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父母恩,重如山

2011/01/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一次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精舍,与大比丘二千五百人,菩萨摩诃萨三万八千人聚集,世尊引领大众往南而行,忽然看见路边聚集了一堆枯骨。这时,世尊至诚恭敬地向这些枯骨五体投地礼拜。阿难尊者见状,合掌请问佛陀:‘如来是三界导师,四生的大慈悲父,是众生所皈止敬重的人天师,您为何要礼拜这堆枯骨呢?’

世尊告诉阿难尊者及大众:‘这堆枯骨,是我前世的祖先,多生的父母。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至诚顶礼跪拜。你们现在将这堆枯骨分作二堆,若是男骨,色白且重;若是女骨,色黑且轻。’阿难尊者疑惑的问:‘为什么男骨是色白且重,女骨是色黑且轻呢?’世尊回答:‘男子在世的时候,常到寺院听经闻法,礼拜三宝,念佛名号,所以骨头是色白且重;而世间女子,耽着沈溺于情爱中,故喜欢生男育女,认为这是天职,每生一小孩,须用乳水养命,乳由血变成,所以身体憔悴,死时骨头变成黑色,重量也比较轻。’

阿难尊者及大众听到这些话,心如刀割,垂泪悲泣的问:‘世尊!母亲的恩德要如何报答呢?’佛说:‘母亲有许多恩德是无以回报的。例如怀胎时百般照顾保护胎儿,任凭胎儿拳打脚踢,昼夜难眠;生产时,生命交关,务必要先知道孩子平安,胜过自己所受极大剧烈苦痛,乃至命在危旦也不顾;为养育孩儿长大,不惜自己受饥受冻,一生奔波劳苦;孩子远行,父母天天担忧挂念,直到看见平安归来,才放下不安的心;遇逆境时,愿代孩子受苦,无限体恤爱怜;从小孩出生到自己两眼闭上,不能照顾了,这份爱仍永无休止。这样的深恩,就算有人左肩担父,右肩担母,绕须弥山走,担子将皮肉磨破,又穿透骨髓,也不叫苦,鲜血流下淹没了足踝,经过百千万劫,仍报答不了父母深恩;假使有人生于饥荒,为了不让父母挨饿,割下身上所有的肉,供父母充饥,经百千劫还是难以报父母恩。因为父母恩重,所以我至诚顶礼父母遗骨。’

典故摘自:《父母恩重难报经》

省思

由佛陀于《父母恩重难报经》中,对父母照顾孩子的描述,为人子女者,可以静心回想看看,是不是如此?但是往往,我们总将此重逾须弥之大恩,视为理所当然,而对父母的付出与照顾,总是百般要求,不知珍惜。《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云:‘父母恩者,父有慈恩,母有悲恩。世间所高莫过山岳,悲母之恩逾于须弥。世间之重大地为先,悲母之恩亦过于彼……于诸世间,何者最富?何者最贫?悲母在堂名之为富,悲母不在名之为贫。’天下最幸福、最富贵,莫过于父母亲都能健在,如有句话说:‘有妈的孩子像个宝’。其实,父母所求并不多,只需子女的一念真诚问候,都能抚慰过往的含辛茹苦,做子女的,怎忍心吝惜这一简单的问候?

又佛经云:‘若有孝子能劝父母,于佛法僧因果等法,未信者信信者增长,无净戒者劝受持戒,有悭贪者劝行惠施,无胜慧者劝修胜慧,令善安住以自调伏,乃名真实报父母恩。’所以,如果能度化父母归依三宝,修行学佛,能令得解脱安乐,也是报答父母恩德的一种最好方式。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八位祖师以出家身孝养父母的故事

世人多有一种误解,认为出家人剃发染衣、辞亲割爱,必...

大安法师:如何拯救已过世的父母

问: 师父,我有个问题,就是对我们已经过世的父母。...

孝道是什么,该如何弘扬孝道

问: 现在弘扬《弟子规》的朋友们也经常宣扬《二十四...

男胎女胎形成的依据是什么

男中阴入胎,于母生爱,于父生瞋。女中阴入胎,于父生...

比佛更大无上福田

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虽然他的终极关怀是出世间法,...

佛世乐音老母

隋大业年间,佛陀在维耶罗国(在今日中印度)时,其所...

星云大师《为父母生日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今日欣逢我父亲(母亲)的寿辰,请您接...

自古佛门多孝子,愿父母究竟安乐

记得电影《一轮明月》里,弘一大师未出家前,他在母亲...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龙舒增广净土文

龙舒净土文序 华严经云。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放下内心的毒箭

佛陀在世时,也有许多生活贫困的人,但是,也有贫中之...

莲宗故事

(一) 这次我要讲的专题是《莲宗故事》。首先讲清朝...

见污秽身深信无常

从前佛陀在舍卫国只园精舍说法时,有位年轻的比丘进城...

莹珂法师与自觉法师往生的故事

有的人念佛成就了,就想早点走。比如宋代的莹珂法师。...

【佛教词典】增上慢

谓未得谓得。未获谓获。未触谓触。未证谓证。由此起慢...

【佛教词典】缘义作意

【缘义作意】 p1301 瑜伽十一卷十五页云:缘义作意者:...

鳖谋猴肝失挚友

昔时,释迦牟尼佛与一千二百五十位常随大比丘众,游化...

僧人托钵行脚的含义

托 指出家僧以手持钵,乞求布施。佛陀制定托钵,令出家...

宏海法师:学佛答疑(洛杉矶)

性仁法师致感恩辞: 在没有请法师回答问题之前,我先讲...

临终关头念佛最要紧,切莫搬动哭泣误大事

第三、切戒搬动哭泣,以防误事者。病人将终之时,正是...

侵损常住的罪最重

这个常住,就是寺院。什么叫「侵损常住」呢?侵损常住...

佛陀的六种礼拜

黎明,佛陀入城。途中,看见一个男子,向着东方、南方...

文殊发塔下的深思

大约三年前,偶然在佛教卡通《贫女乞斋》中观看了文殊...

不要怕错,只怕不做

人往高处爬,水往低处流。是必然的理则,否则将滞留停...

伏瞋除障,受忏有智

佛陀往昔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这一天,世尊着...

念佛法门为何是圆顿之教

在大乘教和小乘教当中,这部《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属于...

生活中修行的四句偈

无论那一种宗教,都是讲究自我的修行。好比衣服破了要...

身体不是「我」,那「我」在哪里啊

如果我们诸位道友害病也好,或者受到伤害、感觉到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