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怨憎会」与「爱别离」

圣严法师  2015/01/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怨憎会」与「爱别离」

现代社会的人际网络愈来愈复杂,关系也愈来愈疏离淡泊,于是很多人都想远离尘嚣过隐居生活。但在这个世界上,想要单独生存并不太可能,因为我们一出生至少就与父母、家庭和家族产生了关系,长大以后在社会上求生存,同样也离不开人群。而人与人之间,彼此互相需要,也互相提供服务。所以,在我们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之中,总是和别人在一起,无法完全脱离社会关系而离群索居。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叫做「人间」,释迦牟尼佛就是体会了人间的各种痛苦、烦恼,才悟道成佛。事实上,佛法所说的「八苦」中的「怨憎会」与「爱别离」,就是两种来自人际关系的痛苦,这也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

「怨憎会」,是指互相憎恨的人老是冤家路窄,常常见面。例如搬了新家之后,却发现隔壁邻居正好就是你昔日的冤家;或是出差开会的时候,心中才在想着,在这里应该不会遇到多年不见的冤家,没想到在会场里,第一个接待你的人就是他。

这是很奇妙的事,通常我们总是希望避免遇到讨厌的人,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不是如此。其实,人与人之间就因为有缘,才会变成冤家。在还没有把彼此的恩怨化解以前,就会常常遇在一起,彼此互相折磨。因此,在面对怨憎会之苦时,我们应该要主动向对方道歉、认错,并且好好地与他沟通。唯有面对误会,才能真的化解。

至于「爱别离」,就是指彼此相亲相爱的人,却相隔千里而不能相聚,甚至天人永隔。每个人都有亲人以及所爱的人,当情感互相依恃的双方分离时,都会让人感到相当不习惯和痛苦。特别是当其中一人先过世时,另一个人就像是失去伴侣的孤雁一样,那种情况是非常凄惨、悲哀、痛苦的。

然而,这种凄惨悲哀究竟是谁造成的呢?曾经有一位太太因为先生过世而痛哭流涕,我问她:「妳哭得这样伤心,究竟是为了谁呢?」她回答:「当然是为了我先生!他抛下我就走了,剩下我一个人孤伶伶的在世界上,实在太残忍了。」自己的先生都已经死了,还说他残忍,可见她并不是真的为了往生者而哭,而是为了自己失去丈夫而伤心,这就是以自我为出发点而产生的痛苦和哀伤。

所以,当我们面对亲人的死亡,首先要问一问自己,感到悲伤的原因,究竟是不是自私心在作祟?如果真的是为对方设想,就该明白人死不能复生,哭泣不但帮不上忙,倘若亡者有灵,反而徒惹对方伤心。我们真正应该做的是,多为他念佛回向,并且诚心祈愿他能够往生西方。

另外,如果亲人是为了读书、求职或发展前途而远离家门,那就更不应该感到悲伤,而是应该采取鼓励的态度来支持他。

无论是「怨憎会」或「爱别离」,都不要因为自私的想法而让自己受更多的苦。唯有承受得住与亲爱的人分离、勇于面对做人的难处,放下层层的自我执着,才能使我们在人生及修行的道路上走得更洒脱自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修行最大的忌讳就是乱动

当我们在修学首楞严王三昧的时候,它对我们身心世界最...

不再为世间所囚缚

唐朝的曹山本寂禅师,是福建泉州莆田人,从小学习儒学...

巢窟不可爱,终将败坏

佛陀时代,有一位比丘于清晨前往河边洗浴,后至岸边歇...

圣严法师:感同身受,就能放下执着

凡人都有七情六欲,当我们刚陷入七情六欲的泥淖里时,...

法执——但去其执,不去其法

那有人就问了:四谛法是苦集灭道,有四种相状,而我们...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诸同学!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两句经,是金刚经中最...

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抱怨

抱怨已然成了一些人聊天的主要内容,恶劣的天气、越来...

对自己没自信该怎么办

貌似现在的人都有点信心爆棚,很少有人觉得不自信! 害...

【注音版】佛前上供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禅秘要法经

禅秘要法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肇论

肇论序 小招提寺沙门 慧达 作 慧达率愚,通序长安释...

圣严法师《从火坑里跑出来》

有人在禅七中不断地哭泣而无法打坐,他说:我不能打坐...

结恩不结怨

怨恨和嫉妒都和瞋恨心有关,但两者不太一样。嫉妒是觉...

圣严法师《地藏菩萨的本誓愿力》

此善男子发心已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已...

消灾和延生的原理是什么

消灾延生的原理,在于忏悔及发愿。应该接受的果报,必...

【佛教词典】五大明王

(明王)新译仁王经奉持品说,佛于未来世受持三宝之处...

【佛教词典】风颠

清初僧。陕西人,俗姓李。生卒年不详。十四岁娶妻。十...

我不教他,谁来教他

盘圭禅师是一位广受尊崇的禅宗大师,每逢他主持禅七之...

念佛这件事,所求都能如愿

原文: 念佛一事,所求皆得。为现在椿萱求福寿,为过去...

思惟略要法--不净观

贪欲、嗔恚、愚痴是众生之大病。爱身着欲则生嗔恚,颠...

气质的培养

一:沉稳: (1)不要随便显露你的情绪。 (2)不要逢...

今世行净,后世无秽

过去,释迦牟尼佛在波罗奈国仙人鹿野苑,刚度化了五比...

净土所有依报正报,皆是本觉妙明

群典者,引诸经论以证明,言非臆见也。详如义理部类二...

学佛是为了修心

进佛门是为了修行,不是旅游,例如,以前有人办禅定营...

如何才能渡过欲爱之河呢

欲爱乃生死之河流,如何才能断除这欲爱之河流到寂静的...

与师父相处时的礼仪

不少人在初学佛时,常会不知如何与法师相处,担心自己...

这样去做,能得一切天人拥护

【复白佛言。世尊。未来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所...

三季人的故事

曾经以为每一件事件都需要说得清清楚楚,这样才能称得...

用恭敬心待人,为何反而觉得我好欺负

问: 为什么我用恭敬心对待一些人,他们反而觉得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