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安乐死并不安乐

大安法师  2016/04/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世间很多人都认为安乐死没有痛苦,只是在伦理上去讨论该不该安乐死。安乐死在佛教看来,实际上也属于杀人与自杀行为。弟子很想知道,安乐死真的没有痛苦吗?接受安乐死的人,肉体和精神到底会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安乐死之后,是否基本可以判断会堕到三恶道中去呢?

大安法师答:“安乐死”现在是生命伦理学所讨论的一个问题。在海外,宗教团体基本都会反对“安乐死”。据说有的国家对“安乐死”也开始在法律上高抬贵手,这也是众生的共业。

“安乐死”虽然用了“安乐”两个字,但死得真的“安乐”吗?我们认为,本质上一点都不安乐。

这是由于现在众生的业障重,生病之后,忍受不了肉体的痛苦,就想采取一种方法麻痹自己,让肉体舒服一些。但是他的心里(神识)实际上都是一些毒素。注射吗啡,剂量重了就是毒素,人的神识就会完全处在一种颠倒的状态。

唯物主义者可能会觉得“安乐死”很正常,因为他们认为人死灯灭,就只关心自己这一世的身体是不是舒服;但如果他们知道有轮回、有神识的话,就会关心所谓的“安乐死”,注射镇定剂、吗啡这些让人麻痹、致死的东西对神识的危害。只要认真考量一下,他们就会害怕了,因为这些毒剂会让神识颠倒。

神识颠倒本来是下要三恶道的。如果有神识清醒,还能够选择走哪条道路好。如果神识颠倒,处在昏迷状态,因为没有判断、选择能力了,就会认为三恶道很好,从而直接堕落了。这就属于非正常死亡。

选择非正常死亡,说明在痛苦面前你没有勇气承担自己造作的业力所带来的痛苦,因为害怕而做了一个逃兵。

我们多生多劫以来所造作的恶业实在无法形容,用《华严经》的话来说,就是“若此恶业有体相者,尽虚空界不能容受”;《地藏经》也说,阎浮提众生“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

因此要知道,我们生病了,尤其是生重病,得绝症,很难忍受,甚至感到痛不欲生,生不如死,这其实是在消业障。我们的身体越痛苦,消业障就越多,我们的神识才越清明。

肉体和精神之间的苦和乐,形成了一种镜像关系,你越注重肉体,就越禁锢、昏迷了自己的精神;越对这个肉体有一种痛苦感,你的精神就越超越,业障就消得越多。

我们是相信轮回的,所以非常注重神识的清明,注重命终之时要到哪里去。要想去得好,就要注重临终阶段生命的自主权。要想临终有自主权,就必须保持神识的清明。

如果打这些让你能“安乐死”的东西,你选择的权利没有了,也没有办法去选择了,基本上是处在一个无作为的状态,昏迷了,颠倒了,睡着了,酣睡了。就好像一个人酣睡在那里,叫都叫不醒,那结果是什么呢?只能是古德所说的“如人负债,强者先牵;心绪多端,重处偏坠”了。

你如果“安乐死”了,眼耳鼻舌身意全都昏睡了,这时候冤家对头过来了,爱怎么摆布你就怎么摆布你,想怎么宰割你就怎么宰割你。如果这时候你是清醒的,那就不一样了,你可以对抗啊,可以找出很多解救的方法。如果你曾听说有一句阿弥陀佛,至少能赶紧念一句阿弥陀佛,这些冤家对头都跑掉了啊!

所以,从生命的真实利益来看,要知道“安乐死”并不“安乐”,反而恰好是引导我们到三恶道里面去的一个重要因素。

“安乐死”也确实代表着你的一种胆怯、逃避,是不能面对自己业力的一种怯弱行为,那就是自杀。自杀想要投生都很困难啊!按民间传统的说法,自杀的人得找个替身才能再去投胎,否则连轮回都很难。

人是万物之灵,因此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真实生命负责,也一定要勇敢面对自己的业力所导致的种种痛苦,然后在痛苦当中得到真实的解脱。

你真是生病受不了的时候,就赶紧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名号是一副最好的镇痛剂。就是痛得“哎哟哎哟”,你在“哎哟”里面也要赶紧补一句阿弥陀佛,就叫“哎哟,阿弥陀佛…… 哎哟,阿弥陀佛……”,绝对有效果。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祭拜祖先很重要吗

问: 民间一直都盛行祭拜父母先祖,这很重要吗? 方海...

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往生

问: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是什么?具备什么条件才...

净土的众生每天都在干什么

问: 在净土的众生还造孽吗?阿弥陀经中说净土世界的...

佛陀处理众生障碍三阶段

(一)对治生死业障。 那佛陀陪着我们成长,要处理的第...

星云大师《如何解决你我他之间的纷争》

世间上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纷争,尤其有我有你再加...

圆因法师:行善后为何得不到善报

为何有些人行善后不觉得有善报?这可能有下列几个因素...

「厚德载物」如何理解

问: 厚德载物如何理解? 大安法师答: 这句话是出自《...

【推荐】观音菩萨是西方三圣,为何念他的名号不能往生

问: 请法师慈悲开示,观世音菩萨是西方三圣,辅佐阿弥...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修行不能自欺欺人,一定要真实

善导大师特别开示: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不能表面上...

可以睡在床上默念佛号吗

问: 晚上难入睡,或半夜醒了,睡在床上默念佛号,这合...

如何为亲人善巧助念

问: 若人濒死或已命终,当地没有助念团或居士,如果...

不能以通途的佛法,来衡量净土法门

问: 《楞严经》开示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意为:五戒需...

【佛教词典】不增减真如

又作相土自在所依真如。十真如之一。此真如远离增减之...

【佛教词典】八念经

(经名)具名阿那律八念经,一卷,后汉支曜译。为中阿...

勿让「慢心」成为彼此的负担

人几乎都有自负、自满的心,佛教称之为慢心,也就是自...

信是世间最稀缺的资源

净土往生法门的宗旨就是信愿行,我们一定要在信愿行三...

成人之美,勿坏人之名利

勿坏人之名利,就是不要破坏他人的名利。名名誉,是一...

圣严法师《悟的定义》

悟的意思,就是本来不知道的,突然间知道了;但是佛教...

哪里是我们真正的家呢

问: 我半生辛苦奋斗,为家人谋得一栖身之处,本该高...

古大德持诵《阿弥陀经》的感应

天乐迎空 在宋代有一位唐世良居士,他以诵《阿弥陀经》...

不做别人嘴巴的奴隶

有一天,佛陀行经一个村庄,一些前去找他的人对他说话...

游名山不愿西方

【原文】 游五台者曰文殊在,游峨嵋者曰普贤在,游普陀...

口说爱语可助我们摄化众生

善护口业,不出恶言,可令我们内心保持清净无染。口说...

因果究竟是同时还是不同时

这里,讲到两个观念:因果不同时跟因果同时。 第一、我...

现在不造恶业,则当来不受苦报

世间一切事皆可众志成城,自然所作皆办。众志者,即大...

了解自己的念头

修行不在其它,而在修心。如果要修心,就必须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