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对治贪财与贪色

净界法师  2024/07/1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对治贪财与贪色

“无贪”的境界,简单来讲就是一种清净心,内心没有贪烦恼的活动,这样的境界是针对“三有”,就是“三界”的正报,男众、女众;或是三有的资具,一切的依报如山河大地、房子、财物、动产、不动产,都是属于三有的资具。那么面对这样的境界,内心是什么状态呢?‘无所染着’,没有染着,这个就是“无贪”,没有染着的体性。

这样有什么作用呢?‘别则对治贪着,通则能作众善,以为业用。’它能对治贪着心,当你内心清净了,再做善法就容易了,不论是去布施,或是持戒等等,很容易去做,这是它的作用。

这个“无贪”心所,是普遍于三界的一切正报、依报环境,不过这当中有轻重的差别。在道宣律祖的《净心戒观法》说:我们出家人有两关很难过关,一个是“财关”、一个是“色关”。这财色两关,年轻的出家人,血气方刚,多数是贪色;年纪大的人,内心对自己没有安全感,多数贪财,为什么?因为他觉得财富能给他安全感。事实上这两个思想都是颠倒的、不正确的,都是要对治的。

“无贪”的对治,先从“贪色”来说,我们之所以会贪着女色,就是贪烦恼会活动,它是依止“净”的颠倒。好比说:诶,我见到这个女众就起欢喜心,怎么回事呢?因为我们心中有一种颠倒想,认为女众很清净,外相清净、内相也清净,但事实上不是这样。

我们看《智度论》上说:“种种不净物,充满于身内,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粪。”

龙树菩萨有大智慧,他告诉我们事实真相:从内相来说,‘种种不净物,充满于身内’,是说我们看到欢喜的女众,你把她这层皮剥掉,看她的内在啊,有种种不净物:脓血屎尿,大小便利,充满于身内,而且不是很少,是很多很多。你说内相不净,那外表看起来总好看吧,不是,‘常流出不止,如漏囊盛粪。’这些不净物不是只留在身体里面,它有九个孔:两个眼睛、两个鼻孔、两个耳朵、一个嘴巴、大便处、小便处,经常没有停止的流出不净物来。

讲出一个譬喻:‘如漏囊盛粪’,就像一个皮囊装满了大便,破了九个洞,今天流出、明天也流出不净物。如果我们依止这样的正法去思惟这件事情,就会知道:原来色身是这样子的啊,我过去的思想是颠倒的,不净为净。这就是我们常讲的“佛者,觉也”,就是觉悟了,这时候“贪”烦恼就停下来,“无贪”的心所就现前了,面对于色的“无贪”的心所就现前了。

至于对于财富的对治,就需要修“无常观”。为什么我们会贪着财富呢?因为我们觉得财富能带来安乐、各式各样的保障。但是在《广论》宗大师讲一个偈颂,说:诸未施财无常灭,由施反成有财库。饶利有情所惠施,诸财无坚亦有实。“诸未施财无常灭”,如果我们把这些钱财,放在身边不肯布施,总有一天会死亡会被无常破坏,也会失去它;你对它没有所有权了,无常把它破坏掉,你一块钱也带不走。

假设我们趁这口气还在的时候,把这些钱财布施出去,那就不一样了;“由施反成有财库”,由于布施的善业,在我们的第八识当中,积集了一种财富的资粮;“饶利有情所惠施”,我们饶利有情所作的这些布施,使令“诸财无坚亦有实”,虽然钱财是属于无常、不坚固的,但是你能够把这些不坚固的钱财布施出去,反而能够使令你得到真实的功德。

