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以什么心来做事,最终就会成就什么

济群法师  2012/03/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心是非常微妙的,因而,多数人对自己的心行并不了解。尤其在做事时,往往落入外在结果,只在乎寺院盖得多么壮观、弘法做得多么成功、说法场面多么隆重,等等。事实上,这种追求和世人追求钱赚了多少、事业发展得多大相差无几。当然,两者成就的福德相距悬殊,因为前者所行事业能利益大众。但我们要知道,两种追求在用心上并无本质区别,这和达摩祖师当年讲的“没有功德”是同样道理。若以着相的、有所得的心行善,所做无非培植福德而已。

我们每做一件事情,都会有两种结果。在成就客观结果的同时,也在成长某种心行。以什么心做事,最终就会成就什么。以贪心去做,最后成就的是贪心;以我执去做,最后成就的是我执。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人做了几十年,最后只增长了一大堆我执、我慢及对事业的贪着,并且陶醉其中。表面看来做了很多佛教事业,内在成就的心行,却与佛法了不相干。

所以,修行首先要以出离心为基础。时时念死无常、念三恶道苦。否则,极易落入凡夫心中,使生命毫无意义地空过。出家,本身是对世俗生活的出离,但真正要出离的,则是我们的凡夫心。每一种心,都有对应的环境,也就是唯识所说的见分、相分。正因为环境会引发相应的心理活动,故修行需在特定环境进行,减少它的活动机会。但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最终摆脱凡夫心,这才是修行的实质内容。遗憾的是,很多人看不到这一点,往往是“出一家,入一家”,由放弃世间贪着,转而进入佛门的贪着。所以说,唯有强烈并正确的出离意愿,才有可能摆脱凡夫心干扰。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推荐】道证法师:六度总修?六度总休?

上广下钦老和尚有一句开示,很耐得我们去体会。他说:...

圣严法师《工作与心安》

有些人在平常时候,心还可以比较安定,但是只要到了工...

世间的四种修行人

一日,佛陀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为比丘们开示法要...

勿在虚假的物质生活中打转

佛法说人身难得,既然得了人身,却不了解因果、心性的...

修行中断的原因何在

一是环境关系中断,假使这个地方打仗了,你要搬了;或...

如此行去,何不得力之有

疑情不得力者。此用心人之大病,不易疗治也。何以故?...

初学者不要与男女美色相接触

大智慧的佛陀告诉我们,修行的重点有两个: (一)慎勿...

什么样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孙

一、什么样的修行人是魔子魔孙 印光大师在佛教徒中威望...

【注音版】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佛说雨宝陀罗尼经...

永嘉证道歌

君不见。绝学无为閒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

【注音版】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佛说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处世间,如虚空

出家人的生活,一方面是通过戒律来规范自身行为;一方...

出家要有什么条件

问: 出家要有什么条件? 济群法师答: 关键是你的认...

我们对因果究竟信到什么程度

学佛的人,大约都以为自己是相信因果的。但扪心自问:...

济群法师:不住于相

众生因为住于虚妄不实之相而起烦恼困惑,并由此造业,...

【佛教词典】真识

(术语)楞伽经所说三识之一。【又】离妄念之心识也。...

【佛教词典】方等经

(术语)大乘经之总称也。观无量寿经曰:读诵大乘方等...

佛教徒找工作应该注意什么

一次,文殊菩萨化现人身路过一个屠夫家门,看见有几个...

最简单的施食法:六字大明咒施食

丹真绒布上师餐前必做上供下施。下施时,念诵观音菩萨...

星云大师《为消防人员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居住在都市里的人们,不是怕市虎汽...

法界最可靠的保险

我曾把在香港办理的缴费11年的保险退了,为的是得到四...

色身从何而生,又从何而去

如来印我名尼沙陀,尘色既尽,妙色密圆,我从色相,得...

如何对恶人和讨厌的人生起慈悲心

问: 如何对恶人或者自己讨厌的人生起慈悲心?对于冥...

星云大师《依什么学法》

各位老师、各位来宾、各位同学: 第四期大专佛学夏令...

不能了解生命的根本而错乱用心

我们在明白整个生命的道理当中,最重要的先要了解生死...

法乐之乐才是无穷而长久的甘味

人们通常认为快乐离不开财富,因此为了争取得到更多的...

念佛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碍

我们念佛,要先除掉念佛的障碍。你们跟师父们不一样的...

布施不只是布施物质

在某个婆罗门道场里,有位修行者很有服务热忱,他任劳...

对别人最深的伤害是语言

在一个村子里有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极其优秀,可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