在一起。

遇到危险时别害怕。正因如此,我们才得以藉由这些机会学习勇敢。

不要匆忙地度过你的一生,那匆忙让你忘了曾经到过哪里,也让你忘了你要去哪里。别忘记,人类情感上最大的需要是感恩。

不要害怕学习。知识没有重量,它是可以随身携带的珍宝。

别漫不经心地蹉跎光阴或口无遮拦。时间与言词两者都是一放就收不回来的。

生命不是一场赛跑,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旅程。

昨天已是历史,明天还是未知,而今天则是上天赐予的礼物,那就是我们为什么称它为“现在”的原因。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世间上什么寿命最长

奋勉不放逸,克己自调御, 智者自作洲,不为洪水没。 ...

生命的未来,就看你心里装进了什么

生命的境界,生命的未来,说是在迷中,其实也简单。它...

人类普遍的一种的悲哀

我们一般人的生活情态,从早上睁开眼睛离开床铺,到晚...

印光大师:警人命无常

光阴迅速,时序更迁。刹那刹那,一念不住。此殆造物出...

主导生命的两个力量

佛陀在经典当中告诉我们,生命就像是无止境的水流,这...

蚂蚁的力量

小小蚂蚁,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一个毫不起眼的角色,它们...

凡夫的生命是怎么来的

譬如说我们去思惟一件事情,万法唯是一心,的确我们很...

修行有了目标有什么好处

我们身为一个有情众生,我们来到人世间,我们的目的不...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qi)梵(fn)游化诸国,至广严城,...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二时临斋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注音版】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卷第一 妙法莲华经卷第二 妙法莲华经卷第三...

一切都是自性的作用

从声音悟道的公案很多。兹举一例:昔圆悟克勤禅师在五...

《金刚经》精华的40句

1.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南怀...

心、肝、脾、肺、肾逐个说

一 君主之官:心 我们下棋的时候,不管是丢了车,还是...

佛弟子应该学习弥勒菩萨哪些精神

众所周知,弥勒菩萨为中国佛教最有代表性的佛菩萨之一...

【佛教词典】有怨对

【有怨对】 p0541   瑜伽五卷三页云:有怨对者:谓斗...

【佛教词典】三种习气

指名言、我执、有支三种。又作三种熏习、三熏习。由现...

目犍连尊者一念嗔恨的果报

这是目犍连尊者在修行中的一个故事。 有一天,释迦牟...

学道之人,虑宜远,思宜近

虑宜远,思宜近。我们在做计划的时候,要有一个远大的...

佛教称谓的分类及其含义

中国人素重礼仪,在称谓方面亦十分讲究。而佛教的称谓...

唯识学的精华

一、广阔的人生和宇宙观 佛学在分析世出世间的森罗万象...

这种满愿不是好事

好多人请了占察轮,不知道怎么用。最重要的是相应,相...

如何放下多年来的怨恨心和悔恨心

问: 如何放下多年来的怨恨心和悔恨心? 大安法师答:...

中国人的四大传统智慧

1、大道至简 大道理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

【推荐】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

问: 请师父开示,先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 净界...

皈依的四个误区

今天我们的内容想跟大家说一说,有关皈依的误区。那么...

被眼前的妄想误导

我们一般人很难被劝谏,活在自己的妄想很麻烦,你对一...

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

我们讲慈悲,有三种慈:众生缘慈、法缘慈和无缘慈。 众...

六道的十类众生是怎么来的呢

见与见缘,似现前境,元我觉明见所缘眚。觉见即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