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顿悟与渐悟

圣严法师  2011/01/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顿渐的问题,许多人都要误解,总以为顿教的法门与渐教的法门,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修行法,许多贪图便宜的人,也都偏爱顿教而妄斥渐教。大家都知道,禅宗是主张顿悟的,是主张不立文字直指心源的,是主张前念迷是众生,后念悟即是佛的。除了禅宗之外,没有一个宗派,能像如此直截了当而开门见山的了,所以禅宗的许多人,往往要批评学渐教的人,是知解宗徒。

其实,顿渐两种法门,乃是一体的两面:顿是由渐而顿,渐是因顿而渐;没有渐,决没有顿,有了顿,必先有渐;渐是顿的成因,顿是渐的结果。

这个问题,我在1958年,就已有了这样的见解:“所谓顿悟,乃是最后一念的点破,或最后一缘的成熟,……就如一个孵了二十来天的鸡蛋,如因小鸡无力挣开蛋壳,经母鸡轻轻用嘴一啄,小鸡便会脱然而生,并且生气盎然,但这母鸡的一啄,也是最后一缘的助成。同样的,我们学佛,因为往昔生中的根机深厚,所以生到现世,只要偶受一个禅门所说的机锋,便可一念点破,而顿超悟入凡上的圣域。那么所谓顿悟,也没有什么神秘可言了。”

因此,若从佛的果位上看众生,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有成佛的可能,所以佛视众生等同于佛,这是顿教;若从众生位上看佛,众生虽可成佛,众生成佛必须经五十二个阶位的长期修行,才能到达佛位,这就是渐教。到了渐修的圆满,佛的果位,亦必顿然显现──菩提树下成等正觉。

反过来说,顿也是渐的开始,渐乃是顿的实践,顿是渐的启发,渐是顿的延续。

因为,中国禅宗所称的顿悟,是指顿时悟到佛的知见──法华经把佛的知见的证得,分成两面的四阶,称为“开、示、悟、入”,开与示的工作,是由佛陀担任的、对众生做的,将众生本有的佛性之库藏打开来,指示给众生,称为开示;悟与入是由众生自己做的,众生明白了自性本来可以成佛,这就是悟,悟后如法修持,才能进入佛的知见之门。若以阶位衡量,悟佛知见,是在未登初地的凡位菩萨,入佛知见,是在登了初地以上的圣位菩萨,因为,唯有初地以上,才能一分一分地断无明,一分一分地证觉性。初地以前,都是准备工夫。

可见,顿悟是悟的理体法性或佛性,顿悟并不就等于成佛;渐修是修的事相功德,唯有积于渐修,才能真的成佛──理以顿悟,事以渐修──这是顿渐问题的又一答案。禅宗的顿,就是这样的一个范型。

不过,这是站在教义解释的立场而说,若照中国禅宗的本身来说,又并不如此,因为中国禅宗所说的顿悟,乃是不落阶位的,顿悟就是顿悟,与渐修几乎没有关系,而以为顿悟之际,当下便是本来如此的真如实性。但这终究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得到的。

禅宗以为在参究用功到了得力之时,虽不能即刻进入初地菩萨的圣位,但在顿悟的当时,能使第六第七识的功用暂时停伏,不落昏沉、散乱、无记的状态,唯是明明了了的现量(本来如此的)心现起,好像在乌云覆盖之下,突然烟消云散一见万里无云的景色,虽仅极短时间的实证(真如实性的)经验,刹那之后,又被无明烦恼的乌云把那景色遮了起来,但他确已见过一下本来如此的真如实性了,比起从未见过的人来,当然是大大的不同。这就是禅宗所讲的顿悟,唯其悟后仍得用功再修,因其虽已印到了佛心,福慧资粮──成佛的资本,尚未具足哩!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靠自力修行的道路,真是险象环生

多诸障难者,行人于禅观中,击发阴魔,如《楞严》开五...

明海法师忆净慧长老:活在当下

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师父(净慧老和尚)的情...

不后悔过去,不担心未来

人们通常认为在水上或稀薄的空气里行走是个奇迹。但我...

反观深究心佛一如

静坐时,当反观深究,佛即我心,是心是佛,不假外求。...

怎样处理好学佛和学习生活的关系

问: 我有个同学,他是学生。在考试之前忽然生起了出家...

汝能返照,密在汝边

那时六祖惠能还是以白衣的身份,在五祖弘忍大师的座下...

看星星开悟的禅师

那天和几位法师聊天,有人说道,除了世尊就没有谁看星...

光大禅宗的六祖慧能大师

六祖惠能,俗姓卢,祖籍范阳(今河北涿州),父亲名行...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注音版】普贤菩萨行愿赞

普贤菩萨行愿赞...

办公室的两舌与中伤

虽然每个人都知道,妄言、绮语、恶口、两舌,对人对己...

圣严法师《如何认清自己》

问:想请教一个说来简单,却很难做到的问题,那就要如...

圣严法师:见人低一级

所谓的「大丈夫」要能屈能伸、舒卷自如,一般人往往是...

克服忧虑和疑虑的最好方法

我常常告诉我的弟子和学生们要有现在观,观我们现在所...

【佛教词典】随烦恼中互不相应者

【随烦恼中互不相应者】 p1373 瑜伽五十八卷八页云:复...

【佛教词典】李遵勖

(?~1038)宋代人。祖崇炬,父继昌。字公武。举进士...

百八首诗胜楚歌,闻者厌离娑婆

净土宗十一祖省庵大师(1686~1734年),活动于清朝的...

既需面对时,就勇敢承担吧

修行者问布袋和尚,什么是佛法的大意?和尚放下布袋,...

为何玄奘法师临终亦有病苦

汝母何以病不见愈,盖以宿业所致,殆转重报、后报为现...

放生与救济贫苦患难者哪个重要

原文: 鳏寡孤独,贫穷患难,所在皆有,何不周济。而乃...

善导大师念佛偈

渐渐鸡皮鹤发,精神未免枯竭; 可怜老眼昏花,恰似浮云...

宽容是做人的美德

宽容是做人的一种美德,一个宽容的人善于补人之过,容...

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脱死出离三界

世间人为了传宗接代,夫妇之道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以佛...

自利利他是圆满成功的人生

安住正念修自我,明续初心利群生 安住正念修自我,说的...

以功德酥酪去换颠倒臭秽之水

。但由于先前所食用的庵摩勒果效力已过,老妇人所喝到...

净土宗要求你少造罪业

我们今生造了很多的业,到底什么业会被激发出来,临命...

黄豆的8种保健养生功效

黄豆享有豆中之王植物肉的美称,每天吃点黄豆、豆制品...

母亲的存折让他改过自新

不到20岁的儿子,远在东京闯荡,苦苦营生。几乎每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