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花开花谢,不执著》

圣严法师  2010/10/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世间的万事万物,不论是山川大地、环境中的任何事物与现象、我们的身体、思想、心理反应、……等,都是在不断的变动之中,没有一样是永恒不变的,甚至包括所谓的原则、真理,也会随着时空的不同,而阶段性的有差异。到了该改变的那一刻,应该要放下的就要放下,不需执着。

但是要做到不执着谈何容易,该如何去除执着呢?不妨试着从理性的分析,和对自己身心的体验,来练习去除执着。

所谓理性的分析,就是用‘因缘’的观念,来理解事物的真相。因缘是指一切的现象,不论生理的、心理的或自然社会的现象,都是时间和空间之下所产生的种种关系,是由许许多多因缘条件和合而生的,无法单独发生,也不会突然出现,更不会永远不变地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缘条件改变,牵一发而动全身,原本你以为绝对不会变的事物,就会有了变化。

另外一种则是用体验的方式。我们体验自己生命的过程,会发现人的生命 从小一直到老,到死为止,都在不停地变化,自己的身体、生理在变,观念也在变。

例如一个人,本来是小男孩、小女孩,然后是少男少女,然后变成中年男子妇女,最后变成老先生、老妇人,不断、不断地在变,如果要执着,究竟要执着哪一个呢?究竟是十六岁的是我呢?还是八十岁的才是我?其实都不是,因为十六岁的时候已经过去,八十岁的现在也会过去,所以根本不需要执着。

从身体的变化可以更进一步来体验心理和观念的改变。从小开始,我们就不断在受教育,也不断受到环境、父母、老师以及时代变迁的影响,几乎没有一个观念是属于自己的,都是外来讯息的累积,然后才成为自己的想法。

而这些想法也是会变的,例如当你和别人谈话,对方提出一个你前所未闻的新观念,你听了以后,脑中的想法可能因此转变,不要说昨天的看法和今天的看法不同,可能这一刻的你和前一刻的你就不一样了。

不论从理论上来分析,还是从对自己的体验,都可以证明,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我,甚至没有一个‘我’存在,那又有什么好执着的呢?

不过虽然因缘在变化,但是当下还是有暂时的现象存在。就像一朵花,你今天看它可能好漂亮、好可爱,可是过了几天,它就会凋谢,不漂亮、不可爱了,可能要换另外一朵花。既然知道事实如此,就不需要对这朵花太执着。因为花开、花谢,是自然现象,不需要太多的执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用心力改变自己的生命

《大乘起信论》说我们今天所对治的是无明、是妄想,而...

「我见」是怎么产生的

这个见就是我们凡夫种种的知见,当然以我见为根本。这...

用情执的心攀缘阿弥陀佛对吗

问: 顶礼法师!轮回中的众生,都有一颗多情的心。我们...

【推荐】如何对治贪财与贪色

无贪的境界,简单来讲就是一种清净心,内心没有贪烦恼...

佛法的修行,要有这九种心

一、信心,要信三宝、信因果,信法的不可思议。 二、因...

星云大师《要利用零碎的时间》

我十二岁出家之后,就进入佛学院念书。我的同学都是高...

怎么改变我们既有的思想

我们怎么改变我们既有的思想? 第一个,我们 先修空观...

千经万论偏重指归极乐世界的原由

【原文】 然十方诸佛,净土无量,经论偏指归极乐者,略...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做事前先做好遭受挫折的心理准备

做事的时候,一定会有阻挠或遭遇困难和挫折。因为每个...

圣严法师:见人低一级

所谓的「大丈夫」要能屈能伸、舒卷自如,一般人往往是...

在工作中「默默努力」未必很好

有些佛教徒问我说,把佛法用在工作场合中,是不是就要...

圣严法师:不知不觉布施了一千万

我有一位弟子,在二十年前家中尚不富有时,便偷偷在心...

【佛教词典】安哥艺术

安哥,又称吴哥。位于高棉北部暹粒市(Siemreap)北五...

【佛教词典】行时有五种业

【行时有五种业】 p0609   瑜伽二十四卷十九页云:云...

持戒的功德

佛陀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国中的须达长者有七个儿...

本焕老和尚:多修多得

为什么我今天要来这里?因为庙里的执事多少有些变化,...

学佛后是不是一定得受五戒

问: 学佛以后是不是一定得受五戒? 成刚法师答: 我...

面对难看的脸难听的话

每个人的心地都有无尽的光明,只是这分光明常被遮蔽。...

懈之一字,为世间最恶毒之物

懈者,倦之渊薮也。世之万事,若沾住一懈字,作事者纵...

因爱则生忧,因爱便有畏

一、《圆觉经》: 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

当初的三钱,辗转增盛到三千金

这个五戒的问题,有两个重点:一个是增长罪业,第二个...

杀生业报因果实录

序 「因果报应」是中国社会里所熟悉的观念,每遇善人...

空观是空掉妄想,不是空掉外境

空观智慧的修行就是你的心经常去想一件事情,就是你本...

想持斋,但美味佳肴总忍不住要吃,怎么办

问: 我很想持斋,但面前摆着美味佳肴,总忍不住要吃...

你不快乐是因为活得不坦荡

戒律当中,每一条戒都有其制戒的缘起。例如淫戒的制定...

印光大师法语的人生哲理

印光大师是现代著名高僧,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大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