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身处生死轮回,我们该怎么办

净界法师  2018/12/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身处生死轮回,我们该怎么办

《楞严经》的整个观念就是返妄归真。返妄归真当然你要先了解什么是真妄。首先我们看左边这个叫作生灭心。我们的生灭心是从八识产生的。八识叫作异熟、思量、了境。异熟就是它创造了业力;这业力当中产生一个思量,产生一个自我的观念;然后再去了别外境。

我们看下面,这个由上而下的箭头叫作受用果报,过去跟现在。我们过去造了很多的业,现在产生很多的果报。福报大的人产生安乐的果报,福报差的人产生痛苦的果报。总而言之,我们会产生很多很多的受——感受。这个感受跟第六意识接触的时候,我们又产生一个想法,又会去创造未来,这个想法又造业。所以, 我们整个生灭心不离开八识。《楞严经》其实在破这个八识。

什么叫“八识”?“八识”讲起来只有两个字:一个是“受”,由第八识主导。你过去是什么业,它就现出什么果报,给你什么感受。你感到很快乐,你不要太高兴,那只是一时的感受,生灭心。你感到很痛苦,你也不要沮丧,那个是第八识的一时的感受而已。

一个是“想”,由第六识主导。我们今天如果跟着感受走,就产生很多颠倒想。然后就这样子:过去的业创造今生的果报;这个果报受用以后又创造一个业;这个业又创造一个果报,又让我们产生感受;这个感受又产生一个错误的思想。由此产生生死的轮回。我们怎么办?

我们看右边这个——正念真如,逆流照性。

首先,你第一个就是不要跟着感觉走,不要跟着妄想走。逆流照性,逆这个生死流,而照了你清净的本性,然后慢慢地从第六意识,回到第七、回到第八,最后“啪”回到真如本性,找到你的清净本然的家。然后在这个家当中以不生灭心,提起你的佛号。这个佛号、这个正念的力量,魔王不能干扰你,烦恼不能干扰你,那个佛号的力量就特别的坚固,禅净双修。所以我们说以禅观——《楞严经》的三昧破除烦恼障,以念佛来构成感应道交,就是这个道理。以心力来感应佛力。这个就是我们今天整个《楞严经》的观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宏海法师:安士全书

(第一讲) 好,各位同修,我们一起先合掌。 南无本师...

堕落到畜牲道,都是自心所招感的

大的苦厄即指三界内六道众生的分段生死,指三界内(欲...

禅师们面对死亡时,是如何的呢

佛经中说,人死之时,四大分离,如生龟脱壳,痛苦不已...

净界法师:楞严经修学法要

《楞严经》在大乘佛教当中,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法门,...

仙趣之因与果报

天、仙、神、鬼不一样。什么是天?天就是光明义:天是...

在家居士修什么法门最契机

问: 在家居士修什么法门最契机?能够尽快了生死? 慧...

如此行去,何不得力之有

疑情不得力者。此用心人之大病,不易疗治也。何以故?...

只有「无住」,才跳得出三界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怨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

在家菩萨戒本

在家菩萨戒本(六重二十八轻读诵仪轨) 香赞 炉香乍热...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香赞: 炉香乍(zh) 爇(ru) 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注音版】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

(嘉兴藏流通本)...

「不舍一法,不受一尘」该如何理解

问: 师父慈悲,弟子心中不明经义,「佛氏门中不舍一...

观寿命无常是成就净业的根本

有师兄问我:如果总想着未来的死亡,是不是与活在当下...

净土法门四忌

修净土法门的,在一心念佛的时候,急遽不得,疑畏不得...

秽土成佛与净土成佛

其实,成就初地以后你有两个选择: 第一个,你选择简单...

【佛教词典】弘经大士

指阐释佛经并加以弘通之大士,如龙树、无著、天亲等诸...

【佛教词典】维摩经十喻

(名数)显人身之无实以十喻:一是身如聚沫,二是身如...

把「谢谢」带回去

诚拙禅师在圆觉寺弘法时,法缘非常兴盛,每次讲经时,...

一个80后学佛后的蜕变

我是实行计划生育后出生的第一批80后,有着80后典型的...

身陷惑网者,必囚生死狱——不思维无常的过患

云何犹不知,身陷惑网者,必囚生死狱,正入死神口。 此...

慧律法师《「运命」而不被「命运」》

当前命相、风水、地理之学大行其道,相信的人为数不少...

口业清净了,首先利益的是自己

口有四种过恶:两舌、恶口、妄语、绮语。两舌就是斗乱...

星云大师《佛教的生活学》

各位嘉宾、各位佛教的护法信徒、各位法师,大家好!大...

现在很多人为什么不肯听经

那么当我们在听闻佛法的时候,最好的心态就是把自己当...

劝化更多的人来行善

有的人喜欢个人行善,然后好自己独吞善果。见别人行善...

供养的时候,天上的宫殿也给你修好了

我们做善事没有根,这回做了,下回可能不做,做一做也...

去掉我执,使自己的心软化

我们修行的前提,是一定要去掉我执,使自己的心软化,...

一滴水的思考

一滴水,单纯而透明,在阳光下却能折射出五彩缤纷的光...

佛陀为何要示现「纳妻相」

四、纳妻相:经云:游于后园,讲武试艺,现处宫中,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