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透过声音使心灵稳定下来

圣严法师  2013/10/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观世音菩萨由于修习《楞严经》的“耳根圆通法门”,证入诸佛智慧、妙觉本体。我们又该如何修习、契入这个法门呢?

“耳根圆通”是个高深的修行法门,在进入这个层次之前,首先,我们应学习作基础的耳根训练,使我们能于修行的时候,透过声音,使心灵安静、稳定下来。

一、基础的耳根训练

初步的,该听什么声音呢?

鸟的声音罢。清晨醒来,于森林、公园中,一面呼吸新鲜空气,一面聆听各种鸟类鸣唱婉啭,心神便能感到愉快、安悦,宛如身与心都沐浴了、都涤净了、都透亮了一般。那么,烦躁的心便能沉淀、平静下来。这样的鸟音,如果在都会中,无法透过自然获得,也可以使用现成灌制的CD或录音带。

但是,鸟音由于总是吱吱喳喳、鸣啭起伏个不停,仅能带来安静、开朗、明亮的感觉,却不能入定。

那么,便听雨声吧!不是狂风暴雨,也不是倾盆大雨,而是带著一点点风,丝丝微微,彷佛打在芭蕉叶、树叶上的声音,沙沙沙沙,静静凝凝,很规律、持续、统合的节奏,自然较之于色色的鸟鸣声,更容易静定下来。

然而,倘若风雨夹杂,一阵一阵,时强时弱,时快时慢,时大时小,由于声音变化急速,初学者即可能追随著它倏起倏跌,使心变得浮动。

于是,即听水罢!寻找一条河流--不是大河,而是小河或小溪。坐在河畔,或坐于跨越在小溪的桥上,闭上眼睛,以耳朵聆听。水的声音,哗哗哗哗,川流摇摆,永远持续同样的节奏与旋律。你坐一天,一天的声音完全相同;一夜,也是一样,持续川流。这能带著你忘掉自己,也忘掉环境,甚至于忘掉水的声音,心便会渐渐融入水音中,进入统一的状态,内外静寂,可能因此入定。

明朝末年的憨山大师,一日无意中坐在桥墩上,聆听水声,他坐着,便这样,忘去时间,忘去周遭,忘去一切身心世界,一坐好几个时辰。出定醒来,心想:奇怪,恍如刚刚才坐下来,怎么便过了那么悠长的时间?

不妨学学憨山大师,也听听水。但是,必须注意安全。坐在桥上,太专致了,一不小心,便可能翻落水中,造成危险,而在入定之后,万一天候改变,造成倏来的风雨,由于缺乏照顾,也将显得危险-除非你是在一座面向河流的屋宇内。

这是初步透过声音使得心灵获得安静的简易方法。每一个人皆可凭著自身独特的经验,发觉、开展适合自我的形式。

前三者的耳根训练,是静态的,可以依自己选择环境;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在无法选择的嘈杂情境中,又如何利用声音抵达心灵的平静呢?

二、将耳朵变成吸音板

其实,于心烦意乱或愁恼悲苦的时刻,无论我们是躺著、坐着或站著,就是将眼睛闭上休息,仅仅用耳朵来“享受”。我们的环境与情境中,一向充斥著各式各样、层出不穷、琳琅满目的声音,此时,不要用耳朵刻意听什么,所谓“享受”,就是让它自然而然送过来,有什么声音就是什么声音。送过来便接受它,并不主动地寻找声音,只是被动的,如同一只吸音板一般-声音到了板上,音就不见了,并不积淀、储存于板上,也没有反弹的作用。倘使有反弹的作用,那便不名为吸音板,而是“回音板”了。

练习将我们的耳朵变成一只吸音板,便这么听著、听著……大的声音不要抗拒,小的声音也不用拚命去追。只是这样听著,听到多少算多少。最重要的,不要给它任何“定名”,比如说这是女孩的叫声,男孩以粗话骂人,狗在这边吠,猫在那边吵……也可能鸟啊、鸡啊、牛啊,乃至于汽车声、喇叭声、电视、收音机、摩托车、冷气机等各种各类的声音都一齐充斥涌动,但是,不要给与任何名字,也不要分辨它。维持自己仅是一只“吸音板”的角色,不寻找、追随声音,也不得与声音作回应。

吸音板自身是安静、没有声音的。声音到了这里,自然不见了。为什么不见了?因为我不产生第二个念头,在想:“那是什么声音?该用什么方式回应?”人家用粗话骂你,不要回应,因为我是个吸音板;人家以甜言蜜语阿谀你,也无庸反应,因为,我是个吸音板!

