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圣严法师  2010/09/3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心中无事,不受干扰

默,是不要将一切现象,当成与你有关系,所以任何现象不会干扰到你,这就是「放舍诸相」。「休息万事」与「绝学『无为』闲道人」中的无为一样;在日常生活中的待人接物,行住坐卧,都还是有的,但不是什么事都不必做了,而是心中没有什么事可以让自己牵挂的,所以默照,是承认一切都有,如果忽略现象的有,那就没有照了。

所以说禅法是心法,主要的意思是心中不会受到任何事情干扰。一般人总是思前想后,不断回忆著过去,总觉得许多机会没有好好把握,或念着曾经做过的事、发过的财、出过的锋头;这一生不是在悔恨,就是在陶醉之中度过。要不然就是忧虑担心著未来会发生什么状况,或者事情未到,就提前高兴著美梦成真。

梦,在想象之中总是太过美好了,很多人都是生活在梦里,对未来想象得太天真。譬如许多人在结婚之前,都会把婚姻想象得美满快乐;而我小时候上山出家之前,就把山上想象成仙境一样;然而,这种对于未来的憧憬,多半是有问题的。

当我闭关修行六年出关之时,高雄乡下的一个小镇,有个莲社要请我去演讲,一路上有位居士陪著我。那是个满热闹的小镇,街上许多人看到来了这么一位不认识的和尚,都会多看两眼,这位居士于是高兴的对我说:「法师,一定是老早宣传过,说有位出关的法师要来弘法。你是刚刚修行出山的人,一定有很多人晚上准备听你演讲。」我还信以为真。可是到晚上我要演讲时,只来了三、四十位听众,这个梦很快就破灭了。从那一次以后,我就了解到,凡是事情尚未发生之前,不要想象得那么的美好、那么的顺利。

二十多年前我在台湾主持禅七,那个道场很小,只能容纳二、三十位禅众。有一次禅七结束后,大家报告心得,有好几位禅众一边感恩一边哭著说,师父是他们一生之中最重要的恩人,从此要生生世世跟著师父修行,发愿生生世世不退转。我心想:「有可能吗?现在是声泪俱下的感恩,没有多久就会将我忘了,当我死的时候最多说一声:『喔,这个老和尚死啦!』」您们不信吗?真的是这样!

当年那些年轻人目前还留下来跟著我修行的,已经很少了。不过发好愿还是应该要发,即使是不能持久。

二、止于一念不是无心

但是,一些空洞的梦想,对心理是负担,对时间则是浪费。所以要「放舍诸相,休息万事」,让我们在用方法时只有「当下,当下……」,有了任何经验就是「放下,放下……」,同时不断地继续用方法。如果经验到统一心时,知道是统一心,因为正处在统一心的状态中无法放下,等境界过了之后,要告诉自己:「这个境界不是我要的!」有统一心的经验很好,但是不要去追求统一心,因为越追求越得不到,而且统一心不一定有用,最多只能入定。

因此,不论是默照禅或话头禅,并不鼓励注意或进入统一心。中国禅宗参话头时,随时随地都有话头,话头就像一把锁匙,只是个工具。有话头可用,绝对不会发生内外统一或绝对统一的状况。绝对统一已经是念念的统一──前念、后念,念念止于一念,是念的统一,这就是进入深定;身心统一及内外统一还没有到达念念统一的程度。我们不希望进入念念统一的定境,但也不要把统一心当成坏事,可是绝对不要把统一心当成追求的目的。

念念统一是定,能够有入定的经验是不坏的,当念念止于一念时,没有前后交替念头的过程,时间的感觉就不存在,坐一天和坐一秒钟是相同,这是真的进入了定境。能够有此境界固然很好,但这只是统一心,是一种修行的经验,不是无心,并未得解脱,也不是智慧。

