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皈依与出家有什么区别

2011/08/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凤凰网:谢谢宗舜法师刚才对佛教给我们的解释。社会上很多人可能对佛教还是有误解,不仅仅说是正信还是迷信这种问题,他们可能连一些最基本的概念也会搅混,譬如皈依、出家、剃度、受戒。之前我知道任静和付笛声他俩皈依佛门,然后很多媒体在报道的时候就把它报道成出家。还有很多网友就去猜测他们为什么出家,给的原因也是千奇百怪的。希望在这里宗舜法师和雪漠老师也能把这个这些地方给我们大家解释一下,像皈依、出家有什么区别?

宗舜法师:任静和付笛声老师他们两位是非常虔诚的佛教弟子,而且经常会去参加佛教的各种活动,我们跟他们都是很熟悉的。当时他们在赵县的柏林寺皈依的时候就曾经被媒体一度传为说任静、付笛声夫妻俩双双皈依佛门,出家了,当他们再一次以在家人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时候个别的媒体他们就说你看他们是以这个所谓的皈依佛门作为自己宣传的一个噱头,曾经给他们有这样的一个定位,给他们扣上这么一个帽子。

但是在我看来就觉得是非常荒唐可笑的,因为在现在确实在社会上大家对皈依和出家究竟有什么区别有点弄不大明白,我觉得确实有必要给大家做一个澄清。大家说到的皈依佛门,其实在佛教里边应该确切的称为叫皈依三宝。皈就是回归的意思,依就是依靠,就是我把我的已经迷失的自性重新找回来,以佛、法、僧三宝作为我的依靠,表达希望三宝来救度我,我全心的依靠三宝,按照三宝的所教示的这些原则去实践,它表达这样一种愿望。它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皈依是种宣誓,这是向佛法僧三宝宣誓表明我认同你,并且依靠你这样一种态度,所以他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这个是皈依的最通俗的理解。

凤凰网:那么皈依以后我们是说他还是像我们平常人一样是吧,不是像师父您已经剃了头发。

宗舜法师:对,皈依它其实应该是分成两类人,第一类人就是在家学佛的,我们把他成为居士,这些居士们就是居家学佛之士,他们是在家的,他们不用剃发,也不用更改自己的服装。我们叫剃发染衣披上袈裟,袈裟这样的出家的法服,这个是一类。

另一类就是我们所说的要剃发,就要把头发剃去,然后穿上僧服,所以在这个里面,佛教一共是这两类人一共有七个身份。就是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比丘、比丘尼是出家的这两类,然后在家居士男居士、女居士叫优婆塞、优婆夷。这个就是四众弟子,我们常说的四众弟子佛教的就是这四类人。

那么在出家人里面还有三类,一类就是沙弥,一类是沙弥尼,沙弥就是刚刚出家还有没有受比丘戒的,比丘尼就是没有受比丘尼戒的,那么称为沙弥尼、沙弥。还有一个叫式叉摩那他是在沙弥尼正式受比丘尼戒之前有一段学习,学习佛法甚至接受观察的这样一段时间, 合着这样来说,出家人就一共有5类,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再加上式叉摩那也叫学法女,这个五类人是属于出家的,出家众。

另外的两类就是属于居士,在家信佛的,就是叫优婆塞、优婆夷,这些人他不用剃发,也不用遵守出家人的相关的戒律规定。所以把所谓皈依佛门看成是出家这是对佛教的一种误会。

凤凰网:皈依佛门就是只是说我心向佛教这样一个状态是不是?

宗舜法师:是。

雪漠:法师是按照佛教的常识在说。我认为的皈依就是:放下自己,融入另一个世界,或者走进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佛教。如果你能够放下自己的一些东西——主要是执著、偏见以及世俗的生活和欲望,尽量能放下它们,走进佛教。当我们发这个心的时候并且走进的时候,我认为这就开始皈依了。即使有那种形式也罢,没有那种形式也罢,当自己有了一种向往的时候,并且付诸行动的时候,这时候真正地开始皈依了。

发心就是不仅让自己用这种方式离苦得乐,而且让别人也用这种形式离苦得乐。我刚才说到了快乐。实际上快乐它是这样的:真的快乐不是一种损人利己的快乐,而是利己也利人的快乐,我们追求这样一种快乐。所谓皈依也罢,实质上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皈依和精神的向往。打碎自己,打碎自己的很多东西,拒绝一些东西,拒绝自己的欲望,开始走进一种宗教精神的时候,皈依就开始了。

