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正自己的习气,不再被业所转

慧律法师  2019/04/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修正自己的习气,不再被业所转

众生如果不修正自己的习气,随着自己的习性去造业,那就是放纵扩大自己的错误;如因着而不改变自己的恶习,就会永远受到习惯的支配,不断地在六道中轮回。

平日除了随时修正自己外,必须避免自己“造业”。

业,是思想的累积与行为的总和。有净业、善业、恶业、无记业之分。

但我们通常所说“造业”是指造恶业;如果是善业,就会用行善、布施、持戒、忍辱等名词直接说明。

人,如果时常造业,久而久之就会产生一种力量障碍着我们,这就是所谓的“业力”。

例如一个有烟瘾的人,他第一次抽烟的时候,不觉得什么,但是今天抽几支,明天抽几支,时间一久,不抽烟就会觉得很痛苦;喝酒、赌博也是如此,习惯养成后要戒掉是很困难的。

我认识一个人,他有一次去参加忏云法师所主持的斋戒学会,七天皆吃素且过午不食。

他戒期结束后下山回家,看到鱼、肉就拼命地夹着吃。他母亲告诉他吃慢一点,他就回答:“七天都没吃肉,要赶紧补一补,均衡一下。”

母亲说:“哪不是枉费了七天的斋戒吗?”

他说:“这是业力所牵,没办法的事!”,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业力,无时无刻牵引着我们的行为、思想,不是一时就能转变的。

所以,一方面要观照自己的心,令不造恶,另一方面,要时时反省,反省以前所做的错误、所犯的毛病,现在足否改正?

如还有缺点,就要下定决心修正,不要再为业所转。

反省,就像一面镜子:不仅可以知道自己的缺点,也比较会接受人家的好意和劝告;而一个懂得反省的人,也才能真正认识自己生命的本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慧律法师文章列表

检讨「习惯」和「愿」是否相应

检讨自己的习惯和愿是否相应 我们平常不知不觉中,都在...

清净三业,内护己心

一日,波斯匿王在静坐时,思惟什么是护己?什么是不护...

经书之类都好难,只念佛号可以吗

问: 请益法师,经书之类都好难,整理好多笔记,但是不...

前世怨亲债主让美女变肿瘤丑女

江翠裳小姐长得眉清目秀,五官端正,面貌姣美,是出名...

带业往生是带旧业,不是带新业吗

问: 有关带业往生,如果是信佛出家受戒后造了新业,诚...

【推荐】什么是「造作等流果」

造作等流果纵生人中,爱乐杀生等事。 前面的领受是约外...

平常养成这个习惯,梦中遇到恶事也能不犯戒

用功办道要对自己的色身,色壳子要有所了解。就是我这...

定业不可转,那信佛又有什么用呢

佛经上讲:定业不可转。你造了业,现在结了果了,不能...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在家居士对「四种清净明诲」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

问: 在师父讲到的《四种清净明诲》中,淫、杀、盗、妄...

慧律法师《临终切要》

○本段为《临终备览》之纲领和重点,没时间阅览长篇大...

慧律法师《1999年佛七圆满开示》

精进念佛,求生净土 今天是西元一九九九年元月二十三...

慧律法师《举弊救偏》

佛教的原貌是清净光明的,是反求诸己的,是绝对平等无...

【佛教词典】佑顺寺

位于热河朝阳南塔街。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破土,四...

【佛教词典】阿耆尼达多

(人名)Agnidatta,巴连弗国婆罗门名。彼在母胎内,使...

现在能听闻佛法,应该珍惜这一因缘

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大士所以舍全身求半偈也。 佛陀,...

息灭妄念的三招

宋代青原禅师有参禅三重境界说:禅之初,看山是山,看...

御马三法

佛陀教化众生的方法,总是应病与药,观机逗教。是什么...

持戒念佛,本是一门,净戒为因,净土为果

《华严经》云:戒是无上菩提本,应当具足持净戒。若能...

【推荐】教化猎人的白象

有一天,佛陀对须菩提说了一个他过去生转世为六牙白象...

庐山东林寺昼夜经行︱三界如火宅 念佛归安养

2018年8月12日,东林寺每月一次的昼夜经行如期举行。下...

出家感悟: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当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纠结于是该成家立业,还是出...

东林寺为何确立两大参照系

问: 东林寺为何确立净土五经一论的圣言量和中国净土...

不求现世长寿康宁,唯求临终往生净土

仲春来山,瞬息半载。纵寿百年,弹指即过。一息尚存,...

最严重的颠倒就是「常见」

我们的五根、六尘种种的色法,其实是一念的心所相续变...

净土法门之金玉良言精要

夫称三昧者何?思专想寂之谓也。思专,则志一不分;想...

放生与救济贫苦患难者哪个重要

原文: 鳏寡孤独,贫穷患难,所在皆有,何不周济。而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