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四十八大愿——(第20愿)系念必得往生

大安法师  2024/03/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四十八大愿——(第20愿)系念必得往生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我国,不果遂者,不取正觉。

我成佛时,十方世界诸众生闻信我阿弥陀佛的名号,专心系念我国,修习诸善万行,将此功德至心回向往生我国,如是净业行人若不能如愿往生,不取正觉。

第十八愿侧重在“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第十九愿侧重在“发菩提心,修诸功德”,而这一愿的重点是“系念我国”。专称名号固是往生正因,然一心系念极乐世界种种庄严,以此功德回向,亦能成办往生净业,此属观想念佛,《观经》前十三观所展开的即是观想的对境。

东林高贤中有一位僧济法师,即属系念往生的。僧济法师生病之际,慧远大师前去探视,给他一支蜡烛,云:“汝可运心安养。”(意谓:系念极乐世界。)于是僧济法师“执烛凭几”,手执蜡烛至心想念极乐净土,又请比丘僧众诵念《无量寿经》。便于当夜,梦见自己拿着蜡烛在空中飞行,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把他接在手掌心上,遍至十方刹土。僧济法师醒来,很欢喜地对众比丘说:“我以一夜系念西方净土,便蒙阿弥陀佛接引。”第二天傍晚,僧济法师在大众助念时,对弟子说:“佛来也,吾其去矣。”即面向西方安然往生。当时正值盛夏酷热,然其身体三天不变,还散发着浓郁异香。往生时只有四十五岁,“系念我国”得遂往生之果。

唐代启芳和圆果两位比丘,精心观想净土,五个月后,于观想中到了极乐世界七宝大池,见到西方三圣,还向阿弥陀佛请教:“阎浮众生,依经教念佛,得生此否?”佛回答他:“如念我名,皆生我国,无有一人念而不生者。”又过了五个月,这两位比丘同时闻到钟声,而其他人却都听不到。顷刻间,两人同时往生了。

“植众德本”,是指修习三学、六度、十大愿王以及净业三福等。如是诸善万行之德,乃为佛果菩提之本,故称德本。说明净业行人宜积极践行世出世间一切善法,传播大乘菩萨的精神,净化人心,提升道德,改变社会人士认为佛教消极无为的偏见。

无论是世出世间的善法,都要用真实心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若不回向,自然感得人天福报,未脱轮回,甚为不妙。若“至心回向,欲生我国”,此人天福报即转为往生净土的资粮,可提升往生的品位。

净业行人亟须随顺佛愿,将往生净土作为头等大事来办,不可贪生怕死,留恋尘世。恒常作好随佛往生的心理准备。这样遇到急难困厄时,就能从容镇定,正念往生。

《净土圣贤录》记载往生公案。唐代的常慜法师与弟子航海到印度求取佛经,他们搭乘的商船在海中遇到大风,情形非常紧急,船主赶忙动用小船把商船上的人运到岸边。然小船容量小,大众争先恐后,互相排挤。伊时船长大声呼叫常慜法师上小船,然常慜法师谢绝了。第一,是把生存的机会让给别人;第二,这正好就是求生净土的时机。于是,这两位比丘就合掌称念阿弥陀佛,船沉身没,声尽而终。平素若无“念死”的涵养功夫,于此性命攸关之际,何能如此从容念佛往生吾人将警觉效仿。

生死轮回是一切众生生命之大患,阿弥陀佛的这三愿就是为了解决这一最本质性的生命问题而施设的。净业行人要发真为生死的心,才能与这三愿相应,依佛愿修行,感应道交。或“至心信乐,十念往生”(十八愿),或“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回向往生”(十九愿)或“系念安养,植众德本,回向往生”(二十愿)。

若真为生死的心未发,虽也学佛,然不出人天善业福报范围,不能解决生命的根本问题。若今生错失往生极乐世界的机缘,那不知道又要轮回多少万亿劫才能得人身闻佛法,尤其得闻净土横超法门了。每念于斯,心胆俱寒惟愿净业同仁服膺顶戴此阿弥陀佛摄生三愿,真为生死,猛切念佛,定能得蒙阿弥陀佛慈悲护佑,安稳往生极乐。旷劫以来的生死大患,今生得以顿断,何幸如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净土法门需要按次第修吗

问: 听一些法师说,修行必须要按次第修,要不就是盲修...

如何为临终者和刚去世者开示和助念

1、病重者念佛,只可一心求往生极乐世界,不可求病好。...

持名念佛有三大殊胜方便

我佛所说无量行门,皆是随机方便利益一切众生。而求其...

生死海中,念佛第一

记得数年前,到马来西亚某地弘法,发现这样一个问题,...

为什么要求生西方而不求生东方

问: 请问法师,东方净土和西方净土有何差别?为什么一...

持戒念佛--明学长老的坚守

持戒与念佛的统一,一直是净土祖师倡导的宗风。慧远大...

老鼠也能往生

清朝的时候,在浙江省杭州武林门内,有一座庵堂,住持...

大安法师2023年新春开示

正月初一开示 | 柔忍 各位大德比丘、各位尼师、诸位优...

【注音版】佛前上供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修行中遇到障碍该如何克服

问: 在修行当中遇到障碍,如何克服? 大安法师答:...

劝人受五戒要承担他持不了戒的恶业吗

问: 我有一位师兄,学佛半年就能背《无量寿经》。看他...

觉得极乐世界很陌生,该怎么办呢

问: 师父您好,弟子愚痴,虽然非常想去西方极乐世界...

净土易往,但秽土难离

净土法门是易行道,但古德说,净土易往而无人。无人去...

【佛教词典】句偈

(术语)文句,偈颂也。止观七下曰:一一句偈,如闻而...

【佛教词典】清净行

【清净行】 p0959 瑜伽八十一巻八页云:清净行者:略有...

莲池大师的净土思想

我们知道,清凉澄观是将禅宗摄于顿教的,莲池大师为标...

星云大师:小,不能忽视

一般人皆贪多求大,即使在目前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世人...

厚德载福--清朝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家的故事

北东园笔录中有这样一则故事:林则徐的好友,江苏巡抚...

印顺大和尚谈出家的经历

记者: 印顺大和尚,很多人对您出家前的经历非常感兴...

身处生死轮回,我们该怎么办

《楞严经》的整个观念就是返妄归真。返妄归真当然你要...

还是做胆小鬼最易

一天,幽谷老人正漫步山溪间,忽见一少年站立山崖,似...

三业没清净,有这些现象全是假的

【从先过去久远以来。于佛法中各曾习善。随其所修何等...

对道心的改变要有警觉力

要盖成一栋房子不容易;要摧毁则很简单!修行也一样,...

佛的九大象征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至5世纪的古印度,是迦毗罗卫国释迦...

供灯的功德利益与仪轨

供灯之功德利益 在《大藏经》中,对供灯的功德介绍得很...

你为什么要学佛

说起刘宏来,大家都很羡慕。大学毕业后就进入银行工作...

平实的人生有何利益

米实了,煮出来的饭,才会香美可口;木实了,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