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受诸剧苦

南怀瑾老师  2016/12/2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受诸剧苦

跟着悭贪嫉妒而来的,是“自赞毁他”。在这里的同学每天诵戒,都知道《菩萨戒本》第一条,最严重的就是“自赞毁他”,自己赞叹自己,毁谤人家。这种心理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多得很,尤其这方面心理业力重的人更厉害。这几十年我看的很多,尤其在竞选时,现在的竞选都在自赞毁他。拜托拜托!恳请惠赐一票,我怎么怎么好,某人如何如何不好,千万不要投他的票。有些毁人家的话极其高明:

“某某人你认识吗?”“认识啊!”“你看此人学识怎么样?品德怎么样?”

“自赞毁他”技术高明的人,可用一个字形容:“奸”,若有人问他某某人怎么样,他就说:“他啊!不知道!”这种人最坏了,很多人在我面前做这种动作(行为),我心里就知道这种人非常坏,那是一把无形的刀在杀人,也就是孔子所讲的“浸润之谮,肤受之愬”,“谮”即讲人家的坏话,“愬”是心理的埋怨攻击。这种破坏好像是浸水一样,看起来没有关系,无大碍,慢慢浸久了就烂了。历史读多了就知道,奸臣毁磅忠臣都用这个办法,今天搞一点,明天搞一点,累积多了,使皇帝不知不觉对那个忠臣生起厌恶之心,最后非杀了他不可。

自赞毁他的方法很多,再不然在他人背后讲坏话,用尽心机毁人家。你说这是为什么呢?他也不为什么,这样才过瘾啊!有些人表面看起来很谦虚,看到人那种弯腰弓背,打躬作揖,讲起话来又那样谦恭,这都是自赞,在谦虚中充分表现傲慢。

所以,“悭贪嫉妒、自赞毁他”的心理、行为,与修行是绝对关联的。止观法门的观心,就是观这些。你以为坐在那里观心,啊!我得一个清静,啊!气脉动了,到了屁股了,啊!到了头顶了,督脉通了,通你的鬼!你悭贪嫉妒的心理牢固得很,动都没动过。

注意啊!“自赞毁他”是两个字单独成立一个心理观念,自赞是一个心理观念,毁他是一个心理观念。“悭贪嫉妒”则是四个不同的心理观念。综合而言,悭贪嫉妒必然会自赞毁他。

佛继续告诉文殊菩萨,一切众生都在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关于这些心理行为,真正要学佛、研究佛法的人,不要轻易放过每一个字,怎么说呢?当我们看到经文,就要确实彻底地检查反省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心理状况。譬如我们讲戒,传统佛法的大乘戒律,《瑜伽师地论》菩萨戒第一条就不能“自赞毁他”。自赞毁他是菩萨道中最严重的事,如果拿这四个字与一般心理学一起研究,你看这个社会活着的人,哪一个不是走这条路线?如果不自赞毁他,就没有办法活下去,为了想出人头地,总想尽办法去伤害别人。假定有人自己站起来,不但没有伤害别人,同时使别人也站起来,这就是菩萨道,学佛的关键就在这个地方。然而一般人做不到,自己站起来都犯了菩萨戒,在自赞,在毁他,都是毁谤他人,自己才成功。

其实,讲到自赞毁他,在历史上留名的人物都是“一将功成万骨枯”。我们这个社会上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个人的成就,都是算计了别人,以许多人的失败而成就了自己。假定有人做到了我成功,别人也得利益,那就是佛道、菩萨道。学佛的重点就在这个地方,千万要注意。

“复次,曼殊室利,若诸有情,悭贪嫉妒,自赞毁他,当堕三恶趣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

