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妄想创造出六道轮回

净界法师  2014/05/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妄想创造出六道轮回

妄想为什么会创造出六道轮回来呢?(这一段很重要)有名鬼伦,无名天趣。有无相倾,起轮回性。关键在有无相倾,这一句话很重要!

我们一般不学佛的人─是一个不知道真如本性、整天向外攀缘的人,为什么到三恶道去呢?因为他遇到染污的因缘,起了恶念,造了杀盗淫就得果报了。那么一个人到三恶道的时候,他在苦中,会起惭愧心;惭愧心久了,累积到一个能量,他的惭愧心,又变成一种坚固妄想了;惭愧心表现出来,他就产生无杀盗淫的善念,变成他的一个强大的势力,就出现人天果报:人天果报久了以后,他那个惭愧的善念,又慢慢放松了,累积了一个放逸的坚固妄想;一个人一旦放逸了,就骄慢;骄慢之后,贪嗔痴慢又出来了,又累积一个恶念出来…所以他的生命,就永远在恶性循环,痛苦的时候起惭愧心;惭愧久了,得到快乐又开始放逸,然后就这样不断的轮回!

印光大师提出一个观念,跟有无相倾,起轮回性这句话相符的──他说:善中有恶,恶中有善。

这一句话是针对凡夫。说:凡夫在造善的时候,已经产生一个恶的因缘在里面,因为他贪爱果报,所以他造善之后,快乐果报现前的时候,他肯定会放逸的,结果就埋下三恶道的一个因种。

从佛法的角度来看一个人,从事相上的觉悟是不算的。

你说:我现在很痛苦,我真的不敢造恶了。这个觉悟还不够!因为事相的觉悟,好了伤口,忘了疤。我们过去在三恶道多痛苦,却没有一个人记得了,所以真正的觉悟是从道理上的体会。

我们没有通达心性的人,怎么作,都不可能离开轮回:造善、快乐的时候,开始放逸;放逸久了,产生痛苦;痛苦了,又起惭愧心,惭愧心……又开始造善、放逸。就是这样─善中带动恶,恶中带动善,而产生一种恶性循环,这就是我们三界的果报。

直到有一天──你遇到了《楞严经》…你才知道生命是怎么一回事,达妄本空,知真本有,原来我的本性是清净的!

所以读《楞严经》的人,会觉得自己真的是很冤枉,无量劫来,白白的受苦,实在是很冤枉!

所以你会重新开始创造未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念一佛名,转换百千万亿之尘劳杂念

疏文:兹欲勉强遏捺,立使空寂,而止动归止,止更弥动...

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

诸佛刹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

我的这颗心到底是哪个「心」

问: 我深信大千世界是依心而成的,可是哲学中提到两种...

一个人的成败就是看你离心性有多近

我们一般的因果的修证是向外,从因缘所生法去修因证果...

要眼珠

云岩禅师正在编织草鞋的时候,洞山禅师从他身边经过,...

人人都有佛性,为何还要学佛

问: 人人都本具与佛同等的佛性,为何还要学佛? 证严...

生死极苦

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中,佛陀正在为人天四众说法。当时...

觉得环境不好,为何不把你的心换一换呢

九种无为法:九无为说,穷生死蕴,就是深入地研究第八...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注音版】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

安心,就这么简单

当年,慧可请求达摩为之安心。达摩要慧可取心来,以便...

把佛号当做本命元辰

第一段讲 静中修 。早晚于佛前随分随力,礼拜持念,回...

【推荐】修无分别智要从哪里着手

问: 师父慈悲,听您上课时曾经说过,有一母亲他有两...

整个《法华经》譬喻品就讲这两件事

这个地方是第一个,火宅喻。其实火宅喻是包括了两个部...

【佛教词典】世间难信捷径

(术语)他力之信心,为恶人凡夫速遂成佛不思议之法,...

【佛教词典】随类

佛菩萨随著众生的种类而现形垂教。...

略释天台六即义

净土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契理契机,至顿至圆,...

星云大师:礼拜观音菩萨的感应

佛教里的规矩,戒期圆满的时候,要烧身供佛,以示虔诚...

理观让你清净,事修让你庄严

问: 师父!阿弥陀佛!师父刚讲到怎么面对如灰尘的人事...

略举地藏菩萨十大利益

你想过吗:在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每个时候,包括你现...

构陷他人 身得恶疮

舍卫国里有一大富长者,为了祈求后嗣有人,费尽苦心,...

佛法宇宙观之四大部洲

这次我们再打通了整个欲界来讲,咱们作为人,在四土的...

禅房的深夜静悄悄

泰国的昧明禅师近日颇受弟子们的非议和斜视值更的僧侣...

钱伊庵居士的深憾事与护法心

印祖曾经高度赞叹彻悟大师法语:红螺示众法语,皆可以...

《佛说法灭尽经》的预言

《佛说法灭尽经》:法欲灭时,女人精进,恒作功德;男...

句句消归自心

祖师们常常教诲我们,要做到句句消归自心,如说修行。...

去寺院要注意哪些「轻重」

走路要轻 行的威仪最先入人眼目,超然的仪态亦可化导众...

到禅堂里来,最重要的就是这个发心

唐朝有一位在家修行非常了不起的居士,叫庞蕴。庞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