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菩萨的无明与众生的无明有何不同

2014/07/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菩萨为何有无明?菩萨的无明与众生的无明有何不同?能否‘觉无情’,如果不能,怎么会‘有情’及‘无情’同圆种智?

中台禅寺答:《楞严经》云:‘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种种颠倒……不能得成无上菩提……皆由不知二种根本,错乱修习。犹如煮沙,欲成嘉馔,纵经尘劫,终不能得。云何二种?’‘一者、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二者、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由诸众生遗此本明,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

一切众生以攀缘心为自性,故虽本具‘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却‘遗此本明,终日行而不自觉’,此即所谓的‘无明’。在无明的障蔽之下,一切众生处于‘不觉’的境界,枉入六趣,流转生死,不得休息。

佛是圆满体现人人本具的‘菩提涅槃元清净体’,达到‘圆觉’的境界,故其无明障蔽已彻底净尽,一丝不存。而菩萨则是效法佛的修行指导,正走在‘破除无明,返迷归觉’的道途之中,以‘始觉’照‘本觉’--即以开始觉醒的智慧心光,一分分唤醒、觉悟本具的自性心光。所以菩萨是处于佛经所说‘无明分分断,法身分分现’的境界。

由此即知,一切众生所具的无始无明、无始菩提涅槃皆无二致,佛、菩萨、众生的不同,全看各自体现了多少本具的菩提涅槃妙觉明心,破除了多少无始无明,也就是破除了多少用攀缘心为自性的执着而定。这就是佛、菩萨、众生的不同之处。

菩萨,乃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意译为‘觉有情’,亦即‘觉悟的有情众生’,亦为‘觉悟有情众生的大道心众生’。此因菩萨是效法佛陀自觉觉他的菩萨道,从利他当中完成自利,直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所谓‘情与无情同圆种智’,从文字表面的意义来看,‘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同’应该是没有差别才对,其实却是有很大差别的。怎么说呢?‘情’是我们这念心、这念觉性;‘无情’是一切依报世界。有情众生最后成佛了,一切都要归因本具的种智。种智就是佛通达一切种种法的智慧,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三智圆明。我们的觉性、佛性是空性,万法与宇宙一切现象也是空性,空性是相同的,运用佛性去契悟、去观照宇宙万物的空性,契悟、观照之后才知道一切法都是空性,如果没有佛性、灵知灵觉的这念心,就没有办法体达一切万法都是空性的真理。

《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菩萨就是明白了‘有情众生’的‘正报’:身之美丑、强弱、智愚……;‘依报’:所处国土、环境、气候、风俗之美恶……皆是由心所造、自心所生。外在无情土木树石、山川大地,无一不是有情众生情识妄动所感得的果报。这些森罗万象看似真实,却犹如反映自心的镜像,历历明明,却皆是镜花水月,如梦如幻而已。而在迷的有情众生,却是惑于所见的内外境界,执着相对二元的世间,爱憎取舍、徒生分别,而昧去本觉。

当菩萨完全破除了以假为真、以识心为真性的无明障蔽,本觉圆满体现,则‘圆成种智’,即成就佛的清净圆满,达到菩提涅槃、无内无外的绝对不二境界。这就是佛经所云‘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真正意义。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常有恐惧心理,应如何改变

问: 我常常有这么一种恐惧心理,就是怕自己被冤亲债主...

如何「境随心转」

问: 佛经说一切法由心想生,这是不是与我们平日所说...

「一心生二门」和「入不二法门」两个「二」相同吗

问: 请问法师,一心生二门的二和入不二法门的二,两个...

定时定点去放生,这样如法吗

问: 现在很多地方上的念佛团队会定时定点去放生,但...

圣严法师《观世音菩萨的性别》

很多人想知道观世音菩萨究竟是男是女?是印度人还是中...

难以老实念佛的症结在哪里

问: 怎样才叫老实念佛?人们为什么难以老实念佛,其...

何谓「成、住、坏、空」

问: 请开示成、住、坏、空的定义? 中台禅寺答: 成...

受戒后犯戒,罪业是否比不受戒来得大

问: 是先受菩萨戒后再慢慢持,还是等持好了再受?如...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佛说长阿含经

长阿含经序 长安释僧肇述 夫宗极绝于称谓,贤圣以之冲...

【注音版】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微小的供养,便能获得巨大的果报

僧如大地,能长养一切善法功德。 《杂譬喻经》中记载:...

惟贤长老《儒释道三教文化各有特点》

我今天来到这里(三学书坊),很高兴,为什么?这里有...

要想得菩萨保佑,要先自己保佑自己

佛并不是权威性,也不是主宰性。佛这个主宰和权威,都...

没有人能让我们痛苦

哲学家说:有智慧的人随时从周围取得快乐,没有智慧的...

【佛教词典】于世间无所取执

【于世间无所取执】 p0749   瑜伽七十卷八页云:云何...

【佛教词典】寂然

即指寂静无事之状态,或心中呈现平静澄澈之境地。维摩...

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问: 请师父开示,念佛三昧是否就是安住一念心性? 净...

举心动念行为造作,举头三尺有神明

谈到自然造化的法则,有时候你深信因果到这个程度,才...

圣严法师《放松身心的妙方》

有些人以唱卡拉OK、跳舞、喝酒、飙车、开车兜风、钓...

【推荐】应该为现在做点什么呢

有一天,我在敦化南路散步,突然有人从背后追上我,她...

遗忘别人的「不好」

生活中,总有一些事情需要我们牢记于心头,而又有另外...

努力工作,但不能混杂贪念

佛陀教导我们要努力工作,但是我们的行为不能混杂贪念...

真正的敌人

印度的琉璃王率领着一百万的大军,浩浩荡荡地唱着胜利...

学法第一步要树立正知正见

一、学法,第一步要树立正知正见 闻慧,闻到了之后要去...

求生净土者,亦需发菩提心

佛教中常说的菩提心全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作无...

大光明云中的十种光明特质

佛有常光,有放光。由于特殊因缘,放光就是要传达信息...

星云大师《佛教对社会病态的疗法》

各位来宾、各位护法居士: 承蒙三宝的加被、龙天的护...

观念念即住,觉妄妄皆真

观宗寺,除平常在讲课的时候,修一小时的止观外,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