佛说一切众生如果往悭贪嫉妒、自赞毁他的路上走,当堕三恶趣中,下地狱,变畜牲,作饿鬼。在三恶道的众生中,尤其是悭贪嫉妒、自赞毁他的众生特别多,都是以此为根本而来。鬼道中的悭贪嫉妒更厉害,所以我们经常听到骂人的话:“你这个家伙怎么啦?撞到鬼啦!”那个鬼跟人有什么相干?嘿!他偏要整你一下,为什么?嫉妒啊!没有其他原因,习气上嫉妒。所以他们在三恶道中无量千岁“受诸剧苦”,受极大的苦楚。

我们先不说悭贪嫉妒、自赞毁他的人死了以后,堕地狱、饿鬼、畜牲道中受苦受罪。我们只要想一想,现实人生在悭贪嫉妒中,当下就已下了地狱,非常烦躁,非常痛苦,怎么想怎么不对,睡也睡不好,总想办法去整人、害人,挑拨是非,搞些明堂,此人的心理就已在鬼道中,畜牲道的样子和性情都出来了。姑且不论身后的果报,人有这种害人的心理,一望而知。现代心理学已和医学结合,人的心理有了重大改变,血液细胞立刻跟着变化。尤其发大脾气的时候,当场抽出他的血液来检验,血液都会变色,具有毒性。所以,修行的人不杀生,不吃荤,任何生物在杀它时都会起嗔心,血液含有毒性,吃多了就中毒。

人的心理如果有各种坏心思,久了以后,生理上神经细胞必定跟着变化,不过他自己并不知道。过去在大陆上看到许多死刑犯,他们的样子的确不同。所以从前作官问案,要先学会看相,犯罪人的样子就是不同。为什么如此呢?心理影响生理,现身就下了三恶道。

“受剧苦已,从彼命终,来生人间,作牛马驼驴,恒被鞭挞,饥渴逼恼,又常负重,随路而行。”

在地狱、畜牲、饿鬼道中受报完了,“从彼命终,来生人间。”来到世间还不是做人啊!来这个世界还要经过“牛马驼驴”的过程,而且还是不好的。畜牲道的生命也有好坏之分,在印度作牛,永远不会挨打,也不会被宰来吃,跑到人家家里拉屎拉尿,人家还得马上供起来拜。印度人崇拜牛,把牛当圣牛看,要作牛也要到印度去投胎,果报总是好一点嘛!

所以作牛作马也有幸与不幸,好命的马,一天到晚喝白兰地、高粱酒,吃黄豆,那舒服得很,当然跑起路来也很要命,日行千里,五百里不走,三百里也总要走的;你看做那种拖东西的笨马,真是可怜哪!你们大概很少见,我们都亲眼看到,拖东西的骡瘦骨嶙峋,瘦得和我一样还要拖,我现在也变牛变马了,瘦成那个样子,每天还要拖。我也知道自己下了地狱境界,我给自己的评语“牛马精神”就是这个意思。你以为真要变成畜牲才叫“牛马驼驴”啊!

“牛马驼驴,恒被鞭挞”,永远挨打,为什么挨打呢?果报嘛!因为过去生悭贪嫉妒、自赞毁他的心理所得的果报。譬如妇女们的嫉妒,那还得了!历史上皇后嫉妒妃子,什么花样都想得出来,乃至把妃子的手脚剁了,放在酒缸里用酒淹死、醉死,叫醉妃,因为你漂亮嘛!要陪皇帝喝酒,把你醉死。你说那些是什么果报?你说现在不会这样,现在各种不同的花样都有,人的嫉妒心理真是无法形容。

因此,即使地狱罪受完了,还要变成动物被鞭挞,还找不到东西吃。同样是牛是马,同样是动物、生物,如果养在动物园可舒服得很,撞到我们这里来算不定就被宰掉吃了。

“饥渴逼恼,又常负重,随路而行。”没有吃的、喝的,也没有好的地方住,又要常常载负重物。佛说由于过去生有自赞毁他、悭贪嫉妒等种种心理,而得到这样的果报。这种因果报应是宗教的迷信吗?你仔细研究看看,当一个人有悭贪嫉妒、整人害人、言语伤人等种种思想行为出来的时候,令对方遭受到比牛马被鞭挞的痛苦还要痛苦数倍,是不是这样?是这样的话,这个回转来的果报是很自然的。

