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

大安法师  2023/02/0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

首先四念处是非常重要的,四念处,就是四种,念是什么?念是指我们能观察的智慧。处,是指所观察的境,就叫以智观境为念处。佛在临涅槃的时候回答阿难尊者,佛灭度之后依什么来住?就是依四念处为住。四念处才能够把这个出世间的道心把它生发出来,所以历代的菩萨祖师大德说,如果修行不以四念处的智慧来做指导的话,它都会流于世间法。

四念处就是解决我们凡夫的四种颠倒。身念处,观身不净。我们众生都是有身见,执著自己的身体的干净,观身不净,要对这个身产生厌离。观受是苦。我们的觉受,无论是苦苦、坏苦、行苦,它究竟都是苦,没有一点快乐。那众生颠倒啊,这个苦的地方他即乐,所以要观受是苦。观心无常。我们这个八识的妄心没有它的真实性,念念无常。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一切心法、色法,种种法,它没有主宰义,没有自在义。那么这是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做四种四念处的观想,有一种苦空无常无我的这样一个智慧。

那在净土的菩萨,这些往生者,他这个四念处就有他的特定的内涵。他观身,身念处,他要观自己已经是净土莲花诞生的身体,他是清净的,他是正觉的,他是清虚之身无极之体的,金刚那罗延身,所以他就不同于娑婆世界的不净。受念处,西方净土的这种众生往生者的觉受,他就是纯一快乐,没有一切苦恼的逼迫,法性的觉受。心念处,净土的往生者的心,他已经远离了我和我执,真实常住,所以他有涅槃的常性,跟此土的生灭无常的心是不一样的。

法念处,净土的众生观察他的五阴色受想行识,这样的法他有一个我。这个我不是因缘的我,他是一个法性的这样的我,自在为我,不同于我们这个世间诸法、因缘法的无我。所以这有他的内涵的不同。

那么四正勤,四正勤就是断恶修善。四种正,就是趋向正道的勤勉的修持,就有点像正精进。我们说断恶,已生的恶法,就是已经生起的恶法要让他阻断,没有生出的恶法要让他不生起来。这是断恶的两种。

修善,还没有生起的善根善法要让它缘生出来,已经生起的善根善法要让它念念增长。就好像我们发菩提心,好不容易发了一个上成佛道、下化众生、劝进行者的心,这个心就是已经生起来,如果没有生起来,你要生起来,怎么生起来?要缘佛法的尊贵,要缘众生的苦难,要缘一切众生父母之想,要缘这些能生起这样的善法。

善法生起来之后,他又可能碰到种种自己的障碍,他人的障碍,容易退转,这时候要冲破这些障碍,让它增长。这是在我们这个此土修四正勤。如果到了西方净土,他这个在阿弥陀佛的慈悲的加持之下他就好办了,只有善没有恶,圆证三不退,念念流入萨婆若海,他在每个念头当中都跟一切种智相应,他真正是做到了四正勤。

四如意足,又叫四种神足,就是能够发神通,能够使我们心愿能够满足,就叫如意足。欲如意足,欲如意足就是我们的,欲就是一种期望,愿望能够得到如意、满足,比如我们修念佛法门,念念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得到满足了,阿弥陀佛让我们往生。精进如意足,就是常常会有一些懈怠放逸阻断我们的精进行为,我们修如意足,让我们这种行持,每天每天都能够进展,不至于退转。净土的三种不退就已经是能够让我们精进如意足。心如意足,心如意足就是念,心就是念的意思。我们发的这个菩提大愿,念念不舍,最终能够让它成就。思如意足,思惟如意足,思惟就是智慧,我们通过修行深入到佛的智慧、佛的知见,转凡夫的知见为佛的知见,任运地使我们开发智慧光明,得到如意满足。这叫四如意足。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念佛人如何给自己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问: 印光大师常常用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来鼓励学人...

从点状的佛号,提升到片状的佛号

在净土宗,当我们提起佛号的时候,我们生命当中会出现...

如何用善巧劝导别人修习净土法门

问: 我朋友有这样一个问题,她说她经常遇到有缘人就...

净业行人的戒律观

戒定慧是大乘通途教法的这种三无漏学,戒又叫毗尼,波...

念佛心不够恳切的原因

原文: 念佛,心不归一,由于生死心不切。若作将被水冲...

念佛是二力法门

龙树菩萨乃是现生证得欢喜地(初地)之菩萨,其出世本怀...

念佛病愈,誓往西方

二〇一二年,末学经朋友介绍相信佛法。现在想来,自己...

矿工方便比喻引渡工程师

李圆净居士编写《印光大师嘉言录》。他就在一篇文稿里...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注音版】延生普佛仪规

延生普佛仪规...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断际心要 河东裴休集并序 有大禅师。法讳希运。住洪州...

为何佛的恩德还超过父母的恩德

诸佛的恩德很难报答,他超过父母的恩德。那父母之恩对...

大安法师:心情浮躁时如何通过念佛求得安宁

问: 我自己的一个问题,我心非常浮躁,怎么都静不下...

往生到极乐后,恶业最终会怎么样

问: 我们往生到极乐世界后,恶业种子不起现行,那这...

应如何扩大自己的心量

问: 如果觉得自己心量狭小,没办法生起大悲心,应该...

【佛教词典】黄檗择菜

(杂语)公案名。以不视择菜为外境,取入自己之心性为...

【佛教词典】四双八辈

(名数)小乘四向四果之圣者也。向果为一双,四种之一...

陪病人念佛的经验

以前我在医院当医生,发现很多的患者,不能够接受传统...

人相貌千差万别的原因

世上的人,长相千差万别,全世界的人找不出长相一样的...

烦恼太重,是你想太多了

我们看第三段的烦恼浊。烦恼浊是由想阴引生的。想的意...

思惟罪业后要做的三件事情

思惟罪业之后,要做三件事情: 首先, 特生厌贱: 对于...

佛者觉也,是觉悟到什么呢

我们前面讲到佛者觉也,那么到底觉悟是觉悟什么事情呢...

受菩萨戒后无法坚持,是否要堕地狱

问: 弟子2007年在东林祖庭受了菩萨戒,回家后只坚持了...

梁桂英老居士往生记

一、母亲的苦难人生 我的母亲梁桂英居士,1936年7月出...

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最为捷要

佛说修行出生死法,方便多门,唯有念佛求生净土,最为...

圣严法师《小时候的疑惑》

我想先谈一下小时候发生的三件事情,它们在我的学佛之...

布施的十种对境及不同意乐

布施的对境略有十种: 一、亲友:直接利益自己的有恩者...

什么是真正的愚人

【竹窗随笔原文】 世人以不识字、不解事为愚,此诚愚也...

身边的善知识

善知识是叫人远离诸恶,奉行诸善的善友,是每个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