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佛法中的「勤俭宽和」

2015/05/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法中的「勤俭宽和」

我书房墙壁上挂着一副“勤俭宽和”,是一位出家法师的墨宝,这副字一直我非常喜欢。若从字面意义来说,可谓见仁见智,无论用世俗角度还是佛法角度都能赋予积极的涵义,但作为一个佛弟子来说,更偏向于从修行的角度来理解。

读小学的时候班主任常教导我们说“实践出真知”,这句话对我影响很深远,让我懂得任何事物与技能都要勤于落实到实践中,而不能仅是“纸上谈兵”。修学佛法一样需要勤于听闻与实践,三藏十二部教法及古今历来祖师的教诲都是指导实修的圣教,听闻过后再勤于思惟勤加在生活中修行体验。修学佛法的过程中,懒惰是很大的障碍,同时象征着堕落与懈怠。“勤”的修习其实也是六度之一,如《成唯识论》中云:“勤谓精进。”由此可见,修学大乘佛法的人更应该勤修戒定慧,才能熄灭贪嗔痴。关于修行中“勤”的运用,可谓随处可见,比如出家法师名曰沙门,而沙门一词原为梵语,翻译为汉语即为勤息,意思是勤加修习佛陀圣教,息灭诸漏以达成佛道。

“勤”这个字能时时提醒行者,勤于修习一切善法,勤于断除一切非法,在菩提路上恒时勇猛精进。

在接受传统教育的熏陶下,每个人都从小养成了节俭的传统美德。从佛教来讲,节俭即是惜福,节俭从每个人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小到对衣食住行的节俭,大到佛法修行中的惜福培德。一个修学佛法的人,时时处处无不保有正念的去节俭。养成节俭的好习惯可以利于修行,能减少一些生活上不必要的浪费,从而节省下来更多的金钱去行善、节省时间与精力去修学佛法。勤俭是一种善行,一种优良的品质,与拥有多少金钱物质无关。古人常说“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旨在说明一个俭字,从而破除贪婪的恶习。

宽的意思简单说来即是宽容,旨在培养一颗柔和的心,身为一个佛弟子,为人处事都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这样一来在待人接物方面就容易生起宽厚之心。宽容他人是一种涵养,标示着一个人内心是否能包容与接受愉悦与不愉快的事物,在这同时也是在宽容自己,就像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的交际难免会有些小的摩擦,宽容的处事哲学即可把那些不愉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东汉的西域都护班超总结他一生治理西域的经验时说到:“兴一利不如除一弊,生一事不如省一事……宜荡佚简易,宽小过,总大纲而已。”他正是凭着宽以处事的原则,直到七十多岁的高龄才退隐。想想看,宽厚待人处事,从古至今还是从官宦至百姓,都能从宽容这种心态和行为受益无穷。

和即是和谐、和睦之意,梵语的僧伽就是指和合的意思。修行佛法的人无论在佛教教团内部还是与没有佛教信仰的人交往,都尽量去创造柔合的言行,通过这种外在的表现,才能制造和谐的氛围,从而安心学修佛法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世间的一切都强调和谐与和睦,这样才有利于一切事物的发展,例如: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和睦了才能安心忙于生计;社会和睦了才有利于国家发展;僧团和谐了才有利于修行。还有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五行学说也讲究阴阳五行的相互制约、相生相克,就是为了达到事物的和谐。通过这些例证可以反应,无论是修出世间的佛法还是世间的行为轨范,都离不开“和”。

“勤、俭、宽、和”这幅字在我房间挂了一整年,时间不是很长,对我言行所造成的积极影响已经非常深远了,早已铭记在心,同样愿与每一位众生分享。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修苦行是从苦中越修越不觉得苦

我们要在一切的烦恼中好好调理自己,这是别人无法代替...

大乘佛法的修学次第

问: 请示法师,大乘佛法的修学次第为何? 净界法师答...

面对衰老的来临,修行人与世间人有天壤之别

人的一生,包括少年、中年、老年乃至死亡,其实是很好...

若遇非理扰乱,应起两种观照

针对业力的断恶修善,如果出现安乐的果报,我们应该少...

修行很简单,大道至简

人修道,坏在一个要自己好上。什么都想要最好。比如问...

修行人的心一定要直

修行人的相有多种。现在讲一个出家人,叫做持律,是民...

印光大师开示

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

依生灭法而发菩提心,这个菩提心是非常脆弱的

当我们发了菩提心,所要处理的,就是内心的问题。发菩...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八关斋经

闻如是:一时,婆伽婆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

佛说食施获五福报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告诸比丘:...

【注音版】佛说四十二章经

(龙藏本)...

圆瑛法师《放生开示》

此次北来讲经,辱承诸位欢迎,并聘为本会名誉会长,不...

初学者不要与男女美色相接触

大智慧的佛陀告诉我们,修行的重点有两个: (一)慎勿...

中医如何看素食

随着素食日益普及,人们逐渐知道素食对健康的好处,不...

佛在你那儿睡着了

师父说:什么是佛?可以有很多种答案,那我试举一种。...

【佛教词典】神境通

【神境通】 p0934   杂集论十四卷二页云:神境通者:...

【佛教词典】力波罗蜜菩萨

(菩萨)胎藏界曼陀罗虚空藏院二十八尊之一。梵云:波...

佛法为什么不灵

一个居士问:师父,佛经说念佛诵经可以消灾健康,为什...

把吃苦当成吃补

人,大多数都喜欢尝甜头,不欢喜吃苦。 其实,人生本味...

只要遇到了净土法门,就没有空过的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昙...

感情是缘分的组合

我们今天人不是讲感情,要谈恋爱吗?我们佛教讲,菩萨...

不杀生,离杀生,进而放生

不杀生进而要放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护生,爱护一切有...

第六意识是众祸之门,但也是众妙之门

我们如果没有深入的研究唯识,对我们内心的状态很容易...

十念法费时短,而所得功德却无尽大

【原文】 净土之说,有理有迹。论其理,则见于日用之间...

心要与法相应

曾经有位修行者,去参学一个很有名的道场。那里住着很...

【推荐】激扬生死凡夫令起欣厌

我们这个世间的众生,有一个特点:虽然这个世间很苦,...

梵网菩萨戒的求受资格

1、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 我们先引用一段经文啊,看经...

为了让你拜,我来做点怪

问: 有一些同修讲,广东某一寺院有某法师讲自己随时可...

圣严法师《三宝万世明灯》

三宝,就是佛、法、僧。只要三宝住世,人类就有光明,...