出家就是完全割舍了这样一种世俗的生活——这是在形式上割舍。很多人在形式上割舍之后,心灵不一定割舍。所以说,身出家的不一定心出家,而且有些在家的人他可能也出家了。就是说,这种割舍更多的是从一种心灵上的拒绝和放弃开始的。戒律实质上就是一种拒绝,不去做这个东西,不去做那个东西,把全部的生命投入一种信仰。戒就是这样的。拒绝才叫戒,出家也是戒的一种,就是拒绝的一种。

当然,这种形式上的拒绝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宗教中它包括四个方面,其中一条是宗教礼仪——就是这个形式上的东西。比如以我自己来说,虽然穿着俗家的衣服,但是我几乎是与世隔绝的,就是虽然不出家,但我也许比一些出家人还要出家,因为我几乎就是与世隔绝的。我自己觉得我是皈依了,我自己觉得心灵上出家了。世界怎么样?我不在乎了。为什么呢,佛教的目的就是不在乎世界。如果佛教看别人的眼色,看世界怎么看你的时候这不是佛教,这是演员,在表演。我始终觉得,心里真的得到那种快乐清凉的时候,世界就干扰不了我,这就是真出家,就是一种真成就。当世界老是能干扰我的时候,就没有出家也没有皈依,这是我自己非常简单的一种鲜活的理解。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何正确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问: 如何正确看待佛菩萨的感应? 答: 所谓的感应,...

【推荐】为何得不到观音菩萨的感应,问题出在哪里

大家都知道观音菩萨的神通妙用,有求必应。《普门品》...

能行即是佛,就不用念佛了吗

问: 经常有人说能行即是佛,何须念?做的好,不用念,...

【推荐】星云大师《改变命运的方法》

习惯、迷信、感情、权势、欲望、业力虽然能控制我们的...

出家人的锡杖具有哪些含义

佛告比丘:汝等当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未来现在诸...

「上香」意义的省思

农历乙未羊年新春期間,是善信上香祈福的大好日子,尤...

是「山门」还是「三门」

当我们进入到佛教寺院时,通常会先经过山门,有时也会...

女众进入寺院应遵守的礼仪

我们每次过堂都做一点学习,今天学习关于女众入寺的内...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宏海法师:净土十要

(第一讲) 从今天开始,因为非常欣喜的,我们又是新...

执滞之著不可有,执持之著不可无

【原文】 人恒病执着,然亦不可概论。良由学以好成,好...

有八种原因会导致持咒不灵

1-3、【怀疑心、起恶心、不诚心】,有这三种心,持咒必...

懂得舍弃便是拥有

有些东西一旦拥有了就是负担,拥有的越多,负担就越重...

【佛教词典】八种塔

(名数)如来塔,菩萨塔,缘觉塔,阿罗汉塔,阿那含塔...

【佛教词典】浴鼓

通知入浴所打之鼓。其敲打之方法由慢缓而渐急促,最后...

您越在乎什么,邪淫的果报就在那上面体现

一、未来的某一天,有一位温柔贤惠,端庄秀美的女性本...

每一个刹那都是唯一的

有个小孩子,在读小学的时候,他的外祖母过世了。外祖...

先从梦中醒,再度梦中人

别说初学佛的人难以放下,就是学佛比较久的人也不一定...

慧律法师《举弊救偏》

佛教的原貌是清净光明的,是反求诸己的,是绝对平等无...

【佛学漫画】《法华经》故事之富翁穷子喻

一切有情众生皆是佛子,具有佛性并且皆可成佛,然而有...

净土经典对企业管理的启示

成功的秘诀一向专志 阿难,法藏比丘于其佛所,诸天、魔...

为什么你活着的时候要作恶

清代著名学者纪晓岚,在他的《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四)...

不可用通途教理,衡量净土法门

修持法门有二种不同,若仗自力修戒定慧,以迄断惑证真...

圣严法师:顿悟与渐悟

顿渐的问题,许多人都要误解,总以为顿教的法门与渐教...

净土法门能不能成就取决于至诚心

净土法门能不能成就,实际上就取决于至诚心。第十八愿...

阿弥陀佛四十八种德相

兹据净土三经及祖师之释,略明阿弥陀佛四十八种德相。...

圣严法师对付生气有一套

圣严法师教人对付生气有一套:把意念放在丹田或脚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