只是了了分明,知道这是甜言蜜语,这是粗言恶语,这是欺骗的谎话……晓得这个声音是什么,却在心里不给它回应,那么,便是一个真正会用功、会修行的人!

如此,外境种种喧嚣、嘈杂,种种有毒素、不卫生的声音皆不能污染、刺激、挑逗、诱惑你。随时随刻,你将是非常自在的,因之,我称之为“享受”。

人们总是希望能享受优雅、优美的声音,那令他们感到快乐。而我要说,练习这个法门的要点,只是以耳朵倾听,心中不升起任何情绪,无论是痛苦、忧愁或兴奋、激动,甚至连快乐都不要有。不反应,其实即是一种很宁静的愉悦。

那么,记住罢!成为一只吸音板,于众声喧哗的现实中,你将是一个善于安顿、自在,而没有压力的人。

以上是初步修行音声法门,可以入浅定,可以避烦恼,但尚不能开智慧,不能得圆通。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一一诸色,但唯心故

问:若即心是佛者,则一切含生,皆有此心,尽得成佛。...

修学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法门

诸位都知道观音菩萨的手中执有净瓶与杨枝,净瓶与杨枝...

修行会遇到的八种逆境

第一种不利于修行的逆境是五毒炽盛。 在此种情况下,...

烦恼这么重应该怎么修

天台宗把菩萨道的修行分成二个次第:第一个叫做缘修(...

不住于过去、未来、现在

(一)普通人的心理活动-住于过去和未来 一般人总是常...

本焕长老:修行,功夫,开悟

佛法是平等的,不论你年纪大小,动步早就早回家。当年...

在家修行之要

在家居士,五欲浓厚,烦恼根深。日逐现行,交错于前。...

原来是自己的窗户脏了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大宝积经

大宝积经卷第一 大宝积经卷第二 大宝积经卷第三 大宝...

浴佛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城鹫峯山顶,与大苾刍众千...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尔时,无尽意菩萨即从座起,偏袒(tǎn)右肩,合掌向佛...

圣严法师《谢谢癌菩萨》

病苦是帮助道心增长的逆增上缘,重病更可能是悟道的因...

该如何建立新的亲子关系和观念

问: 在这个变化的时代里,我们可否用佛教的义理和智...

圣严法师《大与小》

有一次,我和一位居士同乘一辆车,遇到红灯,车停下来...

圣严法师:怎样读书

做学问,虽然可为自己,但其并不是专为了自己;一般人...

【佛教词典】追善

又作追荐、追修、追福、追善供养。为消除亡者之苦,祈...

【佛教词典】四双八辈

即四向四果。声闻依其修行之浅深而分四阶之果位及其向...

灵岩山寺性寂法师生平和往生纪实

灵岩山寺性寂法师生平和往生纪实 二十多年前在苏州灵岩...

寒门佛子成就六祖慧能祖师路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空观是空掉妄想,不是空掉外境

空观智慧的修行就是你的心经常去想一件事情,就是你本...

平淡对人心清净的重要

一个人从小到大常常有很多欲望,为了实现这些欲望,他...

文殊菩萨点化印度高僧取回珍贵佛经

在五台山佛教发展史上,佛陀波利是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

受完三皈依后,所获功德不可思议

我们受完三皈依后,虽身同世俗,但心是菩萨,所获功德...

业因为何会增长广大

问: 业因为何会增长广大? 大安法师答: 业因就是你...

爱欲于人犹如执炬,必有烧手之患

我们今天继续来讲四十二章经的第二十五章:欲火烧身,...

文殊菩萨十大愿

一、若有一切众生,所生三界,或我作他作,随缘受化。...

对心脏有益的九种食物

其实,在你家的厨房里,就有很多有益心脏的好食物。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一条发家的规律

杨荣,福建建宁人(现在福建建瓯),官职为少师。少师...

临终是否要助念才能往生

问: 临终是否一定需要助念才能往生? 大安法师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