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消费与惜福

明一法师  2012/12/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消费”这个词里的“消”有“灭”的意思,“费”有“福”的意思。人们每时每刻都要消费,消费金钱、资源、时间、人生、青春、爱等等,这些被消费的东西在佛教里有个名词叫“福报”,也就是说我们每时每刻在消费着自己的“福报”。这些被消费的“福报”并不是凭空而有,一丝一毫的福报都是需要去积攒才能得到,所以珍惜“福报”非常重要,消费的时候应三思而行。

有人一定不以为然,可能会认为我的消费是我自己的劳动所得,我辛苦工作或是学习才得到这个消费的权利。其实不然,因为事物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是因缘所生法—佛教里面叫“缘起性空”。“缘”就是条件,具体地讲一切事物是有条件地存在的,离开条件,事物也就解散了。我们的权利,我们的消费品也是一样。

固然你有权利消费你的所得,但是你的消费权利来自何处?你的权利如何实施?最最简单的问题:你今天吃的饭来自何处?如果是你自己种的,那么做饭用的能量来自何处?就算你自己砍材烧的,木材是谁管理种植保护的?如此等等问题一经探究后你就会发现,我们没有一刻钟可以离开别人,我们是互相依赖而得以存在,有存在也就必定有他的理由或者叫做条件。我们所要珍惜的就是这些条件。

永嘉大师说:“住相布施生天福,犹如仰箭射虚空。势力尽,箭还堕,招得来生不如意。怎如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如如来地。”这就是说我们的福报是有尽的,所以一定要珍惜。就算你非常的能干,积累了大量的福报,如果不去珍惜那也是会很快枯竭。消费的渠道有很多很多,这里我就不讲别的消费,我想讲的是我们常常没有注意到的一种消费,也就是“管理”。我们的福报希望不要在这不起眼,或者说是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地方挥霍了。

其实“管理”有很多的含义,在我们消费品中“管理”的消费无时不在。因为我们的存在是互相依赖的,所以“管理”也可以说成是一种帮助。我们需要别人教我们吃饭;我们需要别人教我们生存或者叫劳动的技能;我们需要别人教我们做人、做事的方式;我们需要……这就是我们在消费“管理”。有人在这方面消费是很大的,有的人却很少,不管多少我想大家在消费的时候一定是不会去注意的。所以我们真是福报从我们手心流失还不知道,实在是太可怜了!

有了福报,人生就没有坎坷或减少很多坎坷,有了福报就可以进一步去修得智慧。有了智慧就没有烦恼,就能修到更多的福报,如此循环往复。我们不能轻易就把自己的辛劳白白浪费,我们只有勤劳地修福修慧才能得到解脱,所以珍惜福报很重要。祖师们的话叫:“惜福”,大部分人知道“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却往往忽略掉自己消费的“管理”。

在寺院的生活中尤其明显,因为寺院是按照六和敬的精神共住的。所谓身和同居,口和无争,意和同悦,戒和同修,见和同解,利和同均。要维护众人在一起的安定秩序就会需要很多的管理。我们如果参与管理那是得到福报,我们如果是自觉配合管理那也是得到福报,我们如果不配合甚至制造麻烦那就是损失福报。所以我们生活中一定要时时刻刻地有自觉,尤其是在公共场合。不要只注意抓住一粒米,应该还知道自觉配合管理这个大西瓜。

要想能够做到自觉,师父的做人做事的二八方针是最有效的。所谓做人:要建立信仰;要明了因果;要具足良心;要讲究道德。做事:要以感恩的心面对世界;要以包容的心和谐自他;要以分享的心回报社会;要以结缘的心成就事业。能做到这样,那你就一定是没有在消费“管理”而是通过“管理”培植福报了。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平凡的生活中,在管理自我的过程中积攒无量的福报。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比佛更大无上福田

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虽然他的终极关怀是出世间法,...

贫穷的人有七种布施

贫穷布施难。然而,佛陀告诉我们不用财物也能布施。称...

莫问前程不求回报,这是最好的

什么叫佛,佛一开始叫佛陀耶,到了中国3000年,就把陀...

【推荐】只要你愿意念佛,你就不需要修福报了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舍利弗,若...

出家需要有大福报吗

《明史 太祖本纪》里记载:至正四年,旱蝗,大饥疫。太...

何不为自己积点福

我有位朋友在昆明的钱局街做了几年服装,店小乾坤大,...

修习净土法门是最上的福报

念佛人称之谓净土行人,净土行人必须要把我们净土这一...

佛法修学,以智慧为先导

去年和今年的九月,末学去大庆接受由净界法师亲自传授...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唐终南山释道宣述) 妙法莲华经者...

【注音版】礼佛大忏悔文

礼佛大忏悔文...

【注音版】晚课蒙山施食仪

晚课蒙山施食仪...

人生该不该有信仰

人生渺渺,世事茫茫,何去何从,很难确定,原因是个人...

降伏顽固的不良情绪

根本烦恼,是最顽固的不良情绪。这类情绪有六种:贪、...

当今邪师的十九种典型表现

依止善知识乃修行之必须,但行者不能盲目随便依止。若...

专注做事少成见

在修行中我们的智慧是因为我们的成见给障碍了。要想开...

【佛教词典】十缘生句

乃陈述由缘所生十物之句。出自大日经卷一住心品。即:...

【佛教词典】十烦恼

(名数)开六烦恼中恶见之一而为身见,边见,邪见,取...

吸烟是如何引起致命疾病的

按:新加坡政府在2002年5月31日世界无烟日发表文章指...

猕猴之喻醒悟退道沙门

昔日,佛陀在王舍城郊区的灵鹫山精舍里,为天、人、龙...

魔化比丘死后投生何处

《佛说法灭尽经》:众魔比丘命终之后,精神当堕无择地...

没有听到佛法,人生就不能解脱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修行人都要牢牢的记住,你步入修行...

如何才能使自己活得快乐

有三个愁容满面的信徒,去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使自...

虔诚读诵《法华经》的不可思议感应

《法华经》全称《妙法莲华经》,因经中宣讲法义至高无...

近贤远愚,不可不慎

世尊在世时,经常带领弟子们游化人间,教化众生。有一...

在家居士持戒要持到什么程度

问: 请问我们在家居士持戒要到什么程度? 大安法师答...

新年吃素增福增寿 舌尖上的素食中国年

中国许多地方都有新年第一天吃素的习俗。古人有言,一...

慧律法师:心无所住就是安住

世间没有中庸,无相才是真正的中庸;心无所住就是中庸...

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受诸剧苦

跟着悭贪嫉妒而来的,是自赞毁他。在这里的同学每天诵...

老人不要倚老卖老、老气横秋

佛经里有一则老人国的记载。有一个国家认为老人没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