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假饶造罪过山岳,不须妙法两三行

静波法师  2016/11/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假饶造罪过山岳,不须妙法两三行

古德法华偈颂云:“六万余言七轴装,无边妙意广含藏,白玉齿边流舍利,红莲舌上放毫光,喉中甘露涓涓润,口内醍醐滴滴凉,假饶造罪过山岳,不须妙法两三行。”跟大家分享一下。

“六万余言七轴装”,《法华经》有六万多字,“七轴装”应该是七卷的意思。

“无边妙意广含藏”,什么叫“妙”?不可思议。轮回是可以思议的。大家看着好、看着坏,都记忆犹新、印象深刻,但是佛法告诉你,那不是真的,不是固定的。每个人,包括我们自己,都不是固定的,所以你才能够解脱自在。

“白玉齿边流舍利”,就是我们在读诵的时候,口在读诵,心里在想,身体在相应。所谓的“舍利”就是法舍利。我要告诉诸位的是:骨舍利不如法舍利。骨舍利是戒、定、慧的结晶,法舍利就让你能够拥有这样的结晶。现实中,我们很多人重视骨舍利,而不重视法舍利——就是我们读的《法华经》,这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

“红莲舌上放毫光”,人们都焦虑、苦恼,我们去转化的时候,本来就没有一个固定实在的焦虑、苦恼,我们就解脱了——火焰化红莲。“红莲舌上放毫光”,毫光是佛的征兆,就是你可以作佛,你今天读《法华经》你就可以有一颗成佛的种子。

“喉中甘露涓涓润”,你在念的时候,你发现它是救苦救难的,它是解除我们烦恼的,它是细水长流滋润我们自己的,当然也会影响别人。

“口内醍醐滴滴凉”,所谓醍醐灌顶就是妙药。我们自己焦虑、苦恼的时候,就会让我们清凉自在。

“假饶造罪过山岳”,就是假使无量劫来,我们所造的罪业,像山那么高,像五岳那么高,非常之多,让人望而生畏。

“不须妙法两三行”,我们现在,佛教的江湖上,经常有人说“消业障”,那我今天告诉诸位的就是:你身体做不到,就是业障;你管不住自己的嘴,就是业障;你思想想不开就是业障。前几天,我们接待一个局长的妹夫。妹妹没了,就说那魂在他身上,吓蒙了,黑天白天不敢睡觉,蒙了。谁说的?是佛教徒说的。什么样的佛教徒?山寨版的,这种山寨版的影响更大,影响更广。所以,我们要提高警惕,依教奉行,以法为师,依法不依人,很重要。如果我们真明白了,原来我们所造的罪业,也不过是“过去心不可得”,那你还纠结什么?“不须妙法两三行”,《妙法莲华经》几行就可以消你的业障,为什么我们今天不珍惜呢?我们很多佛教徒不务正业,连三皈依都没有做到,让人很失望、很遗憾。所以,我们今天扪心自问,应当警醒自己,激发自己依教奉行。

《法华经》序品中有:“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到于彼岸。”这两三句就可以度人了。什么意思?

“以慈修身”,我们去结缘,要给别人欢喜,别人痛苦我们应该帮忙;

“善入佛慧”,心里平衡,即使别人不赞叹我们,不感恩我们,我们心里也平衡。因为你要成佛,你要解脱,你凭什么做交易?

“通达大智”,大智就是你明白,六道轮回都是幻化的。

“到于彼岸”,解脱自在。

这个应该是又有“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演大法义”,我们现在在干什么?哪是大法?搞什么狐仙、黄仙附体,这些个跟佛法有关系吗?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这样的东西是有广阔的市场,打着学佛的招牌,做着跟佛法完全不相应的事情,这样的人特别热闹,特别多。

在经文中有二万日月灯明佛,都是同名同号。最后一位佛叫日月灯明佛,他未出家前有八个王子。因他为妙光菩萨说大乘经的因缘——妙光菩萨是文殊菩萨的前身,所以,日月灯明佛说《妙法莲华经》。说多长时间?六十小劫。一劫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成住坏空、生住异灭,比我们的生命要长多了。说六十小劫的时候,佛身心不动,他不会动座位。听众怎么样?“听佛所说,谓如食顷”,听的人就像听一顿饭的时间。可见,时间和空间是不固定的。所以我们老往西边去找,找西方极乐世界,那我告诉你,极乐世界在你心里。你要想得开,你就没有业障;你的心净了,你的佛土就净了,可谓法喜充满、不可思议!当然,为什么不可思议?因为你现在是人。你现在是人,你就永远也想不明白;你如果改变了你做人的想法,就会明白,原来这是可以做得到的。

弥勒菩萨问文殊菩萨,释迦牟尼佛光明神通的瑞相,这是《法华经》的因缘。为什么弥勒菩萨要问?因为他未来要成佛。为什么要问文殊菩萨?他代表智慧。弥勒菩萨代表我们的未来,学佛者的未来;文殊菩萨代表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佛教徒。你如果没有智慧,你是盲修瞎炼的;没有智慧,你的方便就是随便、是借口、是一种愚昧、是一种误导。文殊菩萨就对弥勒菩萨说:“今佛世尊欲说大法语。”什么叫大法?就是大乘,大乘就不是小乘,不是我们所想象的,我们的局限和困扰。

