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脱死出离三界

妙莲老和尚  2016/01/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脱死出离三界

世间人为了传宗接代,夫妇之道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以佛法来讲,无边的大苦都是因为有夫妇之事,才有这个苦。所以,真佛法不但讲夫妇之邪淫不可有,连夫妇之正淫也要断,这就是出家人不结婚的道理。其实情欲是生死之根,所以佛陀对断淫这个法说得最透彻。诸位是受五戒,才初发心学佛嘛!所以讲到淫戒,只告诉诸位不要邪淫,正淫就好了;但是学佛法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就是了生死。无边的大苦都是因为有生,有生必有死,我们要如何解脱呢?这就要受戒、持戒。现在大家来受戒,就是为了要求解脱。要解脱就须断淫欲,断淫欲梵行才能修成;染净二行必不能同时生存。有了染行就坏了净行,必要有清净梵行方能了生死啊!

受戒,受什么戒才真正能一生就解脱呢?这就是佛陀所教我们的真实之法──要离情爱、奉持沙门戒法。要知道,生死从哪里来?六道众生都在生死轮回之中,不知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一般人只知是从妈妈的肚子来。不错!是从妈妈的肚子来,但为什么人会到妈妈肚子呢?因为有情欲,颠倒想。一有了颠倒想,霎时昏蒙就迳直投胎了。

什么是颠倒想呢?颠倒想就是欲念。人就是从动淫念而来,也就是中阴身来投胎时有此欲念。因为有情有爱,有情才有爱嘛!爱就是苦的根源,一切的苦皆从爱欲而来。有爱就造“生”因,有生必有“死”,生而不死不可能。生死是个大苦趣啊!你想断绝苦,就要斩情绝爱,千万不可有颠倒想。

要想了生死,不受凡夫之苦就不要生,不生才不灭,不生不灭才是本性真如清净之法。那决定要断淫欲,断淫欲才是出世之道。你能离欲,连你没有欲念、不贪爱,就不会受胎的。出家人为什么不结婚?就是要修梵行。为什么要修梵行?就是为了离这生死根缘。贪欲是根,淫行是缘;贪欲之因得遇淫行之缘,因缘相会就有生死;贪欲之因得不到淫行之缘,因缘不合,怎么会有生死呢?你怕生死苦吗?那你就不要有邪因邪缘啊!

因此,五戒守得好,夫妇之外没有其他不道德的行为,培养这清净之因,就有善根进一步受八关斋戒;八关斋戒第三条是不淫,不但不邪淫,连夫妇的正淫也断。这就像维摩诘居士:“虽为白衣,奉持沙门戒法;示有妻子,常修梵行。”梵行是印度话,“梵”是清净的意义;虽是夫妇不行夫妇事,同出家人一样,在污泥而不染,这就是不淫。断邪淫不堕三恶道,断正淫才能够了生死。这才是佛法真正之道,明白了吗?

梵行的功行怎样呢?也是有生!什么生?莲花化生,莲花化生都是清净之体啊!不要以为:“如果大家都出家,没有了夫妇,世间人不是绝种了吗?”哪是这种下劣的观念?不结婚,世间人的苦恼就尽了;修梵行,将来这一切世间人就莲花化生,这里就是佛国,最极清净的嘛!不要把因果弄颠倒了。

照佛法来讲,不结婚,保持童贞的男女,就算没有闻佛法,将来还是升天──升色界的梵天。梵天没有男女之欲,有男女之欲还是在欲界天。梵天的众生都是清净之体,没有夫妇之欲;当然三界都是不究竟的,所谓“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我们修行一定要出离三界,如果守五戒不邪淫,只可保持不失人身,一定要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脱死,出离三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妙莲老和尚文章列表

神奇的诵经声

在一座山上有一茅舍,住着一个比丘僧。比丘对佛法真可...

末法时期还能发轮回度众生的愿吗

净土祖师讲愿立则道业可成发愿为先。那我们该发什么样...

六道轮回,全部是妄念

一念心性的本体是清净的,而且是具足染净诸法的清净,...

观苦空无常而修净土

【原文】 此世界中,人生皆如水泡,生灭不常。或一岁二...

业力带着你去旅行

佛法里面讲,我们的生命由于自己有身口意的造作,就会...

入海采宝七难喻

世间人入大海采宝,会遇到七种危难:一者,强风从四面...

上根人尚会从迷入迷,更何况中下根人

佛应我们的根机,施设八万四千法门。通途佛法,一个重...

仗佛慈力,于此了生死大事

◎佛法,法门无量。无论大、小、权、实,一切法门,均...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十善业道经

十善业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怎样做才能够功夫成片

问: 经常有人讲,念佛或诵经,功夫成片才能有作用,请...

世智辩聪与般若智慧

世间人书念得多,接触的事物多,看得多、想得多、观念...

三个方面检验是否已离开妄想

每一个因缘都可以修功德,不一定是在顺境才修学。逆境...

夏季吃肉不如吃豆

毛豆是膳食纤维之王。 毛豆既富含植物蛋白,钾、镁元素...

【佛教词典】揣食

(术语)四食之一。又作团食。揣抟字通。以手握食为丸...

【佛教词典】愿作心师

(术语)涅槃经二十八曰:愿作心师,不师于心。...

观世音菩萨的四种不思议无作妙德

这个地方是讲到,观世音菩萨证得耳根圆通以后所成就的...

生活禅与禅生活

今天简单地和大家讲一讲生活禅和禅生活。这是个老题目...

上善若水,至慈低眉

一日,女儿要画画,问我画什么。其时正在看书的我抬头...

圣严法师《佛在眼前》

法身非变化,亦非非变化;诸法无变化,示现有变化。 ...

都摄六根,下手在听

现在修念佛法门,应当依照大势至菩萨讲的,用如子忆母...

是邪是正

渐源仲兴禅师在道吾禅师处任侍者时,有一次端茶给道吾...

空有不二契真如

古印大乘佛法东传震旦,主流乃是般若与净土两大法系并...

归命大慈父,早出娑婆关

至诚求佛,坚持坚定 二〇一二年,我第一次来到东林祖庭...

自性的映现

莲池大师《自知录》上说:「怨天尤人最损福,一次减三...

省庵大师涅槃会发愿文

仰白十方三宝、释迦本师、弥陀慈父、观音、势至、涅槃...

枉费稻谷

台湾有一句俗话:有样看样,无样自己想。看样:学人家...

地藏菩萨手里的如意宝珠有什么作用

【尔时。一切诸来大众。咸见如是种种云雨。亦闻如是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