在《智度论》里,讲一个小故事说:有一栋房子起火,火烧得非常厉害,一个愚痴的人,就拿水去救火,结果救了半天,房子全被烧掉,里面的财富也被烧掉了。而隔壁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他看这个火不能救了,火太大了。怎么办呢?跑到房子里面,把珍贵的财宝全拿出来,虽然房子烧掉了,没关系,他拿这些财宝在其他空旷的地方,又盖了一间新房子。意思是说:“房子起火”表示生命是无常的,无常大火会烧尽我们的寿命,一天一天的“是日已过,命亦随减”,色身是不能够常住的。但是你把这些珍宝拿去布施,哦,你能够创造一种善业,下辈子又盖一个新房子,又得到一个可乐果报。

“诸未施财无常灭,由施反成有财库”。如果你能经常去思惟这个道理,就会明白︰原来财富对我没有任何帮助,反而是“善业”才能够帮助我。所以说:我们生命不要去留财富,应该多留一些善的业力,因为财富你带不走,但是布施所累积的善业是可以带的走,能够跟着你的生命到下辈子,又创造一个可乐果报。你把钱财抓住,死亡以后,丧失了所有权什么都没有了。透过这样的无常观,一个有智慧的人,应该把钱财布施出去。这是以无常观,来对治我们对财富的执着,这是一个无贪的心所。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世俗的欲乐

佛陀的僧团中,有一群刚出家的年轻比丘,他们原本是侨...

星云大师《成人之美》

《了凡四训》中提到:人在日常生活里,要随缘尽力实践...

婆罗门向佛索债的因缘

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一日,带领比丘们进城化...

「淫心不除,尘不可出」与「带业往生」矛盾吗

问: 《楞严经》云:淫心不除,尘不可出。又听师父说...

出入息的修法和注意事项

佛门中关于修止的方法有很多,而观呼吸就是其中的一种...

佛教对自慰的看法是什么

问: 佛教对自慰的看法是什么? 智渡法师答: 现代科...

居士如何处理好修行与爱欲行的关系

问: 爱不重不生娑婆。作为有家庭的在家居士,是不是应...

汉传显宗有没有系统的修行次第

问: 现在的藏传佛教很兴盛,修行很有次第。汉传显宗...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注音版】佛说梵网经

佛说梵网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生活安逸发不起厌离心,念佛不恳切,该怎么办

问: 弟子按照印光大师说的耳听心念的方法来念佛,但是...

肉食素食可以影响性格

实验证明,含钙量多的食物,可以缓和人的神经过敏,使...

心上努力,境上随缘

心上努力,境上随缘。在心地上面下功夫,在境界里面不...

心灵蒙尘了该如何清扫

我们知道,衣物脏了,可以用水清洗。心灵蒙尘了该如何...

【佛教词典】六耳不同谋

指三人无法保全秘密。其义转为禅家教导弟子之警语,意...

【佛教词典】随缘不变

随顺因缘而有生灭变化,谓之随缘;永远不变而存续,谓...

生重前行,死归净土

前面谈到的全是我们自身的事,你不要像看热闹一样,以...

用欢喜心降伏你的自卑与嫉妒

当别人有成就的时候,我们往往不能正确对待。看到别人...

失败的成功者

我偶然听说过一个小名为史帕基的男孩的故事。上学对于...

中道实相是佛所要说的真实义

佛陀真正想告诉我们的是什么,那就是正直舍方便,但说...

在家佛教徒必读经典

人们往往用浩如烟海或汗牛充栋等词汇来形容佛经数量之...

星云大师《论鬼的形象》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今天是本次佛学讲座的最后...

何谓「檀越」

人们游览寺院时,常会在一些石碑的碑文上,看到檀越二...

饮食知止足,常乐在空闲

我们生活在欲界,自然饮食的欲望也就炽盛。财食往往是...

佛弟子是否应该求财?

来寺院烧香的人很多,由于发心不一样、目的不一样,学...

十恶

佛教有命浊的说法。人类共同的恶业增长、炽盛,会引起...

佛陀度化五百梵志

(上) 古印度时,世尊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住在王舍...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蒙光触身获益愿

第三十三 蒙光触身获益愿: 设我得佛,十方无量不可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