什么是果报呢?就是中国文化中所讲的四个字:“天道好还”。“还”也就是回转来,你怎么样付出去就怎么样收回来,不但回来,连本钱加利息一起回来。中国易经的道理是:“无平不陂,无往不复”,一条平路走久了一定是下坡;也没有永远向前走而不回转的,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因果的道理是什么呢?就是这个宇宙、地球的物理法则。人到了太空就知道这个原理,把一只手表扔出去,它自然浮一圈又回到原位。人在地球上丢手表会落在地上,那是因为地心引力的关系。果报就是回旋、轮回的道理。当你起一种心理,“悭贪嫉妒,自赞毁他”,使人家心里难受,给人家痛苦,你已经开始自尝变牛变马被鞭挞的痛苦果报了。

因果报应是谁作的主?没有人作你的主,都是你自己造的,这叫自作自受。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南怀瑾老师文章列表

临终的五趣相

众所周知:六道轮回之六道, 是包括天道、 人道、 修...

地狱的恶报从六根而出

讼习 讼,争讼,意思是说,我们自己有了过失,但是我们...

蟒蛇护金

有一个视财如命的钱员外,一生胼手胝足地攒聚了许多的...

大安法师:念佛不求往生与五逆十恶者相同

修净土法门的人,首先要建立一个与净土念佛法门相应的...

为什么供养佛菩萨,不能有悭吝之心

问: 供佛时为什么要选择最好的供具和供品呢?为什么供...

地藏菩萨誓愿宏深,常居幽冥界救拔地狱众生

原文: 地藏菩萨,誓愿宏深。虽则久已证穷法性,而复不...

心律法师:生命中的嫉妒苦

历史上、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关于嫉妒的故事。 战国时期...

贪执睡眠以待来日堕落

佛陀在舍卫国传法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心智昏钝不明,完...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注音版】金光明忏斋天法仪

金光明忏斋天法仪...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念佛的人,随缘不动心最重要

大家来打佛七,难免一时间不适应。因为环境和生活条件...

临终之时,阿弥陀佛抢先把我们带走

复次是利,约命终时,心不颠倒而言。盖秽土自力修行,...

为什么第八识不能造业

坚无记可熏,与能熏相应。 所熏非异此,是为熏习相。 ...

如何觅得真心

问: 请益法师,如何觅得真心? 宏海法师答: 我们常说...

【佛教词典】大圣

(术语)佛之尊号。法华方便品曰:慧日大圣尊。妙宗钞...

【佛教词典】无主不处分过量房戒犯相

亦名:无主房戒犯相 含注戒本·十三僧残法:“若彼作房...

开悟是怎样的一种境界

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

修行的重点和方式有哪些

问: 您认为修行的重点是什么?有哪些方式? 慧律法师...

财富的应用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的活动。经济活动是广义的说法。从某...

持名念佛的四大要领

一、极乐弥陀皆系的的实有 极乐世界,为依报国土之名,...

真假出家人

什么叫沙门?沙门翻咱们华言叫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

肉鸡,来自地狱的「美食」

导语:鸡是最早被大规模人工饲养的家禽。今天,美国每...

挨打不如找打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如何进步,避免挨...

佛本生故事:尸毗王割肉救鸽

有一个大国都城叫提婆底,国王名叫尸毗。他的国家土地...

痛苦和压力是心中那个影像给你的

我刚出家的时候,我的心情欢喜吃牛奶,还有所有牛奶的...

分粥的启示

自从佛陀创教后,僧团逐渐形成独特的组织和制度,传入...

星云大师《做人密行二十五事》

1、 忍一句,耐一时,退一步,饶一着,是为做人的密行...

堂上二老是活佛

明朝的时候,有个安徽人叫杨黼(fǔ),是一个非常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