修行的过程中有三种心理状态:1.散心。刚开始时的心是散乱的、杂乱的,从散乱心用方法,这个方法使得心能够倾向集中。2.集中心。在修行过程中,必定先经过散乱心的挣扎,然后变成集中。3.统一心。从集中心渐渐妄念越来越少,到完全没有妄念、杂念,只有方法,此时就出现统一心。统一心有三个层次或现象,那就是身心统一、内外统一、前念与后念统一。但是,我们所期待的是无心,并不是这三个统一心,这都是过程。无心,不是追求可得,一追求就是妄想心,而是要放下、放下……,「放舍诸相,休息万事」。

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两句话是《金刚经》所说,也可以说是佛法的根本原则。意思是:凡是所有一切的相,都要将它当成是虚妄的,只要不去执著它,就会产生智慧。

《六祖坛经》讲的无相,是说一切相都是虚妄相,不是真实相。现象虽然有,但那只是幻境、幻象,是因缘有而自性空,只因为因缘的凑合而有了现象;如果另外的因缘产生,现在的现象就会改变,形成另一种现象,所以称它为虚妄相。既然清楚的知道不是真实相,就不会被其困扰,而产生痛苦的烦恼心,此时智慧就出现了。「法住法位」是指当下现在的这一刻,每一法都有其特性与状况,如果有新的因缘参于进去,原有的状况就会改变;就好像化学变化,只要一个成分不同,所产生出来的便是完全不一样的结果。

记得我小时候在上海时,有位居士是个很虔诚的佛教徒,也会讲经说法,有一次他家里失火,房子被烧掉。房子被烧之后,全家人都很懊恼、痛苦,另外一位听过他讲经的居士安慰他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房子本来就是虚妄的,烧掉就烧掉了吧,不必太难过了。」房子被烧的居士说:「对,房子是虚妄的,我这个人也是虚妄的,但是虚妄的我,还是需要有虚妄的房子来住啊!」于是大家帮忙捐助了一些钱,让他们暂时有地方可住。后来有一次他发表学佛心得说:「看到别人有事是『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旦事临到自己,所有相都是真实的,房子烧掉是真的,马上就是一个现实,不知道要住在哪里。」当时我的师父就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是《金刚经》里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从佛的立场来看,所有的人与自己都是虚妄的;可是从众生的立场来看,看到别人是虚妄,但却不承认自己也是虚妄的。不过,我们要学佛,虽然自己发生问题是真实的,但是要将它当成虚妄的来观想,能够如此,痛苦与烦恼就会减少。必须要有勇气面对所发生的问题,因为你还要继续活下去。」

修行,就是要练习著用佛的角度来体验生活,因为我们还没有开悟,没有智慧,没有办法像佛一样。特别是在家居士们,有家、有孩子,也有很多的责任,房子被烧是个非常现实的大问题。而我们出家人大概好些,这个庙烧了就到另一个庙去,不过在西方社会也不是这么简单,其它的庙并不一定会随便接受。所以只有学佛,练习著了解自己,化解心中的苦恼及牵挂,能够「放舍诸相,休息万事」,渐渐就能体会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还是要很细心的照顾、运用这些虚妄相,自利利人是要从有相开始,体验无相、体会无相,然后才能实证无相。

我们修行用方法是在练心,不是在练环境;「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并不是说一切相都不存在,而是说一切相都有,但是当实证无相的时候,心不会受其影响而波动。之所以发生影响和波动,是因为考虑到自身的利益,觉得那些人、事、物、环境状况种种对自己太重要了,和自己的利害、得失有关,所以认为是真实相。修行时,首先一定要肯定自己、承认自己本身是虚妄的,进而体会到自己的身体与心也都是虚妄的,然后才不会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否则只是闭着眼睛说:「虚妄的!外面的环境统统都是虚妄的!」结果别人给你一个耳光,所有的一切就变成真实;这并不是外面的状况有什么不同,而是自己内心的转变。所以,体验、承认坚固的自我执著是虚妄的,如此,也能进一步体验到一切的环境都是虚妄的。

我有一位弟子,打坐很精进,对《般若经》、《楞严经》的内容也很熟悉。有一次他在夜间打坐,有个鬼来找他,他跟鬼说:「你不要找我,你找师父去。」第二天他还问我:「师父,昨天有没有鬼来找你?」他很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道理,既然是虚妄相,真有鬼出现时就不管它,还去找师父做什么呢?过了两天,夜里我去看他,他正在打坐,经过他面前时,他马上打了个手印,然后睁眼一看:「喔!师父是你!」。这真是有趣了,鬼在面前,叫它找师父;师父在面前,还把师父当成是鬼。