日月灯明佛说完《妙法莲华经》就入灭了,就灭度了,然后把八个王子就交给了妙光菩萨,妙光菩萨就是他们的老师。八个王子中最后一个王子叫燃灯佛。燃灯佛是谁的师父?是释迦牟尼佛,燃灯佛给他授记的。请大家注意,我们现实生活中,居然在黑龙江出来一个燃灯古佛,特别可笑。但是,一帮傻子在那里折腾,骗了太多的人。什么叫末法?“听邪不听正,听骗不听劝”就是末法,末法的征兆是人的问题,不是佛法的问题。《法华经》多好!可有几个人真正地、认真地去读诵?没有几个的。

妙光菩萨有八百弟子请教日月灯明如来讲《妙法莲华经》。这位妙光如来就是文殊菩萨的前身,这八百弟子中有一个人,他的名字叫“求名”——贪名利养,求名、求利。发心比释迦牟尼佛都早,但是他还是成佛了,只是成佛比较慢。他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他学佛非常早,虽然求名求利,但是最后他必须明白,他也必然要明白,这个名、利都不可靠,都是过程,你只努力就好。我们现在追名逐利的结果有太多的后遗症。如果有太多的后遗症,我们不安全了;如果我们不健康,那我们为什么还要这个东西?所以,佛教徒不是怕追求,可以追求,可以努力,可以成功,但是我们所追求努力的不过是一个过程。当然,我们也可以去结缘。

“求名”就是弥勒菩萨,他原来是妙光菩萨的弟子。所以,今天——现在世,这位“求名”就是弥勒,向文殊菩萨请教——就是原来的妙光菩萨,佛教就讲因缘的,这就是因果。我们现在江湖上居然有人会看因果,有人会超拔?这其实都是鬼话。谁给你认证的?在书中所说的佛法都是佛给印证的。佛说的才是经,至少是佛给印证的才是经,个人说的不算。所以,佛教徒从来不搞个人崇拜。但是,我们今天的佛教江湖很混乱、很糟糕,我也希望借着我们读诵《法华经》这样一个因缘,大家要提高警惕。骗子的服务态度一定是最好的,这里边有太多的佛托,太多的故事,请大家一定要注意。

你究竟是要慧命,你还要热闹?如果你要热闹,那你跟着随波逐流就好了;要慧命,你就应当耐得住孤独和寂寞,要有规则,按规则办事。此中因缘微妙复杂,不过是缘起,缘起甚深、甚深……所以佛法是清净的缘起法,我们是染污的缘起,所以追名逐利、认假为真;佛菩萨是清净的缘起,让大家解脱自在。说无常变化;说无我,没有主宰性、实在性;说解脱,要超越生死轮回。所以,哪里有什么附体?说这些干什么?说这些就是别有用心,就是江湖骗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静波法师文章列表

邪见造的业是最重的

不如理就是说,你听闻了一个邪法以后,你自己在寂静处...

【佛学漫画】不要玩火

不要玩火...

受持《金刚经》,前世重罪变轻贱报

读诵、抄写、宣扬《金刚经》的人,在别人轻慢你的时候...

年轻时造了很多增长业,现在要如何补救

九、悔所损业;十、对治所损业。 前面的八个是就着造业...

《法华经》的羊车、鹿车、牛车各比喻什么

而告之言:汝等所可玩好,希有难得,汝若不取,后必忧...

善护口业

一日,佛陀与阿难到王舍城中托钵乞食,结束后走出城门...

用钱来供养三宝,你的罪就能消吗

大家道友聚会在一起,乃至跟师父一起闲聊天,把很好的...

佛陀所谓的两阶段救拔

这一段是讲到〈譬喻品〉,所谓的三界火宅。那么三界火...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注音版】佛说梵网经

佛说梵网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为什么有人越学佛越苦恼

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

静波法师:对构建和谐世界的思考

中国政府所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应该是构建和谐...

浮躁往往使我们不能坚持和忍耐

人性的浮躁与懒惰往往使我们不能坚持和忍耐。 如唐代沩...

静波法师:入不二法门品

各位法师、各位居士: 承蒙慧雄大和尚的盛情邀请,来...

【佛教词典】命者卽身

【命者卽身】 p0813   大毗婆沙论二百卷十五页云:问...

【佛教词典】二见

1、有见和无见。有见是偏向于有的邪见;无见是偏向于无...

以何心称念观音菩萨可得感应

观世音菩萨是西方三圣中阿弥陀佛的二大胁侍菩萨之一,...

天台宗的基本架构

天台宗创立于陈、隋之交,兴盛于唐、宋之际,是汉传佛...

乐观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具有乐观精神的人,在为人处世方面更容易获得成功。...

如何花钱花的有意义

在现今社会上,有一些人的生活过得非常奢华,出入坐的...

助念生西须知

助念之要 各位大德莲友: 今日大家参加盛会,学人来此...

难以老实念佛的症结在哪里

问: 怎样才叫老实念佛?人们为什么难以老实念佛,其...

闭关念佛二十一天的感悟

二〇一五年的暑假,我有幸参加了净土文化夏令营。在七...

好人不好当,人善受人欺

有位居士见到我抱怨说:好人不好当,人善受人欺呀! 我...

绮语之毒,招灾引难

下面讲到绮语,绮语译为杂秽语,杂就是闲杂,秽是污秽...

心法两空是真实相

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法...

把文字转成心中的光明

【阿难见佛,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道力...

我问师父(宏海法师答疑)

问: 我有三个问题请问师父: 第一个,阿罗汉在有余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