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宣化上人:改恶迁善

宣化上人  2011/06/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这几句话,是五柳先生(陶渊明)所说的,可是不知道他在说这几句话时,是不是真的能够了悟到其中的意义?因为按照佛法来说,他这几句话是极为契理的。

什么是「归去来兮」呢?我们知道,自性法身,是从十方诸佛常寂光中流露出来,经上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们的自性,是与诸佛无异无别的,若不是这样,就不能称为「皆有佛性」了。我们现在不能了悟自性,这是因为我们染杂了这个娑婆世界的尘劳五欲,以致于背觉合尘,所以便不能了悟自心,识见本性。可是我们千万不能就这样颠倒沈沦,应该返本还原,背尘合觉,所以说「归去」,意思是叫我们恢复自家的本来面目,或者仗着佛、菩萨的愿力,念诵佛菩萨名号的功德而得生净土,这也可以称为「归去」。在已悟自心,已生净土之后,发大愿心,倒驾慈航来救度众生,这就叫「来」。

那么,「田园将芜胡不归」中的田园,又是指什么而言呢?田,就是说「心田」,这个道理很浅显的,我们平常听人说:「茅塞顿开」,若是我们不好好地修心,那么杂念丛生,好像田园里头长满了茅草一样,把大好的心田都荒芜了,这就是「茅塞不开」,不能返本还原,明心见性。「胡不归」,这三个字,是十方诸佛、一切圣人们苦口婆心之语,他们都说:「可怜愚痴的众生啊!你为什么不快些回头是岸呢?」「心为形役」,就是说众生既着六尘之境,不能了悟自心,所以处处都被尘境所转;为吃的奔驰,为利忘躯,流转于生死的苦海中,受种种的苦,所以万悲俱生,苦不堪言,这又是「惆怅而独悲」的意义了。那么,我们这一般众生,是不是注定无药可救呢?注定永远陷于六道轮回的深渊呢?绝对不是的。过去的,虽然错了,可是我们还可以寄望于将来,应知「来者可追」。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更不能像以往一样地背觉合尘,心为形役了,以前的一切不信因果、不勤修行、造业、杀生等等,都是不对的;而今日的打七、念佛,却是对的。所以我们应该「觉今是,而昨非」,对于善的,便要保留;对于恶的,立刻痛加悔改。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其实,在我们修行人的眼中,一寸光阴简直就是我们的一寸命;少了一寸光阴,就等于我们短了一寸命一样。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 大众!当勤精进,如救头然。

要改恶迁善的,赶快吧!我们「实迷途其未远」,极乐世界在望了!只要肯努力精进,我们仍是可以「归去」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超越善与恶的观念

佛经上把一个人的所作所为分为清净的造作(净业)与污...

善恶随行

佛陀有一次到拘利城教化,拘利城的城主善觉王是耶输陀...

临终时一生所做善恶会全部涌现

【原文】 人之将死,热气自下至上者,为超升相。自上至...

攻人之恶毋太严,教人以善毋过高

攻人之恶毋太严,要思其堪受; 教人以善毋过高,当使其...

善男子善女人的含义

善男子(梵kula-putra;巴kula-putta;藏rigs-kyi b...

妄识心本来就是空

达妄本空,知真本有。了解这个妄识心本来就是空的,知...

善能获五福,恶能感六极

我们常常讲五福临门:第一是长寿,第二是富贵,第三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佛家有言: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地藏菩萨本愿经

觉林菩萨偈 华严第四会,夜摩天宫,无量菩萨来集,说...

过去庄严劫千佛名经

三劫三千佛缘起(出《观药王药上经》) 宋畺良耶舍译 尔...

以花来供佛,这功德有多大

【又于过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宝性如来。若有男...

宣化上人:真正的济贫

美国现在发起济贫运动,而我一到美国,就批评这一件事...

念佛最保险

这一部《佛说阿弥陀经》的力用,能有什么力量,能有什...

电视和电脑的危害

科学的进步和物质的便利,对人来说,其实并不是好处。...

【佛教词典】西方净土

指西方极乐世界。又称西方极乐净土。略称西方。即阿弥...

【佛教词典】覆藏犍度

(术语)二十犍度之一。明治覆藏过失罪之章篇。四分律...

损坏的佛像跟经书怎么处理

问: 听说经典、佛像不可以烧,请问已旧或者已损坏的佛...

如何对治悲观抑郁想自杀的烦恼

守本分,修实行,分外不起一毫欲得之妄念。悲观抑郁和...

【推荐】印光大师论逆境

所谓逆境,就是指使身心感到不顺利的环境。逆境,可以...

处处想到众生,结果自己最受用

爱自即成众苦因,爱他则是万善根。 我们现在修习一个善...

安忍息嗔的98个理由

1、瞋心能坏福德善根。 2、瞋恨恶毒过一切罪过。 3、...

拜佛的十种功德利益

一、得妙音色:若多拜佛,相貌也会转变为好,音声和身...

知命认命,是改命的前提

佛教的思想是因缘观,先知命而后认命。很多人一学佛就...

阿弥陀佛和文殊菩萨应化人间的故事

唐朝法顺和尚,是长安万年社氏之子,又叫做杜顺,乃社...

【推荐】放下名利枷锁 老老实实念佛

现代人生活忙碌,从出生到小学、中学、大学再到社会。...

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我们知道须菩提...

念佛蒙佛护念,所以不会着魔,有这么回事吗

有人问省庵大师:参禅全靠己力,所以多易着魔。念佛则...

有些行为不能让它辗转相续

那么你后面发心一正以后,你还要注意你的行为,因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