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机深教浅,效果适得其反

大安法师  2024/03/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机深教浅,效果适得其反

疏文:增结者,《净名经》云,有二比丘犯根本戒,发露求忏,优波离为依律定罪,疑心不释,净名言:“汝毋以常法扰乱其心,重增此二比丘罪。”永嘉拟之萤光,谓不能开其迷暗,而反增益之也,明卑之则机深教浅故。《弥陀疏钞》

此段疏文是叙说第二类情形:卑浅的法门,对根机深厚者不唯不得其益,反被扰乱心性,茫然失措。兹引《维摩诘经》二比丘犯重戒的公案。有二比丘结伴住阿兰若寂静处,一比丘入聚落托钵乞食,一比丘在寮房散心露形而卧,被一采薪女瞧见,生起淫欲心,盗行不净行,事毕撒花而去。比丘卧觉,疑犯淫戒,向同伴比丘叙说。此托钵比丘,瞋恨此采薪女,便追赶欲打。此女恐怖疾逃,堕坑而死。此比丘心疑惧犯杀戒。二比丘自觉羞耻,不敢问佛,便向持律第一的优波离尊者发露求忏,咨问决疑,希望得以免除淫杀罪咎。

优波离便依据声闻戒律,解说此二比丘罪过的轻重,告诉他们哪些罪轻可以忏除,哪些罪重不可忏除。时二比丘听闻,疑惧之心未能释除,并生后悔出家之心。

时维摩诘谏言:“尊敬的优波离尊者啊,你不要以寻常悔罪法扰乱其心,再增加这二比丘的罪咎了。应当直接除掉他们疑悔恐惧的罪恶感。所以者何?罪业没有实在的体性,乃因缘所生,不在内(六根),不在外(六尘),也不在中间(六识),十八界中觅其罪福,了不可得。一切诸法皆因我们内心的虚妄之见而有,其实如梦中所见一样,醒后即空。也如阳焰(春日旷野蒸发的雾气),远看似水,近看则无。又如水中之月,如镜中之像,全不是真实的,都是由妄心之镜所映现的,是从心里的妄想所生。若能了悟此理,令心安住于诸法的清净实相,才称得上是如法奉持如来所制定的律行。若能如是了知,才是善解如来宣说律法的真实义。”

时二比丘,闻维摩诘所说大乘实相忏,疑惧与忧悔之心顿然息除,豁然开朗,发无上菩提心,并发愿说:“愿一切众生,都得到维摩诘大士这样的无碍辩才。”证知,优波离奉小乘“律仪戒”,不能解除二比丘的疑悔。维摩诘奉大乘“慧解脱戒”,二比丘乃大乘根机,一闻便悟,淫杀二罪之疑悔,顿然消除。所谓“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空时罪亦灭。”不但罪灭,无上菩提心亦发。

唐永嘉玄觉禅师(665—713年),早年修学天台止观,后参访六祖慧能大师,于某夜开悟得证,作《证道歌》,其中偈云:“只知犯重障菩提,不见如来开秘诀。有二比丘犯淫杀,波离萤光增罪结。维摩大士顿除疑,犹如赫日销霜雪。”意谓一般人只知道犯了重戒会障碍菩提,却不知道摩诃衍中,如来还有甚深微妙的秘诀——实相忏法。这两个比丘误犯淫戒与杀戒(并无犯戒动机),优波离按照声闻戒从事相上来结罪,如同萤火虫的光亮,不能开解此二比丘的疑惧迷暗,反而重增二比丘疑悔罪结(疑佛戒律过严,后悔出家),此则是“重增其罪”。维摩诘大士用大乘圆教实相忏法,顿然释除二比丘的疑惧之心,犹如赫奕日光消融霜雪一样。

又《证道歌》偈云:“勇施犯重悟无生,早时成佛于今在。”佛陀在世的时候,有一勇施比丘犯了根本戒,他即把三衣挂在锡杖上,高声唱言:“我犯重罪,谁为我忏?”至一尊者精舍前,此圣僧尊者针砭:“推罪性,了不可得。”勇施比丘言下豁然大悟,即往西方世界成等正觉,号曰宝月如来。可见对大乘圆机行人套用浅法,不能应机化导。唯圆顿机法相应,方得实益。此优波离“萤光增结”公案,正是阐明卑浅之法对根机深厚者,犹如隔靴搔痒,法不应机,效果适得其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处处想到众生,结果自己最受用

爱自即成众苦因,爱他则是万善根。 我们现在修习一个善...

不要扰乱众生得度的因缘

随缘度化: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

破舟救溺理无由,抵死须撑到岸头

净土宗第十一代祖师省庵大师,对于净土的情怀他是这么...

明月夫人度夫出家

槃提国王名叫优达,在迦叶佛的时候,他便出家修道,现...

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是发心,名之为小

观三界如牢狱,视生死如冤家,但期自度,不欲度人。如...

潜伏在你身边的「菩萨」们

宋朝太平兴国年间,有一位法名辨聪的僧人,游方到五台...

锲而不舍地坚持不忍圣教衰

问: 顶礼法师!弟子出家三年,目前在佛学院读书。学习...

文殊菩萨善巧度化外道

在说法会上,富楼那弥多罗尼子向舍利弗说道:我曾经见...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入于神通大光明藏,三昧正受,...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悲华经

悲华经卷第一 转法轮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修净土后不读其他经律这样对吗

弘法宜持论公允,理事圆融,不可偏执,不可意气用事。...

持名念佛在四种念佛中最为殊妙

念佛一法当中又有多门。这多门就是讲有四种念佛,再加...

五浊恶世,非念佛必不可度

五浊恶世,非念佛必不可度。这个判言来自蕅益大师。《...

锻炼身体是执着自己的色身吗

问: 弟子深信净土,誓死不退,现在也很少运动了,觉得...

【佛教词典】说经

即讲说经典之义理。其后转指讲说俗谣。我国自唐代以后...

【佛教词典】净饭王

(人名)迦毗罗卫国之王,释尊之父王也。名义集三曰:...

心正一切正,心邪一切邪

《法句经》中有两个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小...

五福的意义

一、五福的意义 五福这个名词,原出于《书经》和《洪...

学佛者应从恭敬三宝开始

学佛者当从恭敬之中求,尤其是对出家师父。为说明此事...

《阿弥陀经》与《维摩诘经》的会通

《净名》《法华》等者,此一心持名,得生彼国,即随其...

不断「放下」的时候,你跟「真如」就越来越近

楞严经中,虚空藏菩萨说,他在因地以观察虚空无边,观...

用感恩的心对待当下的生活

《菜根谭》有这样一段话:释氏随缘,吾儒素位,四字是...

星云大师《化敌为友》

吾人在社会上,有朋友,也有敌人。敌人不一定是战场上...

专持名号,以称名易故,相续即生

引净土宗的二祖善导大师说: 「末法众生,神识飞扬,心...

富有的惩罚

有一只血统纯良的狼犬,年轻的时候,长得英挺雄劲,深...

因果报应的三种形式

因果是佛法的基本定律之一,佛教深信相信因果定律的正...

佛陀如何破除凡夫的执着

我们看癸二的 明随缘不变之体。 这个体当然是最重要的...

末法修行魔障多

末法时期修行对我们来说,具有着种种的魔障,如果在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