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弥陀经》的三部重要注疏

大安法师  2019/08/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阿弥陀经》的三部重要注疏

古往今来《佛说阿弥陀经》有诸多的注疏,这些注解里面有三部我们要加以注意。第一是莲池大师的《阿弥陀经疏钞》,第二部是幽溪传灯大师《阿弥陀经略解圆中钞》,第三是蕅益大师的《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莲池大师的《阿弥陀经疏钞》被称为“广大精微”。“广大”就是:莲池大师主要是以《华严》的十玄门——华严的境界,统摄宗教,来加以注解。有它广大的一面。然后再回归到心性方面,有它“精微”的特点。这是一部重要的注疏。

幽溪传灯大师的《阿弥陀经略解圆中钞》,是用天台圆教的中道了义来对大佑法师的《阿弥陀经略解》作的一个钞。这钞是“高深洪博”,以一心三观的道理来阐释一境三谛的境界。这两部注疏都像日月升在空中,有目皆睹。有见识的人看到这两部注疏,都能得到甚深的法益。

这两部注解文字都很详尽,义理展示繁多,法义“边涯莫测”,有它好的一面;但是或许对于刚刚学净土法门的初机,看到义理这样地高深、奥妙,不一定能够理解。 理解不了呢,这个信心和愿力就很难生发出来。

再来看蕅益大师的《佛说阿弥陀佛要解》,用蕅益大师自己的话来说,他作这个注解,就是为“初机浅识”者来作的。蕅益大师谦虚地说,忘记了自己的平庸和愚钝,再次对这部《阿弥陀经》述要解,不敢与莲池大师和幽溪大师表明不同的观点,也不必与二位大师勉强相同。因为他所利益的是不同的人群。

所以这三部注解对《佛说阿弥陀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好像苏东坡对庐山的一句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纵然庐山山峰的连绵起伏,横看和侧看不一样,但都是庐山的面目在不同角度上的展示,没有离开庐山真正的境界。同理,从不同的角度看《佛说阿弥陀经》,也是相得益彰,都是对此经很好地诠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阿弥陀经》是以实相为正体

从天台家的观照来看,观照现前一念心性。一念心性,不...

《阿弥陀经》三种注疏的特点

第三个结构段是谈《阿弥陀经》三种注疏的特点。 古圣先...

劝持《阿弥陀经》

求其文简义丰,词约理富,三根普被,九界同遵,下手易...

佛为什么要说《阿弥陀经》

佛当时为什么要说《佛说阿弥陀经》?我们从八个意义上...

法灭之际特留此经,独留一百年

正入斗争者,前五百年,解脱坚固。渐次五百,禅定、多...

智者大师: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天台智者大师 说 宋四明沙门知礼...

【佛学漫画】佛说阿弥陀经

佛说阿弥陀经...

《阿弥陀经》的三大注疏

古来注疏,代不乏人,世远就湮,所存无几。云栖和尚著...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动物往生西方,是否也要具足信愿

问: 鹦鹉、八哥、老鼠等动物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否也...

莲池大师自行化他之妙德

明蕅益大师亦曾偈赞莲祖:世竞贵奇特,师专守平常。人...

为破三轮故说净土

原文: 此经起由,为破三轮故。三种轮者:一为破无常轮...

这句名号对我们来说,就是命根子

六字洪名,昙鸾大师说是清净法身,真实智慧。清净法身...

【佛教词典】过量尼师坛戒缘起

亦名:过量坐具戒缘起 含注戒本·九十单提法:“佛在舍...

【佛教词典】崇效寺

位于北平。为北平名刹之一。唐代幽州节度使刘济舍其住...

以杂毒之善求生净土,是不可能实现的

原文: 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

大安法师:往生后恶业不必受,一切由阿弥陀佛承担,是不是违背因果

问: 师父曾说往生后,往昔一切恶业不必受,一切由阿...

新年吃素增福增寿 舌尖上的素食中国年

中国许多地方都有新年第一天吃素的习俗。古人有言,一...

净界法师:唯识学概要

蕅益大师把佛法的修学的目的以四个字来做一个总结,就...

做人做事需要有敬畏之心

当今社会里,做人做事非常需要有一点敬畏之心,否则就...

【推荐】观照般若,你能观照得到吗

你尝试地思维一下,早上醒来的那一刹那,当我们一念灵...

梦中仙人指路 临终正念往生

在浙江平湖有一位叫演良的居士,他是一个食品公司的工...

圣严法师:调整观念让苦变为乐

苦与乐,往往不是来自于物质条件的富不富足,也不一定...

常有不如法的境界出现是什么原因

所言常有境界,当是未曾真实摄心,但只做场面行持之所...

惟贤长老《如何树立中国佛教的公众形象》

关于如何树立中国佛教的公众形象,我觉得包括个人与集...

佛说做梦的五种原因

佛法论梦之起缘,约分为五:一想,二忆,三病,四曾更...

生活的迷失与觉醒

现在有不少人学佛是从功利的目的来求神拜佛。如果从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