一定要肯定自己的我执以及身体是虚妄相,所见所思是幻想幻觉,才能够在面对外境时真正把它当虚妄来看。否则只是观念上的理解,当自己遇上境界时就不虚妄了。

因此,「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观念上的认知一定要有,然而仅仅有认知是不够的,如果不练习著体验「放舍诸相,休息万事」,就好像别人家的房子烧了却跟他说:「房子烧掉就烧掉,不要执著,那是虚妄的。」但是当自己的房子被烧,就痛苦不堪。如果能体验到自己的身心是虚妄相,所以自我就是虚妄相,房子被烧是因缘法,接受事实,再做善后的处理,这就是智慧而不是烦恼。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如本法师:出家修行的十点要求

出家是一件神圣庄严的伟业,是超凡入圣的转捩点,是世...

大象的故事

古时印度,有一只大象,年轻时非常强壮,打起仗来,神...

慧律法师《保持24小时念佛的秘诀》

经常有信徒告诉我,他们在念佛的时候,会产生两种现象...

七字经

天下要数忠孝贤,人间能有几个贤。 只要记得贤人语,...

圣严法师《不上进的借口》

许多人误解不执著的真义,把它当成不上进的借口,人家...

无分别地讽诵大乘经典,既破我执也破法执

问: 印祖开示如何诵经的时候说,不要想上一个字是什么...

有教养的人的十大特征

一、守时: 无论是开会、赴约,有教养的人从不迟到。...

「一门专修」与「法门无量誓愿学」是否矛盾

问: 佛针对不同根机的众生讲了八万四千法门,现在都...

【注音版】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注音版】朝时课诵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圣严法师:什么都不求

在人的一生之中,所要追求的东西太多了:没有钱的时候...

结恩不结怨

怨恨和嫉妒都和瞋恨心有关,但两者不太一样。嫉妒是觉...

圣严法师关于自杀的问答

问: 日本有年轻人透过自杀网站相约自杀,而台湾也有自...

圣严法师:尽心、尽力、尽可能学习

我常用一句话来勉励志愿者,也勉励自己:「尽心、尽力...

【佛教词典】不起法忍

(术语)又云无生法忍。不起者即无生也,断见惑而生空...

【佛教词典】十大受

指十种所受之大法,乃胜鬘夫人于佛前所发之十个誓愿。...

净业行人如何看待转经轮

问: 历史上,汉地傅大士曾造轮藏置于寺院,供众人推...

护法神对犯邪淫者狠记一笔

中国人有句话:举头三尺有神明,我们每个人头顶上都有...

慧律法师:学佛要发三种心

第一要有长远心: 以前,师父在念逢甲大学的时候,有...

【推荐】一起看看念佛人到底有多尊贵

1、念佛人是人中芬陀利花 《观无量寿经》云:若念佛者...

念观世音菩萨三年多瘫子康复

明朝崇祯年间,安徽有个乞丐,因为下肢瘫痪,就双手代...

了幻法师:如何面对婚姻的不如意

问: 我学佛之前婚姻并不如意;现有心与丈夫和好,但...

如何在生活中改变自己的错误言行

问: 在生活环境中改不了自己的错误言行,怎么办? 大...

念阿弥陀佛求生到极乐世界的法门,真的是太简便了

烦恼浊有五种: 第一种是贪。有了贪心,这也想要,那也...

让青少年超越烦恼

青少年朋友们,经常听到你们呐喊着:一大堆的烦心事,...

如何知道是真心还是妄想

烦恼它是有根本的。什么是根本呢?《楞严经》讲生灭心...

星云大师《对「业」的认识》

一般人在生活中遇到不如意、不幸的遭遇时,往往会说:...

净土法门的真实大利

到底这部《阿弥陀经》讲的利,利在什么地方啊?我们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