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勿在虚假的物质生活中打转

惟觉法师  2015/01/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勿在虚假的物质生活中打转

佛法说“人身难得”,既然得了人身,却不了解因果、心性的道理,起惑、造业,就枉费了这一生。儒家说:“罔念作狂,克念作圣。”强调这一念心的重要性,与佛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为善去恶 慧日朗然

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作学问是累积而来的,是一个加号,如儒家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但学海无涯,所以要博学多闻,活到老、学到老。修行则是一个减号,经常检讨反省心当中的无明烦恼,有了过失马上改过,烦恼化得干干净净,清净心、无为心现前了,就是净土。虽然是两条路,但不相冲突。

一个是知识,一个是智慧。知识是学来的,如小学、中学、高中到大学,每个阶段都有它的知识,不管学多少,这些都是后天一层一层加上去的;时间一久,不复习,就忘掉了,无论科学、哲学、医学,都是一样的,这是属于知识的层面。

一个人能判断、能觉悟,知道是非善恶,了解人生的价值究竟在哪里,这就要靠智慧。打坐时,就是要反省检讨,把心当中的烦恼化掉,这就是智慧。有了过失,知道检讨、反省、改进的这一念觉悟的心、觉照的心,就称之为智慧。所以,知识是后天学来的,智慧的这一念心则是本具的。

昔王阳明贬至龙场驿,悟到格物之道,他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我们的心有体、有用。以用来说,起善念就是功德,起恶念就是罪过。“知善知恶是良知”,知道现在起的是善念还是恶念,这个心就是觉性,就是良知良能。“为善去恶是格物”,把心中的杂念、妄念统统沉淀下来,这是用功的一种方法;心作用了以后,不作用想,归于菩提、涅槃,这就是体,所以说“无善无恶心之体”,这念心一念不生,心明如镜,这就是道。

背尘合觉 格物致知

一般人都是到外面找刺激,身心才感到快乐。佛法提到,众生眼以色为食、耳以声为食、鼻以香为食、舌以味为食、意根以法尘为食,始终在物质的追求当中。眼睛要看好东西,不看好像没有依靠;耳朵要听好听的声音,唱歌、跳舞,歌星来了,造成轰动,万人空巷,为什么?不看、不听就很难过。鼻子喜欢闻香的东西,就在身上洒洒香水。舌根要求最好的味道,讲究酸甜苦辣。身体也要享受,坐要坐好的;睡要睡好的,睡弹簧床、盖蚕丝被;穿要穿好的,冬天要穿貂皮大衣,为什么?一是追求美感,一是触尘,要求穿得很舒服。意根想过去、想现在、想未来,不想就感觉无聊,无所事事。这些都属于众生境界。物质的追求当下好像很快乐,等到刺激过了以后,身心劳顿,所以老子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儒家所说的“格物”,就是把心当中的贪心、瞋心、痴心、慢心……种种垃圾去掉。打坐时澄清当下这一念心,就是在“格物”。菩萨向五明处学习,第一个是内明。内明,就是要格物,要检讨反省,要转识成智、转染成净,要漏尽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漏尽,就是用对治的方法,化掉心当中的烦恼,这就是“格物”。

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不管做什么,如果不知道这个道理,人生就很枯燥,只在烦恼中过日子,认贼作父,在虚假的物质生活中打转。修行是以寂静为乐,菩萨以“禅悦为食,法喜充满”,我们听闻佛法,打坐时一念不生,这就是我们的粮食,一念万年,万年一念,做到了,就入于贤位、圣位。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惟觉法师文章列表

佛心与众生心都是一个心体

重重结示,令深信一切庄严皆导师愿行所成、种智所现,...

心地是相貌的根本

五代、北宋之间,有个著名的道教学者陈希夷,就是传说...

打扫心灵的房间

房间要经常打扫,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居住在这样的房...

唯识无义,一切法的受用是自变自缘

于定心中,随所观见诸青瘀等所知影像,一切无别青瘀等...

不论做事或修行,四心不可缺少

俗话说: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个人学习任何事情...

心中要有阳光

心中有佛,见的都是光明,说的都是善良。心中有魔,见...

心念的不可思议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天,佛陀带了诸位比丘到处游化,走...

将心外求,舍父逃走

此句出自度门神秀禅师的示众偈:一切佛法,自心本有;...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佛说当来变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俱...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判断净土秽土的两个指标

我们从佛陀的名号华光如来,没办法去判定是净土、秽土...

不后悔过去,不担心未来

人们通常认为在水上或稀薄的空气里行走是个奇迹。但我...

受五戒后饮酒需要重新受戒吗

问: 弟子已受过五戒,但在年终的年会上不得已喝了酒...

一生行善但不知道阿弥陀佛,最后会往生吗

问: 如果一个人从不知道佛教,也不知道阿弥陀佛,却...

【佛教词典】说戒单白羯磨

亦名:单白说戒羯磨 子题:大德僧听、今僧白月十五日布...

【佛教词典】唯心偈

(杂名)指旧华严经第十一,夜摩天宫菩萨说偈品如来林...

在家居士的50个注意事项

无戒不能修佛,修佛不能不持戒;世俗万事皆然,无戒无...

作茧自缚的人生

【原文】 蚕之作茧也,左之右之,上之下之,尽吐腹中所...

佛法中的「勤俭宽和」

我书房墙壁上挂着一副勤俭宽和,是一位出家法师的墨宝...

下劣凡夫罪业深重,如何容易得生安养

问:求生西方固所愿也,但我下劣凡夫,罪业深重,福善...

袈裟的由来与殊胜之处

袈裟,梵语音译为迦沙曳,义译为不正、坏、浊、染等。...

透过弥陀名号无量光的德能,马上就获得了三种利益

由于这个名号里面具足着无量光的义理、境界、德能,那...

怎么才是清净的布施

云何菩萨其施清净?若诸菩萨殟波陀悭。 前面是讲广大,...

被人「利用」开拓了无限的「价值」

刚来台湾的最初几年,我居无定所,因此经常随喜帮助别...

若于转处不留情

在《坛经机缘品第七》中,僧智通,寿州安丰人,初看《...

婚姻的美满之法

有一个女众结婚十年,她觉得生活一向挺安逸,挺好的,...

弥勒佛的出世本缘

(上) 昔日,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五百位大比...

【推荐】净土法门的本质要点

了解这个佛的本怀之后,我们也要把出生死、成佛道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