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先承认自己是坏人

星云大师  2012/06/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个人生存在世间,身口意随时都在造业,身体上的举止动作有善恶的行为;嘴上的说话,也有善言恶语;内心的意念,也有善恶的思想。这中间,普遍的与善业相应者微乎其微,与恶业相应者却比较多,因此,人与人相处时,要常常怀着忏悔惭愧的心。

在佛教里,“忏悔”是一个非常殊胜的法门,其功德不可思议。譬如一个学生犯了过错,到训导处认错忏悔后,他仍然可以成为一个健全的青年。一个出家人要经常忏悔,从忏悔中可以消除往昔所造之恶业。“忏悔”犹如菩萨的慈悲法水,藉此法水,能够洗涤无始以来的罪 愆,获得清净的佛道。

人生在世,虽仅数十寒暑,但是,为了事业,为了家庭,难免奔波劳累,甚或与人争执计较,这中间,身口意三者,不知造作了多少善业与恶业,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及时反省忏悔,则善业增长,恶业消除,仍然不失为堂堂正正的一个人。因此,佛经云:“不怕无明起,只怕觉照迟。”无明烦恼生起现行,只要及时觉悟忏悔,仍然是个清净善良的人。一个人最怕的不是犯了过失,而是犯了过失仍然不知道悔改。如同陷入错误的泥淖里,若能及时回头,仍可得救;如果一意孤行,自怨自艾,耽溺于过失中不肯自拔,则将越陷越深,终于遭到灭顶。佛教中有梁皇宝忏、大悲忏、八十八佛忏悔文等,都是教人常行忏悔;每月的布萨,即教人发露忏悔,所有罪过,一经忏悔表露,则如同经过法水洗净,不会再遭遇旁人的责难与遗弃。

如上所述,大家了解了忏悔的意义与功德,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忏悔呢?除了佛教的布萨、拜愿以外,让我提供各位一个在人际间最行得通、最能够获得和谐的妙法。这个办法,就是我们每一个人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都要牢牢记着“你是好人,我是坏人”的铭言。平常一个人,无论怎么样他总是处处要维护自己,认为只有自己才是对的,只有自己才是好人。三国时,曹操有一句话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自己不能吃亏,自己永远是对的,这是一般人的观念。可是,一个信仰佛教的人,却要处处为别人设想,大家都是好人,只有我是坏人。如果世间上每一个人都能有这种观念,相信这个世界是和谐的,人我之间绝对没有争执的情事。什么道理呢?举个例子说:

张三把电风扇打开了。李四不喜欢,开口大声说道:

“喂!不要只顾自己吹,想想别人已经感冒了,赶快关掉!”

张三不服气,顶了李四一句,说:“你自己感冒,站到旁边去!别人热死了也不能吹吹风吗?”

“我为什么要站到旁边去?”李四发火了。

两个人因此争执起来,一个要开,一个要关,吵得不可收拾。

再举个例子,甲从外面进门,刚坐下,一阵风吹来,门“碰”一声关上了。

乙坐在里边看书,被这突如其来的声响弄得烦恼了,骂道:“进来也不会随手关门吗?”

甲一听,反驳道:“门本来就没关,你怪什么的?我怎么知道会刮风呢?”

“……”乙不服气,两个人终于冲突起来。

让我们检讨一下上面两个例子。如果张三和李四都能稍为站在对方的立场想一想,相信两个人绝不会起争执的,譬如:张三得知李四感冒,赶快对不起,把电扇往旁边挪一挪不就没事了吗?

甲乙两个人的争执,如果在乙发怒时,甲适时地道一声“对不起”,又有什么争执可起呢?

每个人先承认自己是坏人,凡事都是自己的错,勇于认错,勤于忏悔,则无明烦恼亦无从生起,人我相处,自能和谐,生活即可获得幸福快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文章列表

相信因果忏悔罪业

因果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规律。有一个农民在春天的时候...

寄望的东西错误,所以才会痛苦不堪

修行,惟是一心,唯是真如!所以,你一定要用不增不减...

普陀山的和尚说普陀山的事儿--韦驮菩萨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我们来到普陀山,不管每一座寺院...

让忏悔更有效的十种方法

夫欲忏悔者,须具十法助成其忏: 一者 明信因果;二者...

明一法师:浅谈忏悔业障

一、忏悔的意义: 我们不管是做什么佛法的修行,最初...

不要老是认为自己业障深重

过去有一个医学的杂志,讲出一个公案。它说,有一个妈...

忏悔业障的方法和要点

忏悔的方法在很多经典中都有记载。其中最有名的是《大...

修行人不要搞名堂

北方有一个地方经常所谓的行头陀,他头陀是什么都搞不...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方广佛华严经(80卷)

大周新译大方广佛华严经序 天册金轮圣神皇帝製 盖闻:...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星云大师:养成孝敬的美德

孝是中国人精神文明的精髓。一个年轻人,必须具备很多...

星云大师《佛教奇理谭》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今天,是佛学讲座的第三天...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如何才是取财之道

中国人每逢过年,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发财,一般的...

奉行七诫远离诸恶

譬如明眼人,能避险恶道;世有聪明人,能远离诸恶。...

【佛教词典】五佛灌顶印明

(真言)五佛行者授灌顶之印言也。莲华部心轨曰:既次...

【佛教词典】五茎莲华

(本生)释迦如来昔遇燃灯佛(锭光佛),奉五茎莲华,...

脱离滔滔苦海爱河,免除轮回之苦

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普门品》 这是说...

贫女变皇后

过去,有一座名山 昼闇山,由于山中有众多贤圣僧众隐...

念佛不回向和发愿,是否可以往生

问: 既然心作心是,念佛成佛,念菩萨成菩萨,都在一...

善顺善成就

有一次,佛陀住在迦毗罗卫城的尼拘律园中。当时,佛陀...

慧律法师《「运命」而不被「命运」》

当前命相、风水、地理之学大行其道,相信的人为数不少...

学佛人要透过这关,不需要去求

这个世间还有求不得苦。由于我们有欲望,对外部世界有...

【母爱深似海】一次打猎的经历

有一位老和尚给我讲述了年轻时一次打猎的经历: 一九七...

我们怎么去为死亡做准备

有白昼就必定有黑夜,所以就必须要为黑夜的到来作准备...

不要埋怨业障,资粮就在当下

有一次,一位中年朋友若有所悟地对赵朴老说:我现在想...

净土者的「夹杂」

有自以为学净土者,每作如此之言,谓净土之读经只能读...

对治众生的「十恶轮」

《地藏经》里,佛跟地藏菩萨互相酬唱的目的,主要是破...

星云大师《佛教的生活学》

各位嘉宾、各位佛教的护法信徒、各位法师,大家好!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